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

文档属性

名称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3-30 17: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知识回顾
神经调节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也叫________。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 _______ ______
电信号
化学信号
体液调节
概念: 等化学物质(除 以外,还有其他 ,如 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起调节的物质: 、 、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基本调节机制是 。
传递方式: ,主要指    。
作用对象:相应的
CO2
靶器官
靶细胞
反馈调节
体液
激素
激素
调节因子
细胞外液
激素
CO2
激素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举 例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缩手反射
甲状腺激素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 人的体温调节及其意义
1.定义:
2.临床测定:
口腔:
腋窝:
直肠:
36.7~37.7 (37.2)
36.0~37.4 (36.8)
36.9~37.9 (37.5)
人身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在37.5℃左右
3.体温变动
(1)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
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
(2)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特点:
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4.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5.体温的调节
(1).体温的来源
(2).体温恒定的原理
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散热:
主要靠皮肤实现
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6.体温调节的机制
(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实现)
下丘脑
与一些激素的分泌,水的平衡,糖和脂肪的代谢,体温调节,睡眠和情绪变化均有关.
(调节体温主要中枢)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1.人的体温的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答:人的体温高低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2.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答: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多),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呼吸、排尿、排便)。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3.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4.如果是炎热的环境中呢?
答: 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皮肤冷觉感受器
皮肤温觉感受器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血管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
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
收缩
减少
下降
减少
舒张
增加
上升
增加
5..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到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少,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到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答: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A
2.从正常人的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
得的体温,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
A.口腔、 直肠、 腋窝
B.腋窝、 直肠、 口腔
C.直肠、 口腔、 腋窝
D.直肠、 腋窝、 口腔
C
3.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C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
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
的变化是( )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D
二、水的平衡
摄入量/ml 排出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尿液的形成
生理作用: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抗利尿激素又称为加压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往垂体后叶贮存。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
(-)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加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B
4.关于人体内水和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加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
5.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B
6.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渗透压感受器和渴觉中枢(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
B
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