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群落的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4.3群落的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3-28 22: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3节 群落的结构问题探讨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称为种群。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池塘群落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例如在美洲大陆上,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逐渐减少。 营巢鸟?????????????? 高等植物
哥伦比亚? 1395种?? ? ??? 佛罗里达? 2500种
巴拿马? 1100种????? ? ?? 马萨诸塞? 165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 ?? 拉布拉多? 390种
纽芬兰? 118种???????? ? 巴芬岛? 218种
格陵兰? 56种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林地的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少。
但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但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树木的多少。在生态学上,用丰富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三、群落中种间的关系互利共生“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切叶蚁与真菌
竞争“你争我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一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物(或称寄生 者),被侵害的生物称宿主(或称寄主)。● 根据寄生的场所可把寄生物分为两类:
①.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物;
②.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物。“你死我活”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2.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3. 成层现象的意义:
(1)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2)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3)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植物动物上:鹰、松鼠等
中:大山雀、柳莺
下:鹿、野猪等(2)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地形起伏
光线明暗
温度大小我国 南方 北方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提出问题: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并考虑可行性,经小组讨论后,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 。
2、制订计划:列出研究计划表。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1) ;(2) 。
4、实施计划: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5、讨论: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