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 种群的特征包括( ),( ),迁入率和迁出率,( )和(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
种群密度
出身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的变化有( ),波动和下降。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以( )形式增长。在自然条件种群以( )形式增长,种群数量增长到( )
保持稳定。
增长
J曲线
S曲线
K值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
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
重要因素:
出身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环境因素
人类的活动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 )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
东 莞 市 石 龙 中 学
2007年4月11日
高 二 生 物 科 备 课 组
群落的概念:
、
同一时间
一定区域
全部生物种群
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研究池
塘群落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演替
种间关系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
2 衡量指标: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1(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的组成
物种丰富度
3 一般来说,越靠近( ),单位面积内物种越丰富。
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5000种 动物 1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地区
1、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原因:
对于植物:
对光的利用
温度
对于动物:
栖息空间和实物条件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2、水平结构
原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
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
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
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东 莞 市 石 龙 中 学
2007年4月11日
高 二 生 物 科 备 课 组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D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C
三 种间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互利共生
寄 生
竞 争
捕 食
种间关系
竞 争
水稻和稗草
竞 争
捕 食
菟丝子
寄 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互利共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藻类
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5、鸟与羽虱
竞争
捕食
共生
共生
寄生
共生
寄生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冬虫夏草是一位名贵的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存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是( )
共生 B.竞争
C.寄生 D. 捕食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B
A
A
A
B
B
共生
捕食
竞争
1
2
3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钩上,从而使钩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属于(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2002年广东)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东 莞 市 石 龙 中 学
2007年4月11日
高 二 生 物 科 备 课 组
(广东200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C
(广东200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种间关系
①竞争 ②捕食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
东 莞 市 石 龙 中 学
2007年4月11日
高 二 生 物 科 备 课 组
小结: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