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薄暮( ) 崔颢( ) 燕然( )
征蓬( ) xǐ( )倚 落huī( ) 驱dú( )
采wēi( ) jīnɡ( )门 日mù( ) 白沙dī( )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C.仍怜故乡水(可怜) 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但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这样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B.《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渡远荆门外”中“荆门”即荆门山,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5.默写填空。
(1)《野望》中,诗人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 , 。
(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 ”两句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3)《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用移动的视角写群山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课内精读
(一)阅读《野望》一诗,回答问题。
6.首联中的“望”字意蕴丰厚,试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7.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颔联和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黄鹤楼》一诗,回答问题。
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0.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11.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诗人在这个字所在的一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三)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回答问题。
1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13.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一诗,回答问题。
14.标题中的“送别”该怎样理解
1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16.诗歌的颈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回答问题。
18.诗歌颈联分别以“乱”“浅”来形容花、草,用词精妙,请简要赏析。
19.诗中“几处”“谁家”换作“处处”“家家”,好不好 为什么
2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黄莺争抢着向阳的树,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使人倍感生命的美好。
C.本诗五、六句,诗人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文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课外阅读
[2019·菏泽]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桥晚眺
[宋] 陆 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2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23.[2019·温州改编] 你班最近在开展“走近古诗词”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请你完成下面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玉仙馆
[唐] 张 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 面拍摄 ① 水流声、鹧鸪声 ②
①
②
答案
1.gāo bó hào yān péng 徙 晖 犊 薇 荆 暮 堤
2. C “怜”是“喜爱”的意思。
3. D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 B 王维有“诗佛”之称,杜甫有“诗圣”之称。
5.(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6.“望”字既指诗人眺望,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得到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7.示例:日暮时分,远远望去,只见秋的手掌抚摸过每一棵树,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上,天地一片静穆安详。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到家中。
8.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表达了他避世退隐的愿望。
9.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10.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写的是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这个“空”让人产生孤独之感,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是“空空的,空荡荡的”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邈远,表达的是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11.“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表达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1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意思对即可)
13.这一联借景抒情,诗人用“征蓬”“归雁”两个意象比喻自己像飘飞不定的蓬草和北归的大雁,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情。
14.“送别”是说故乡的水对诗人依依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别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5.“随”字化静为动,将静止的群山写活了,写出了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的景象,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渡过荆门后所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影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展现了诗人眼前的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17.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与不舍之情。
18.“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的特点,突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19.不好。“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0. C “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草的矮小稀疏,体现了早春“早”的特点。
21.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把诗句翻译出来,然后分析写的内容。“闻”是“听见”的意思,“待”是“等待,静候”的意思,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阴家居时所看见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答案]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枝条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2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淡淡悲情。
23.(1)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2)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上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②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