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3-28 22: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躯体
神经
内脏
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
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等。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多次结合
(食物)
(铃声)
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建立
条件反射的建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基础
注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
内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区别:是否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判断:含羞草叶子的收缩
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
突起
轴突:长而分枝少  
树突:短而分枝多
细胞体
(胞体)
神经元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反射过程: 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神经冲动
结论:
①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即外正内负。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
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
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
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电位差。
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生的原因:
兴奋传导的具体过程:
总结:
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未受刺激)
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电位差
电荷的定向移动
1.双向传导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产 生
形 成
刺 激
局部电流
特点:
2.不衰减性
3.绝缘性
①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的组成
②突触
③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①树突膜
②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总的过程
兴奋
轴突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释放神经递质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方向:
单向传递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递质受体
递质作用
递质的化学本质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④兴奋传递过程----递质传递:
注意: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⑤传递特点:
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单向传递
①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躯体感觉 神 经
躯体运动神 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躯体
神经
内脏
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
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运动性言语区
听觉性言语区
视觉性言语区
书写性言语区
失写症
运动失语症
失读症
听觉性失语症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或
零)电位。
2、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
练 习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B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D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出生后获得
刺激 非条件刺激
(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
(信号刺激)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高级中枢在大脑
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永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
举例 膝跳反射 望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