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回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的概念: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焦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概括:用图形将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关系表示出来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思考 :如图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生态学知识判断: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什么?
水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可以按照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举例森林和草原中常见的动物名称
森林中的动物
森林中动物主要是树栖和攀缘类
草原上的动物
草原上动物主要是穴居或快速奔跑类
补充: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湿润、较湿润地区;
2.主要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3.生物的特征: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种类多
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干旱地区;
2.主要特点: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较简单,受降雨量影响,不同季节或不同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3.生物的特征:
植物:以草本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很少见
动物:大多具有穴居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两栖类和水生生物很少见。
农田生态系统
1.分布:农垦地区;
2.主要特点: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因此,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3.生物的特征:动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结构单一,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主要成员。但人们如果不加强控制和管理,勤于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治虫,农田生态系统将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很快会被杂草和其它植物所取代。
海洋生态系统
1.分布:地球上的全部海洋;
2.主要特点:海洋生物主要受阳光、温度和盐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的特征:浮游生物多,浅海中有大型的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在200米以内的水层中有丰富的海洋生物。
湿地生态系统
1.分布: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海涂),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还有许多人工湿地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2.生物类型:动植物丰富;
3.生态价值: 1、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被直接利用;
2、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者河流涨水的季节,成为蓄水库,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干旱季节又可补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缓解旱情;
3、是许多水禽的栖息地,以及鱼类的繁殖和肥育场所。
城市生态系统
1.概念: 城市居民和周围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
2.主要特点: 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
土地、水体、大气都被人类活动所改造,住房、工业、企业、交通都是“人造”的;
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既有高度的依赖性又有强烈的干扰性。
练习:1.下列内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培养了多种植物和多种鸟的一个生物实验室
B.一个废弃的蔬菜大棚
C.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
D.一个培养纯种枯草杆菌的试管
B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解
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Ⅱ生产者
Ⅲ消费者
Ⅳ分解者
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阳光,热能;
物质:水,空气,无机盐及腐殖质
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香蒲、莲、睡莲、浮萍、金鱼藻、硅藻、栅藻、蓝藻、团藻等
Ⅲ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剑水蚤;鲢鱼、水生昆虫,鳜鱼等
Ⅳ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能量:阳光,热能,能量单向流动;
物质:水,空气,无机盐及腐殖质,物质循环再生;
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除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外,用于长身体的那一部分有机物可以被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者(主要成分)——自养生物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等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注意: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加快物质循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养料)的异养生物
营捕食异养:大多数动物等
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营寄生异养:菟丝子,病毒,大肠杆菌等
注意:消费者≠动物
(4)分解者:(从死亡生物或无机环境中获取养料)的异养生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枯草杆菌,蘑菇等;
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动物如秃鹫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 )和( ),生产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是生态系统的( )成分;消费者属于( )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 ),主要指( );分解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
绿色植物
主要
异养
生产者
各种动物
异养
细菌和真菌等
练习2.
练习3.下列哪一组名词,可以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C.寄生生物、自养生物
D.初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练习4.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苍蝇 D.蝗虫
B
C
注: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
5.分析某生态系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
(2)写出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3)从图中可以看出D的作用是
A B C D
生产者
衱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A
B
C
把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
产
者
CO2等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无机物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帮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遗体
遗体
光能
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初级
消费者
分解者
无机环境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
生产者
遗体、粪便等
布置作业:
寒假作业,课前自主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