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2. 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
3. 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3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9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H、O的质量比为9:8:2
4. 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它的化学式为C10H15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
B.麻黄碱中含有10个碳原子
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麻黄碱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1
6.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一一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l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7.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
B.葡萄糖中含有6个氢分子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
D. 葡糖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8. 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9.(2018九上·湖州开学考)某不纯的硝酸铵(NH4NO3)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此硝酸铵化肥中混入的一种氮肥可能是下列化肥中的( )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D.CO(NH2)2
10.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若R与氧气化合时的质量比为9∶8,则R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 B. 13 C.27 D.56
11.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1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56 B.112 C.114 D.72
13.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其意义是( )
A.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24克
B.一个镁原子有24个质子
C.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24倍
D.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的24倍
14.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被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四中子”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粒是一种原子 B.该微粒不显电性
C.该微粒与普通中子互为同位素 D.该微粒的质量为4克
15.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16.糖类在提供人类的营养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古到今在食品加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祖先品尝到香甜的麦芽糖也很早,已知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
(2)1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17. 物质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物质B的水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B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18. 下面连环画记录了雯雯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天.
请据图回答(1)﹣(5)题
(1)她吃早餐.
①早餐食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②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她出发了.
①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壶 B.帽子 C.背包
②如图③所示,乘坐地铁禁止携带的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 .
(3)她来到博物馆门口.
同学们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
(4)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
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①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③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计算式为 .
(5)参观结束时,老师进行了小结,并就金属冶炼和金属回收再利用提出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①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 .
②废旧钢铁表面的铁锈可用盐酸除去,其原理是 .
19. 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3H5OxNa.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请计算:
(1)丙酸钠由 种元素组成;
(2)X= ;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0.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中含有 种元素。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材料分析题
21.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a= .
22.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严重的“赤潮”.“水华”现象.“赤潮”.“水华”主要是指水中某些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 ,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3)为了解决水体污染,应从控制污染源头着手.下列措施能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的是(填序号) .
①在水域沿岸新建的住宅小区.饭店.宾馆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②两岸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的洗衣粉;③禁止用该水域的水进行农业灌溉;
④向该水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还是汛期?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黄酮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黄酮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0×12):(1×14):(14×2)=60:7: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由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就是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故肉桂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2═148,故错误;
C、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最小;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C错误;
D、该有机物C9H8O2中C、H、O元素质量比=(12×9):(1×8):(16×2)=27:2:8,故错误;
故选A.
【分析】A、由肉桂酸的分子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B、由肉桂酸的分子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的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
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0g/(180g+620g)×100%=10%,故C正确;
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
D、根据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6+14=165,故选项说法正确;
B、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1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麻黄碱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16:14=120:15:16:1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麻黄碱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7: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麻黄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C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同位素;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
C、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原子质量相同。
【解答】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不是生成新原子,故错误;
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C、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因此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故正确;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原子质量相同,氘原子和氚原中子数不同,质量一定不同,故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判断;B.根据葡萄糖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解:根据萨罗的分子模型图,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化学式为:C13H10O3.
①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故正确;
②由萨罗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特征,故错误;
③萨罗(Salol)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6×3)=156:48,故正确;
④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该物质色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1×10+16×3=214,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⑥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⑦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萨罗的化学式为:C13H10O3.故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分子结构模型书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80
×100%=35%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4
79
×100%=17.8%
B、(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132
×100%=21.2%
C、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8
53.5
×100%=26.2%
D、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60
×100%=46.7%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5%,若样品中的高,则杂质中氮的质量分数必定高于硝酸铵中的;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2M:(16x3) = 9:8
解得M=27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
1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结合重氢分子和重水分子的构成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根据题意: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一个重氢分子由两个重氢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3=160
解得:x=56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可知选项A说法不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不能反应其质子数为24,可知选项B说法不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24倍,可知选项C说法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24倍,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该粒子不显电性。
【解答】A.该微粒只有中子,不是原子,故A错误;
B.不显电性,因为只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故B正确;
C.该微粒不是原子,同位素必须是原子,故C错误;
D.1个质子的质量=1个中子的质量,微粒的质量数为4,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西达苯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3;45;342;1:8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1)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2)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可见1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共45个;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12×12+1×22+16×11=342;故填:45;342;
(3)麦芽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1)=1:8.故填:1:8.
【分析】(1)由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麦芽糖的分子中氢、氧元素含量来分析.
17.【答案】Al2O3;102;AlCl3;133.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显+3价,氯显﹣1价,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6×3=102;Al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35.5×3=133.5.
故答案为:Al2O3;102;AlCl3;133.5.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8.【答案】牛奶,鸡蛋;+4;AC;汽油,酒精;碳酸钙;B;元素种类;64×2+16×5+1×2+12×1;3CO+Fe2O3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1)①牛奶和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花卷中富含糖类,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牛奶,鸡蛋;
②已知硅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硅酸钙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2)+x+(﹣2)×3=0,则x=+4.
故填:+4;
(2)①水壶是由塑料制成的,帽子是纯棉的不属于合成材料,背包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AC;
②汽油和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易爆品;故填:汽油,酒精;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碳酸钙;
(4)①A.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B.主要成分中含有四种元素;C.主要成分中含有三种元素;D.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故填:B;
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故填:元素种类;
③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64×2+16×5+1×2+12×1═222;
故填:64×2+16×5+1×2+12×1;
(5)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体现出了具有还原性;故填:3CO+Fe2O32Fe+3CO2;
②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和易燃易爆品来分析;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4)①根据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来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③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5)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19.【答案】4;2;9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1)丙酸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钠元素等4种元素组成;
(2)根据题意有:(12×3):(16×X)=9:8,X=2;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2)+(1×5)+(23×1)=96.
故填:4;2;96.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20.【答案】4;455;14.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1)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
(3)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5
455
×100%≈14.3%.
21.【答案】(1)156
(2)48:5:80:2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5+16×5+23=156;故答案为:156;(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5):23=48:5:80:23;故答案为:48:5:80:23;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2.【答案】(1)C,H,O,N,P;3550
(2)N、P
(3)①②
(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原因是枯水期水量小,水中营养元素浓度高,水中植物疯长.而汛期水量大,水中营养元素浓度低.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藻类的化学式为 ,分析组成元素,计算相对分子的质量,氮磷对作物生长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1)根据藻类的化学式为 ,可知组成藻类的元素有C,H,O,N,P五种;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可知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6+1×263+16×110+14×6+31=3550;(2)根据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一旦植物缺氮,具体表现就是叶片退绿,颜色越来越淡,植物生长弱小,抗病虫力差.P是植物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从他的作用效果来开,主要是增强植物的抗性(如:抗寒能力),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果实的口感等.可推断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N,P;(3)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主要是要减少水体中的氮和磷的含量,所以选:①②;(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原因是枯水期水量小,水中营养元素浓度高,水中植物疯长.而汛期水量大,水中营养元素浓度低.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黄酮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黄酮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2. 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0×12):(1×14):(14×2)=60:7: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3. 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3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9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H、O的质量比为9:8:2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由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就是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故肉桂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2═148,故错误;
C、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最小;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故C错误;
D、该有机物C9H8O2中C、H、O元素质量比=(12×9):(1×8):(16×2)=27:2:8,故错误;
故选A.
【分析】A、由肉桂酸的分子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B、由肉桂酸的分子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的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4. 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
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0g/(180g+620g)×100%=10%,故C正确;
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
D、根据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
5. 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它的化学式为C10H15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
B.麻黄碱中含有10个碳原子
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麻黄碱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1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6+14=165,故选项说法正确;
B、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1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麻黄碱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16:14=120:15:16:1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麻黄碱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7: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麻黄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6.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一一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l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同位素;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
C、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原子质量相同。
【解答】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不是生成新原子,故错误;
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C、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因此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故正确;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原子质量相同,氘原子和氚原中子数不同,质量一定不同,故错误。
故答案为:C
7.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
B.葡萄糖中含有6个氢分子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
D. 葡糖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判断;B.根据葡萄糖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8. 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解:根据萨罗的分子模型图,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化学式为:C13H10O3.
①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故正确;
②由萨罗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特征,故错误;
③萨罗(Salol)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6×3)=156:48,故正确;
④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该物质色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1×10+16×3=214,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⑥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⑦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萨罗的化学式为:C13H10O3.故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分子结构模型书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解答.
9.(2018九上·湖州开学考)某不纯的硝酸铵(NH4NO3)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此硝酸铵化肥中混入的一种氮肥可能是下列化肥中的( )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D.CO(NH2)2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80
×100%=35%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4
79
×100%=17.8%
B、(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132
×100%=21.2%
C、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8
53.5
×100%=26.2%
D、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
60
×100%=46.7%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5%,若样品中的高,则杂质中氮的质量分数必定高于硝酸铵中的;
故选D。
10.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若R与氧气化合时的质量比为9∶8,则R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 B. 13 C.27 D.56
【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2M:(16x3) = 9:8
解得M=27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
11.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结合重氢分子和重水分子的构成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根据题意: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一个重氢分子由两个重氢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56 B.112 C.114 D.72
【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3=160
解得:x=56
故答案为:A
13.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其意义是( )
A.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24克
B.一个镁原子有24个质子
C.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24倍
D.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的24倍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可知选项A说法不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不能反应其质子数为24,可知选项B说法不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24倍,可知选项C说法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24倍,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14.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被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四中子”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粒是一种原子 B.该微粒不显电性
C.该微粒与普通中子互为同位素 D.该微粒的质量为4克
【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该粒子不显电性。
【解答】A.该微粒只有中子,不是原子,故A错误;
B.不显电性,因为只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故B正确;
C.该微粒不是原子,同位素必须是原子,故C错误;
D.1个质子的质量=1个中子的质量,微粒的质量数为4,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西达苯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16.糖类在提供人类的营养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古到今在食品加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祖先品尝到香甜的麦芽糖也很早,已知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
(2)1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答案】3;45;342;1:8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1)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2)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可见1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共45个;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12×12+1×22+16×11=342;故填:45;342;
(3)麦芽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1)=1:8.故填:1:8.
【分析】(1)由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麦芽糖的分子中氢、氧元素含量来分析.
17. 物质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物质B的水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B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答案】Al2O3;102;AlCl3;133.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显+3价,氯显﹣1价,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6×3=102;Al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35.5×3=133.5.
故答案为:Al2O3;102;AlCl3;133.5.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8. 下面连环画记录了雯雯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天.
请据图回答(1)﹣(5)题
(1)她吃早餐.
①早餐食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②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她出发了.
①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壶 B.帽子 C.背包
②如图③所示,乘坐地铁禁止携带的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 .
(3)她来到博物馆门口.
同学们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
(4)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
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①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③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计算式为 .
(5)参观结束时,老师进行了小结,并就金属冶炼和金属回收再利用提出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①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 .
②废旧钢铁表面的铁锈可用盐酸除去,其原理是 .
【答案】牛奶,鸡蛋;+4;AC;汽油,酒精;碳酸钙;B;元素种类;64×2+16×5+1×2+12×1;3CO+Fe2O3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1)①牛奶和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花卷中富含糖类,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牛奶,鸡蛋;
②已知硅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硅酸钙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2)+x+(﹣2)×3=0,则x=+4.
故填:+4;
(2)①水壶是由塑料制成的,帽子是纯棉的不属于合成材料,背包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AC;
②汽油和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易爆品;故填:汽油,酒精;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碳酸钙;
(4)①A.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B.主要成分中含有四种元素;C.主要成分中含有三种元素;D.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故填:B;
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故填:元素种类;
③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64×2+16×5+1×2+12×1═222;
故填:64×2+16×5+1×2+12×1;
(5)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体现出了具有还原性;故填:3CO+Fe2O32Fe+3CO2;
②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和易燃易爆品来分析;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4)①根据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来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③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5)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19. 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3H5OxNa.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请计算:
(1)丙酸钠由 种元素组成;
(2)X= ;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答案】4;2;9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1)丙酸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钠元素等4种元素组成;
(2)根据题意有:(12×3):(16×X)=9:8,X=2;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2)+(1×5)+(23×1)=96.
故填:4;2;96.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20.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中含有 种元素。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4;455;14.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1)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
(3)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5
455
×100%≈14.3%.
三、材料分析题
21.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a= .
【答案】(1)156
(2)48:5:80:2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5+16×5+23=156;故答案为:156;(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5):23=48:5:80:23;故答案为:48:5:80:23;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2.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严重的“赤潮”.“水华”现象.“赤潮”.“水华”主要是指水中某些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 ,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3)为了解决水体污染,应从控制污染源头着手.下列措施能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的是(填序号) .
①在水域沿岸新建的住宅小区.饭店.宾馆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②两岸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的洗衣粉;③禁止用该水域的水进行农业灌溉;
④向该水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还是汛期?为什么?
【答案】(1)C,H,O,N,P;3550
(2)N、P
(3)①②
(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原因是枯水期水量小,水中营养元素浓度高,水中植物疯长.而汛期水量大,水中营养元素浓度低.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藻类的化学式为 ,分析组成元素,计算相对分子的质量,氮磷对作物生长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1)根据藻类的化学式为 ,可知组成藻类的元素有C,H,O,N,P五种;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可知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6+1×263+16×110+14×6+31=3550;(2)根据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一旦植物缺氮,具体表现就是叶片退绿,颜色越来越淡,植物生长弱小,抗病虫力差.P是植物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从他的作用效果来开,主要是增强植物的抗性(如:抗寒能力),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果实的口感等.可推断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N,P;(3)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主要是要减少水体中的氮和磷的含量,所以选:①②;(4))“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枯水期,原因是枯水期水量小,水中营养元素浓度高,水中植物疯长.而汛期水量大,水中营养元素浓度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