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 4.5三角形的中位线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八下·高安期中)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2.(2016八下·费县期中)如图,在 ABCD中,AC与BD交于点O,点E是BC边的中点,OE=1,则AB的长是( )
A.1 B.2 C. D.4
3.(2016八下·云梦期中)如图,在△ABC中,AB=5,AC=12,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为( )
A.10 B.12 C.13 D.17
4.(2017八上·湛江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5.(2015八下·福清期中)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M,N.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m.
A.20 B.25 C.30 D.35
6.(2015八下·福清期中)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形
7.(2015八下·武冈期中)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8.(2015八下·沛县期中)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9.(2015八下·沛县期中)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是( )
A.4 B.3 C.2 D.1
10.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A.12 B.16 C.20 D.24
11.(2015八下·大同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30°,则∠PFE的度数是( )
A.15° B.20° C.25° D.30°
12.(2017·威海模拟)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 B.1 C. D.7
二、填空题
13.(2015八下·淮安期中)如图,在 ABCD中,AD=6,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则EF=
14.(2015八下·苏州期中)矩形ABCD中,AB=5,BC=1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为AB,AO中点,则线段EF=
15.(2015八下·绍兴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
16.(2015八下·六合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 度.
17.(2017八上·阿荣旗期末)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8m,∠A=30°,则DE= m.
三、解答题
18.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8,BC=6,BM为中线,△BMN为等腰三角形(点N在三角形AB或AC边上,且不与顶点重合),求S△BMN.
19.如图,在△ABC中,AD⊥BC于D,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20.(2016八下·广饶开学考)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边AB、BC、CA的中点.
证明: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四、综合题
21.(2015八下·泰兴期中)在△ABC中,点M是边BC的中点,AD平分∠BAC,BD⊥AD,BD的延长线交AC于点E,AB=12,AC=20.
(1)求证:BD=DE;
(2)求DM的长.
22.(2015八下·萧山期中)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AE=2,∠A=60°,求四边形EBFD的周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E,F,G,H分别是边AD,DC,CB,AB的中点,
∴EH= AC,EH∥AC,FG= AC,FG∥AC,EF= BD,
∴EH∥FG,EF=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假设AC=BD,
∵EH= AC,EF= BD,
则EF=EH,
∴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
即只有具备AC=BD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EH∥FG,EF=FG,EF= BD,要是四边形为菱形,得出EF=EH,即可得到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C=OA,
∵点E是BC边的中点,
即BE=CE,
∴OE= AB,
∵OE=1,
∴AB=2.
故选B.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得OC=OA,又由点E是BC边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B的长.
3.【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BD=AD,BE=EC,
∴DE= AC=6,DE∥AC,
∵CF=FA,CE=BE,
∴EF= AB=2.5,EF∥AB,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DEF的周长=2(DE+EF)=17.
故选D.
【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EF即可解决问题.
4.【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AED=180°﹣∠A﹣∠ADE=70°,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C=∠AED=70°.
故选C.
【分析】在△A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AED,然后判断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C.
5.【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N是△ABC的中位线,
∴MN= AB,
∴AB=2MN=2×15=30(m).
故选C.
【分析】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那么第三边应等于中位线长的2倍即可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
6.【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BD,
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
在△ABD中,E、H是AB、AD中点,
所以EH∥BD,EH= BD.
在△BCD中,G、F是DC、BC中点,
所以GF∥BD,GF= BD,
所以EH=GF,EH∥DF,
所以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故选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需注意新四边形的形状只与对角线有关,不用考虑原四边形的形状.
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R.
因为E、F分别是AP、RP的中点,
则EF为△APR的中位线,
所以EF= AR,为定值.
所以线段EF的长不改变.
故选:C.
【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EF不变.
8.【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因为AR的长度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EF平行与AR,且等于AR的一半.
所以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线段EF的长不变.
故选C.
【分析】因为AR的长度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线段EF的长不变.
9.【答案】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
∵CD∥AB,
∴∠C=∠A,∠CDE=∠AHE,
∵E是AC中点,
∴AE=CE,
∴△DCE≌△HAE(AAS),
∴DE=HE,DC=AH,
∵F是BD中点,
∴EF是△DHB的中位线,
∴EF= BH,
∴BH=AB﹣AH=AB﹣DC=2,
∴EF=1.
故选:D.
【分析】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由已知条件可判定△DCE≌△H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HE,进而得到EF是三角形DHB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性质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
10.【答案】D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BC=2EF=2×3=6,
∴菱形ABCD的周长=4BC=4×6=2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
∴PF=BC,PE=AD,
∵AD=BC,
∴PF=PE,
故△EPF是等腰三角形.
∵∠PEF=30°,
∴∠PEF=∠PFE=30
故选D.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EPF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得出结论.
12.【答案】A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D是其角平分线,CG⊥AD于F,
∴△AGC是等腰三角形,
∴AG=AC=3,GF=CF,
∵AB=4,AC=3,
∴BG=1,
∵AE是中线,
∴BE=CE,
∴EF为△CBG的中位线,
∴EF= BG= ,
故选:A.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AG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F为GC中点,再由已知条件可得EF为△CBG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EF的长.
13.【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6,
∵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
∴EF= BC= ×6=3.
故答案为:3.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AD=8,又由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14.【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OB= BD,AD=BC=12,
∴BD= = =13,
∴OB= ,
∵点E、F分别是AB、AO的中点,
∴EF是△AOB的中位线,
∴EF= OB=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D,再得出OB,证明EF是△AO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结果.
15.【答案】10+2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CB=90°,DE⊥BC,
∴AC∥DE.
又∵CE∥AD,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DE=AC=2.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 =2 ,
∵D是BC的中点,
∴BC=2CD=4 ,
在△ABC中,∠ACB=90°,
由勾股定理得AB= =2 ,
∵D是BC的中点,DE⊥BC,
∴EB=EC=4.
∴四边形ACEB的周长=AC+CE+EB+BA=10+2 ,
故答案为:10+2 .
【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AC=2.由勾股定理和中线的定义可求AB和EB的长,从而求出四边形ACEB的周长.
16.【答案】1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
∴PF= BC,PE= AD,
∵AD=BC,
∴PF=PE,
故△EPF是等腰三角形.
∵∠PEF=18°,
∴∠PEF=∠PFE=18°.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EPF是等腰三角形.
17.【答案】2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右图所示,
∵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
∴BC∥DE,
∵D是AB中点,
∴AD=BD,
∴AE:CE=AD:BD,
∴AE=CE,
∴DE是△ABC的中位线,
∴DE= BC,
在Rt△ABC中,BC= AB=4,
∴DE=2.
故答案是2.
【分析】由于BC、DE垂直于横梁AC,可得BC∥DE,而D是AB中点,可知AB=BD,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E:CE=AD:BD,从而有AE=CE,即可证DE是△ABC的中位线,可得DE= BC,在Rt△ABC中易求BC,进而可求DE.
18.【答案】解:在直角△ABC中,AC===10,
∵BM为中线,
∴BM=CM=AM=AC=5.
则N一定在AB上,且BM=BN=5,作MG⊥AB于点G.
∵M是AC的中点,且MG∥BC,
∴MG是△ABC的中位线,
∴MG=BC=×6=3,
∴S△BMN=BN MG=×5×3=.
当N在AC上时,作BD⊥AC于点D.
则BD= ==4.8,
在直角△BMD中,DM===1.6,
则S△BMD=DM BD=×4.8×1.6=3.84,
则S△BMN=2S△BMD=7.6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确定N一定在AB上,作MG⊥AB,则MG是△ABC的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19.【答案】证明:∵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
∴DE∥AC,DF∥AB,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AD⊥BC,BD=CD,
∴AB=AC,
∴AE=AF,
∴平行四边形AEDF是菱形.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首先判定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得AE=AF,利用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菱形即可.
20.【答案】证明:∵D、F分别为边AB、CA的中点.
∴DF∥BC,DF= BC=EC,
∴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1.【答案】(1)证明:∵AD平分∠BAC
∴∠BAD=∠DAE
∵AD⊥BD
∴∠ADB=∠ADE=90°
在△ADB与△ADE中
∴△ADB≌△ADE
∴BD=DE
(2)∵△ADB≌△ADE
∴AE=AB=12
∴EC=AC﹣AE=8
∵M是BC的中点,BD=DE
DM= EC=4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条件可证明△ADB≌△ADE,从而可得BD=DE;(2)由(1)可知:EC=AC﹣AB=8,然后根据中位线即可求出DM
22.【答案】(1)证明:在 ABCD中,
AB=CD,AB∥CD.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 .
∴BE=DF.
∴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AD=AE,∠A=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DE=AD=2,
又∵BE=AE=2,
由(1)知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BFD的周长=2(BE+DE)=8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在 ABCD中,AB=CD,AB∥CD,又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所以BE=CF,因此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2)、由AD=AE=2,∠A=60°知△ADE是等边三角形,又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B=BF=FD=DE=2,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2+2+2=8
1 / 1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 4.5三角形的中位线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八下·高安期中)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答案】D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E,F,G,H分别是边AD,DC,CB,AB的中点,
∴EH= AC,EH∥AC,FG= AC,FG∥AC,EF= BD,
∴EH∥FG,EF=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假设AC=BD,
∵EH= AC,EF= BD,
则EF=EH,
∴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
即只有具备AC=BD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EH∥FG,EF=FG,EF= BD,要是四边形为菱形,得出EF=EH,即可得到答案.
2.(2016八下·费县期中)如图,在 ABCD中,AC与BD交于点O,点E是BC边的中点,OE=1,则AB的长是( )
A.1 B.2 C. D.4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C=OA,
∵点E是BC边的中点,
即BE=CE,
∴OE= AB,
∵OE=1,
∴AB=2.
故选B.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得OC=OA,又由点E是BC边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B的长.
3.(2016八下·云梦期中)如图,在△ABC中,AB=5,AC=12,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为( )
A.10 B.12 C.13 D.17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BD=AD,BE=EC,
∴DE= AC=6,DE∥AC,
∵CF=FA,CE=BE,
∴EF= AB=2.5,EF∥AB,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DEF的周长=2(DE+EF)=17.
故选D.
【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EF即可解决问题.
4.(2017八上·湛江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AED=180°﹣∠A﹣∠ADE=70°,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C=∠AED=70°.
故选C.
【分析】在△A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AED,然后判断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C.
5.(2015八下·福清期中)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M,N.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m.
A.20 B.25 C.30 D.35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N是△ABC的中位线,
∴MN= AB,
∴AB=2MN=2×15=30(m).
故选C.
【分析】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那么第三边应等于中位线长的2倍即可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
6.(2015八下·福清期中)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形
【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BD,
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
在△ABD中,E、H是AB、AD中点,
所以EH∥BD,EH= BD.
在△BCD中,G、F是DC、BC中点,
所以GF∥BD,GF= BD,
所以EH=GF,EH∥DF,
所以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故选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需注意新四边形的形状只与对角线有关,不用考虑原四边形的形状.
7.(2015八下·武冈期中)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R.
因为E、F分别是AP、RP的中点,
则EF为△APR的中位线,
所以EF= AR,为定值.
所以线段EF的长不改变.
故选:C.
【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EF不变.
8.(2015八下·沛县期中)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因为AR的长度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EF平行与AR,且等于AR的一半.
所以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线段EF的长不变.
故选C.
【分析】因为AR的长度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线段EF的长不变.
9.(2015八下·沛县期中)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是( )
A.4 B.3 C.2 D.1
【答案】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
∵CD∥AB,
∴∠C=∠A,∠CDE=∠AHE,
∵E是AC中点,
∴AE=CE,
∴△DCE≌△HAE(AAS),
∴DE=HE,DC=AH,
∵F是BD中点,
∴EF是△DHB的中位线,
∴EF= BH,
∴BH=AB﹣AH=AB﹣DC=2,
∴EF=1.
故选:D.
【分析】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由已知条件可判定△DCE≌△H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HE,进而得到EF是三角形DHB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性质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
10.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A.12 B.16 C.20 D.24
【答案】D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BC=2EF=2×3=6,
∴菱形ABCD的周长=4BC=4×6=2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11.(2015八下·大同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30°,则∠PFE的度数是( )
A.15° B.20° C.25° D.30°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
∴PF=BC,PE=AD,
∵AD=BC,
∴PF=PE,
故△EPF是等腰三角形.
∵∠PEF=30°,
∴∠PEF=∠PFE=30
故选D.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EPF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得出结论.
12.(2017·威海模拟)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 B.1 C. D.7
【答案】A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D是其角平分线,CG⊥AD于F,
∴△AGC是等腰三角形,
∴AG=AC=3,GF=CF,
∵AB=4,AC=3,
∴BG=1,
∵AE是中线,
∴BE=CE,
∴EF为△CBG的中位线,
∴EF= BG= ,
故选:A.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AG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F为GC中点,再由已知条件可得EF为△CBG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EF的长.
二、填空题
13.(2015八下·淮安期中)如图,在 ABCD中,AD=6,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则EF=
【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6,
∵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
∴EF= BC= ×6=3.
故答案为:3.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AD=8,又由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14.(2015八下·苏州期中)矩形ABCD中,AB=5,BC=1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为AB,AO中点,则线段EF=
【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OB= BD,AD=BC=12,
∴BD= = =13,
∴OB= ,
∵点E、F分别是AB、AO的中点,
∴EF是△AOB的中位线,
∴EF= OB=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D,再得出OB,证明EF是△AO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结果.
15.(2015八下·绍兴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
【答案】10+2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CB=90°,DE⊥BC,
∴AC∥DE.
又∵CE∥AD,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DE=AC=2.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 =2 ,
∵D是BC的中点,
∴BC=2CD=4 ,
在△ABC中,∠ACB=90°,
由勾股定理得AB= =2 ,
∵D是BC的中点,DE⊥BC,
∴EB=EC=4.
∴四边形ACEB的周长=AC+CE+EB+BA=10+2 ,
故答案为:10+2 .
【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AC=2.由勾股定理和中线的定义可求AB和EB的长,从而求出四边形ACEB的周长.
16.(2015八下·六合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 度.
【答案】1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
∴PF= BC,PE= AD,
∵AD=BC,
∴PF=PE,
故△EPF是等腰三角形.
∵∠PEF=18°,
∴∠PEF=∠PFE=18°.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EPF是等腰三角形.
17.(2017八上·阿荣旗期末)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8m,∠A=30°,则DE= m.
【答案】2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右图所示,
∵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
∴BC∥DE,
∵D是AB中点,
∴AD=BD,
∴AE:CE=AD:BD,
∴AE=CE,
∴DE是△ABC的中位线,
∴DE= BC,
在Rt△ABC中,BC= AB=4,
∴DE=2.
故答案是2.
【分析】由于BC、DE垂直于横梁AC,可得BC∥DE,而D是AB中点,可知AB=BD,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E:CE=AD:BD,从而有AE=CE,即可证DE是△ABC的中位线,可得DE= BC,在Rt△ABC中易求BC,进而可求DE.
三、解答题
18.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8,BC=6,BM为中线,△BMN为等腰三角形(点N在三角形AB或AC边上,且不与顶点重合),求S△BMN.
【答案】解:在直角△ABC中,AC===10,
∵BM为中线,
∴BM=CM=AM=AC=5.
则N一定在AB上,且BM=BN=5,作MG⊥AB于点G.
∵M是AC的中点,且MG∥BC,
∴MG是△ABC的中位线,
∴MG=BC=×6=3,
∴S△BMN=BN MG=×5×3=.
当N在AC上时,作BD⊥AC于点D.
则BD= ==4.8,
在直角△BMD中,DM===1.6,
则S△BMD=DM BD=×4.8×1.6=3.84,
则S△BMN=2S△BMD=7.6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确定N一定在AB上,作MG⊥AB,则MG是△ABC的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19.如图,在△ABC中,AD⊥BC于D,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答案】证明:∵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
∴DE∥AC,DF∥AB,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AD⊥BC,BD=CD,
∴AB=AC,
∴AE=AF,
∴平行四边形AEDF是菱形.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首先判定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得AE=AF,利用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菱形即可.
20.(2016八下·广饶开学考)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边AB、BC、CA的中点.
证明: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证明:∵D、F分别为边AB、CA的中点.
∴DF∥BC,DF= BC=EC,
∴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综合题
21.(2015八下·泰兴期中)在△ABC中,点M是边BC的中点,AD平分∠BAC,BD⊥AD,BD的延长线交AC于点E,AB=12,AC=20.
(1)求证:BD=DE;
(2)求DM的长.
【答案】(1)证明:∵AD平分∠BAC
∴∠BAD=∠DAE
∵AD⊥BD
∴∠ADB=∠ADE=90°
在△ADB与△ADE中
∴△ADB≌△ADE
∴BD=DE
(2)∵△ADB≌△ADE
∴AE=AB=12
∴EC=AC﹣AE=8
∵M是BC的中点,BD=DE
DM= EC=4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条件可证明△ADB≌△ADE,从而可得BD=DE;(2)由(1)可知:EC=AC﹣AB=8,然后根据中位线即可求出DM
22.(2015八下·萧山期中)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AE=2,∠A=60°,求四边形EBFD的周长.
【答案】(1)证明:在 ABCD中,
AB=CD,AB∥CD.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 .
∴BE=DF.
∴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AD=AE,∠A=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DE=AD=2,
又∵BE=AE=2,
由(1)知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BFD的周长=2(BE+DE)=8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在 ABCD中,AB=CD,AB∥CD,又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所以BE=CF,因此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2)、由AD=AE=2,∠A=60°知△ADE是等边三角形,又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B=BF=FD=DE=2,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2+2+2=8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