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3-28 22: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
(2)反射是指在_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
____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
(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
环境
反射弧
图 2-1-1
反射的过程:感受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传出神经―→③_______。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探究与学习】尝试用橡皮锤(没有的话可以握紧拳头)轻轻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感受一下膝跳反射,并归纳膝跳反射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的概念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 _______(即神经冲动)。
3.传导机理
(3)动作电位时:由于受到刺激,神经细胞兴奋,造成
内流,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
的存在,形成了________。
4.过程
电信号




内负外正
Na+
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探究与学习】下列各图表示某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
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
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
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
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
向左右邻近部位双向传导。
【答案】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1)神经元的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
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2.突触
(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____等相接触,
共同形成突触。
图 2-1-2
(2)结构
A._________
细胞体
树突
突触前膜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_________ 突触间隙→
B.________
C.________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1)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_____结合→引发一次新的__________
(2)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
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受体
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探究与学习】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
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因是(
)
A.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
B.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解析】由于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
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D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
_____。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____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维持____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脑
血管活动中枢等。
(4)下丘脑:包括____调节中枢、______调节中枢等。
(5)脊髓:调节_________的低级中枢。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最高级
平衡
生命
体温
水平衡
躯体运动
3.一般来说,位于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
的调控。
【探究与学习】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语无伦次、走路不稳、
呼吸急促等,请分析这些现象分别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
有关?
提示:分别与大脑、小脑、脑干的作用有关,大脑皮层有
言语区;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
脊髓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大脑皮层的功能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还具有_____、
学习、_____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
(1)语言功能涉及到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
__________的特定区域有关。
(2)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障碍,如 ___受损会
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反射活动
语言
记忆
大脑皮层
S 区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____,获得新的行为、习惯
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和再现。
【探究与学习】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
B.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
C.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D.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刺激
贮存
【解析】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得懂文字,听得懂别
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为运动
性失语症。
【答案】D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完整的反射弧
图 2-1-3
完整的反射弧
兴奋传导 组成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
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传入神经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
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
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
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

效应器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
的反应 只有感觉无效

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有效的外界刺激。
【例 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
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
)
“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名师点拨】因为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被破
坏,所以患者有感觉,而传出神经被破坏,所以不能将冲动传
至效应器,没有效应,出现运动障碍。
【答案】B
不正确的是(
)
A.反射是脊椎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出现运动障碍,
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变式训练 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知识的描述,
【解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但反射的产生还需要
一定强度的刺激;没有感觉产生,可能受损伤的结构有: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出现运动障碍,可能损伤的有: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B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图 2-1-4
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1)神经元:一个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的。
(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
鞘共同组成。
(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
膜,构成神经。
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比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图形
实质 + +
膜对 K 有通透性,K 浓度高于

细胞外,K 外流,电位表现:
内负外正 +
①膜对 Na 通透性增加,未兴奋部
位:内负外正

②兴奋部位:Na 内流,内正外负
③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
生局部电流
电流
方向 没有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未兴奋
膜外:未兴奋→兴奋
3.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
理机能上都是完整的。如神经纤维被切断后,破坏了结构的完
整性,则冲动不能通过断口进行传导。
(2)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
沿着神经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膜内与膜外局部
电流的传导方向
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
②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
外则相反。
【例 2】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
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
B、C、D 均为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名师点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电位为内负外
正。结合电势位置和指针偏转方向可知 A 示意图完全正确,选
项 B、C、D 把电极插在了细胞膜的同侧,因此测到的不是静息
电位。
【答案】A
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变式训练 2】图 2-1-5 表示一反射弧,若在 S 点处给予
图 2-1-5
A.感受器产生感觉
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效应器单方向传导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内可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内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
致。
【答案】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类型
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2.突触传递过程
图 2-1-6
(1)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号物质,如乙
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
反应(兴奋或抵制)。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
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传导延搁:递质的产生、释放和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突触传递与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的区别
①突触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的单向传递。
②突触传递过程中有信号转换。
【例 3】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
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
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名师点拨】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是在刺激部位发生;电
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是在突触小体中接受到刺激后释放递质;
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是在突触后膜接受到递质后引发的膜电
位变化。
【答案】C
【变式训练 3】关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突触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
成的
B.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迅速分解
C.在突触部分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A 是突触的概念;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后,会迅速分解;在突触传递过程中,信号会发生转换:电信
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细胞间单向传递,在神经
纤维上才是双向传导。
【答案】D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如果
把电流计的两个指针分别放在神经纤维的两个部位。
2.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1)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2)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
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传向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
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
3.归纳
(1)图 1
①刺激 a 点时,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因 b 和 d 两点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
(2)图 2:刺激 c 点时,由于 d 点距离 c 点较近,所以 d 点首
先兴奋,然后 a 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第一次向右,第二次向左。
(3)图 3
①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a 点先兴奋,
此后 d 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
次。
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即无法由
c→b 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由正电位指向负电位。
【例 4】图 2-1-7 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
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
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图 2-1-7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
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
【名师点拨】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从右向左,在 A 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从甲侧传导入电流
表,甲向左只发生一次偏转,但电流无法向右侧神经元传导,
则乙不偏转。
【答案】D
【变式训练 4】图 2-1-8 为一突触的结构,在 a、d 两点
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 ab=bd,若分别刺激 b、c 两点,灵
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图 2-1-8
A.b 点 2 次,c 点 1 次
C.b 点 1 次,c 点 2 次
B.b 点 1 次,c 点 1 次
D.b 点 2 次,c 点 0 次
【解析】图中 b 处有突触小泡,判断 ab 为上一个神经元,
cd 为后一个神经元;刺激 b 时,由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
的,并且 ab=bd,b 和 c 之间有突触,所以 a 先兴奋,指针偏
转一次,d 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不
能逆向传导,ab 不产生神经冲动,仅 d 处有神经冲动,所以指
针偏转一次。
【答案】A
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区
位于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存在四个主要言语功能区(如
图 2-1-9 所示),当不同区域受到损伤后,人体将出现不同类
型的言语障碍(如下表所示)。
图 2-1-9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示意图
言语功能区 受损后的典型表现
H 区(听觉语言区) 听觉良好,但听不懂言语含义(听觉性失语
症)
V 区(视觉语言区) 视觉良好,但看不懂文字含义(失读症)
W 区(书写中枢) 懂得写什么,但不知怎么写(失写症,提笔
忘字)
S 区(运动性语言
中枢) 看得懂文字、听得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
说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运动性失语症)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也包
括运动、感觉等功能。
【例 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
字,但经常听不懂原声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叫运动性
失语症
B.人类的语言功能与脑干的某一特定区域有关,这一区域
叫言语区
C.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得懂别人的话,这很可
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 S 区
D.短期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

【名师点拨】人类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有关。
【答案】CD
理解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变式训练 5】在 2010 年广州亚残会的开幕式上,“环球
小姐”姜馨田用手语向观众传递爱的信息,观众通过“手语”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
中枢
A.①④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都是人体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但是聋
哑演员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只有视
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答案】D
种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
射 通过学习获得的,后天性的反

信号 具体的事物直接刺激引
起的反应 具体事物的信号刺激引起的
反应
神经
中枢 不经过大脑皮层(皮层下
中枢的功能)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神经
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
固定,反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
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
实例 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
眼反射等 狗听到铃声流口水、望梅止渴

适应
能力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只适
应固定不变的环境)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预
见性)
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
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而
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
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1.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互不干扰,
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2.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传导相比,神经传导相对不
易疲劳。
1.(2011 年河北承德期末联考)图 2-1-10 表示将连接灵
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
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
图 2-1-1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因为③位于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的中间部分,两端
会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
【答案】C
(
)
2.(2011 年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
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解析】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非条
件反射需要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参与。
【答案】D
行信息传递(如图 2-1-1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2011 年东莞质检)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
图 2-1-11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
定使突触后膜兴奋
B.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
生殖器官上的细胞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
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
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有可能是使之抑制。
【答案】A
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进行分级调节
4.(2011 年河北承德期末联考)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
【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C
(
)
图 2-1-12
5.(2011 年湖南湘西期末联考)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
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
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图 2-1-12 中的哪个区受损?
A.①区
C.③区
B.②区
D.④区
【解析】图中③为 S 区,此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讲话。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