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温故知新:
生态鱼缸为什么要放在有光的地方?密闭的环境中,各种生物所需物质如何得到?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构建模型生物
群落思考:这里的生态系统可不可以是森林、草原、池塘等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抓住要点: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
3、循环的范围是?
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循环: 注意:
1.物质:元素。
2.范围: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食物链(网)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二、碳循环:碳的循环过程 碳循环 碳循环图解的辨析:1.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B为 ,
C为 ,D为 。
2.生物群落中碳以 形式存在,通过 渠道流通。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无机环境含碳有机物食物链食物网CO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群落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燃烧(有机C)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群落火山爆发
分解作用
燃烧SO2:叶
SO4-:根(有机S)大气中的氮气群落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有机N)氨化作用硝化作用进入群落可通过三者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大致相等,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稳定状态。 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吗?如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怎么造成的?有没有解决方法呢?关注社会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1、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快2、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4、粮食减产3、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1、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2、开发新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03年全国﹚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全球变暖致北极熊同类相残 全球变暖致北极熊同类相残 阿德雷企鹅在浮冰上漂流 2011年2月1日的卫星图片展示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冬季暴风雪笼罩 美国冬季暴风雪日本暴雪致50人死 局地积雪超 5米 2012-02-02 11:19 欧洲强烈寒流已致163人冻死 2012-02-03 09: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2012年1月30日,乌克兰基辅,教堂和树木被大雪覆盖。据乌克兰媒体30日报道,乌克兰近期遭遇严寒,导致在过去的一周内18人死亡,其中12人冻死在街头。过去一周,由于持续降雪和随之而来的大幅降温,乌克兰境内气温骤降,其东部和北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黑龙江现罕见干冷冬季 1月平均气温为近十年最低
【字体:大?中?小】2012-02-03 10:09:05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哈尔滨2月2日电(记者程子龙)由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连续两个月持续少雪低温天气,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出现了罕见的干冷冬季气候,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近10年来最低位。 据介绍,今年1月,黑龙江省的干冷气候依然持续。当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0.8毫米,比常年少76%,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低位。松嫩平原东部、哈尔滨大部、牡丹江大部、北安、萝北、桦南、勃利、鸡西市区等地几乎没有有效降水。
今年1月,黑龙江省平均气温为零下22.3℃,比常年低2.1℃,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10低位,近10年来历史第1低位。截至1月末,全省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4.7厘米,比常年偏少6.1厘米。
1月31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日最低气温为零下42.7℃,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2012年2月1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码头,一艘渔船被涌上岸边的海水冻成冰船。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渤海大连北部海域大范围结冰,海冰最厚达30多厘米,大批船只被困在港口码头不能出海作业。新华社发(吕文正 摄) 2011年2月1日,两名游客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滨参观。 巴基斯坦洪水2011年5月18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栋用堤坝围起来的房屋在洪水中犹如孤岛。密西西比河暴涨后,沿岸各州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一些居民为保住自己的家园不被淹没,用泥沙和碎石堆起自己的防洪坝。 泛滥的密西西比河使亚祖河的水位一路飙升 在哥伦比亚的圣贝尼托,男子们骑马穿过洪泛区 中国武汉的汉江支流上,一名男子正在一处被鹅群占据且近乎干涸的河槽中钓鱼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一艘渔船搁浅在鄱阳湖湖底,周围湖水干涸,湖草生长茂盛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因持续干旱导致严重“瘦身”。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的1万亩鄱阳湖水域干涸,湖草长到一尺多高,如同身处大草原。 在南达科他的维维安,风暴导致直径为20厘米的巨大冰雹从天而降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会议上,通过了一份
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
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
1990减少5.2% 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京都议定书》 让海洋成为二氧化碳的“掩埋场”
? 海洋既是各种珍奇生物的家乡,也蕴涵着数不清的宝藏。海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有5亿亿吨!一些为全球变暖而忧心的科学家,近年来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母体,科学家们通过模型研究证实,
往海水里注入二氧化碳越深,二氧化碳会“掩埋”得越
好。600米是所需的最低安全深度,到了950米,二氧
化碳基本上就无法向海上逃窜了2、消除二氧化碳 新问题:但海洋毕竟不是纯粹的回收站,海中储存二氧化碳可能确实有阻止全球变暖之效,但二氧化碳溶解后会使海水酸化,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是否会危害海中生物,引出新的环境问题。 美好的设想:以特定的间距分散注入、而不是将
所有二氧化碳集中注入一个区域,可以有效降低
海水酸化的程度。但他们也说,这只是理论上的
想法,效果怎么样有待实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