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08 22: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4分)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该反应属于(  )
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4分)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标语“环境保护你我他,蓝天碧水伴大家。”描述大气和水与环境的关系。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PM2.5 D.二氧化碳
3.(4分)模拟呼吸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乙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小于外墀大气压
B.甲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乙是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甲是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4分)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
A.B.C.D.
5.(4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C.食物为草食动物提供含碳元素的物质
D.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6.(4分)如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通过足量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来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若燃烧匙中的红磷继续增多,水位上升将更多
D.若燃烧匙中红磷不足,会使测量氧气含量偏少
7.(4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电解水的实验中,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4分)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反应物只有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其溶液总质量不变
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
C.由于反应快速产生氧气使得广口瓶内气压不断增大,气球会变小,红墨水会左移
D.装有过氧化氢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9.(4分)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纸不是可燃物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10.(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住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
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増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
11.(4分)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课本中的实验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12.(4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属于空气污染物
13.(4分)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14.(4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B.C.D.
15.(4分)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白磷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二、填空题(共6题;共40分)
16.(6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1)(2分)仪器①的名称为   。
(2)(2分)实验室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为   。
(3)(2分)若A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17.(6分)定量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2分)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填序号)
(2)(2分)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 2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3)(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x的值为11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18.(6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井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2分)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2分)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19.(8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2分)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2分)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3)(2分)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为-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4)(2分)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植树造林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20.(6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2分)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
(2)(2分)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
(3)(2分)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把CO2通入一个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与氢气反应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合成塔内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8分)被疫情惊扰的2020年春夏,将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1)(2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的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填器官名称)。
(2)(2分)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   (填“B”或“C”)。
(3)(2分)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当我们吸气时,胸部扩张,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含病毒的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一部分病毒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经痰液、喷嚏、粪便等排出体外。
(4)(2分)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45分)
22.(12分)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3分)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
(2)(3分)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3)(3分)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
(4)(3分)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   。
23.(12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1)(3分)在检查图甲装置气密性时,由于当天气温较高,他将锥形瓶浸入盛有冰水的水槽中,根据   现象,确认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3分)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3分)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丙)。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值。再分别改用0.06克、0.09克和0.12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丁。实验中,他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4)(3分)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二氧化锰质量对   。
24.(18分)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A、B处叶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3分)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2)(3分)步骤②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3)(3分)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3分)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5.(3分)为探究红、绿、蓝等3种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选择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采用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灯、绿光灯和蓝光灯作为实验光源。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金鱼藻分成3份(质量相等且生长状况相似)。
②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和浓度相同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将金鱼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内充满溶液。
③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
④在与装置距离相同的地方分别用三种色光灯照射相同的时间,记录
⑤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的颜色 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红 绿 蓝
V排1/mL 48.9 9.2 42.3
V排2/mL 50.2 10.3 43.2
V排3/mL 49.5 9.6 42.8
平均值/mL 49.5 9.7 42.8
(1)(1分)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④:   。
(2)(1分)根据表中数据,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率最低的是   光。
(3)(1分)请从光合作用原料的角度分析,不能用蒸馏水代替碳酸氢钠溶液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6题;共55分)
26.(8分)关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请回答。

(1)(2分)图中A器材的名称是   。
(2)(2分)⑥至⑩器材中不需要有    (选填序号)
(3)(2分)小明组装发生装置时,要让试管口略向   (选填“上”或“下”)倾斜。
(4)(2分)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瓶气口时,没有复燃。原因可能是   (选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27.(8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图实验:
(1)(2分)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2)(2分)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I,此数据是 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母)。
A.细胞壁B.细胞膜 C.叶绿体(3)(2分)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4)(2分)岩洞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和正常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28.(14分)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为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试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2)(6分)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
(3)(6分)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
29.(10分)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2分)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选填字 D.液泡
(2)(2分)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   (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2分)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   点。
(4)(2分)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B.腐殖质分解产生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C.有机物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促进土壤动物繁殖,改善土壤结构
30.(7分)温室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2分)一般要求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来减弱呼吸作用。请写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5分)若图甲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并说明理由。
31.(8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KClO3)中加入3.75克二氧化锰(MnO2),充分混合加热,如图为加热过程中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分析并计算。
(1)(2分)反应前后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   克。
(2)(6分)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占整个混合物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B2.D3.B4.C5.A6.D7.D8.C9.D10.C11.D12.B13.A14.C15.B
16.(1)长颈漏斗
(2)氢气或氧气
(3)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支持燃烧
17.(1)AC
(2)NaCl
(3)AD
18.(1)4P+5O2 2P2O5
(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
(3)红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增大
19.(1)混合物
(2)氮分子(氮气分子)
(3)熄灭
(4)A
20.(1)水循环
(2)光合
(3)CO2+3H2CH3OH+H2O
21.(1)肺
(2)B
(3)小于
(4)二氧化碳
22.(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对照作用
(3)右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23.(1)导管口内水面上升
(2)2H O 2H O+O ↑
(3)容器内压强的大小
(4)反应速率的影响
24.(1)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
(2)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3)呼吸作用;CO2+Ca(OH)2=CaCO3↓+H2O
(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5.(1)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
(2)绿
(3)蒸馏水中缺乏二氧化碳,植物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碳酸氢钠溶液能缓缓分解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
26.(1)集气瓶
(2)⑥、⑧
(3)下
(4)B、D
27.(1)将装满水的广口瓶带入洞中,将水倒尽并擦干广口瓶,盖紧瓶盖即可
(2)C
(3)1%
(4)洞内缺少阳光,植物无法存活消耗二氧化碳。
28.(1)4.8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钾Xg
2KClO3 2KCl+ 3O2↑
    149 96
    X 4.8g
X=7.45g
(3)钾元素的质量=
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29.(1)C
(2)多于
(3)增加;c
(4)A;B;C
30.(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31.(1)4.8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m克
2KClO3=2KCl+3O2↑
245 96
m克 4.8克
245/m克=96/4.8克
m=12.25克
KClO3%=12.25克/(12.25+3.75)克=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