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17 《昆明的雨》(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17 《昆明的雨》(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1 17: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昆明的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辟邪(pì)    鲜腴(yú)    旺盛(wàng)    择菜(zhái)
B.炽红(zhì) 寡妇(guǎ) 蟹肉(xiè) 篱笆(líbɑ)
C.缅甸(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鸡(zōng)
D.菌子(jūn) 扳尖(bān) 翅膀(chì) 暮年(m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末端 情味 无可方比 B.厌烦 饱合 张目结舌
C.便宜 吆喝 下点工夫 D.污秽 格调 连棉不断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张没想到他会被公司辞退,张目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B.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好多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D.面对低迷的市场,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传言四起,满城风雨,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追究起来,这其实也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删去“认真”)
B.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C.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删去“能否”)
D.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将“叹息”改为“赞叹”)
[2019·成都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地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澈,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抛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干,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好景不长,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儿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黯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有删改)
5.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6.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7.第②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 请简要赏析。(6分)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8.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赏析句子。(4分)★
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
9.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个同学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
(2)下图展示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请简要说说图中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答案
1. C A项,“辟”应读“bì”;B项,“炽”应读“chì”;D项,“菌”应读“jùn”。
2. A B项,“饱合”应为“饱和”;C项,“下点工夫”应为“下点功夫”;D项,“连棉不断”应为“连绵不断”。
3. D A项,“张目结舌”指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用在这里与后面的“说不出话来”重复。B项,“连绵不断”主要用来形容山势连绵起伏的样子。形容人说话应用“滔滔不绝”。C项,“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 A A项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将“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互换。
5.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和分析能力。通读全文,作者写了自己关于雨的经历,其中①~⑤段写欣赏雨,雨便有了诗意;第⑥~段写雨无诗情画意。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这一要求,先写有诗意,再交代无诗意,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 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作品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作者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雨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了,如作者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6.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思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细读前四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从看雨、听雨到话雨,写雨中的诗情画意,与后文没有诗情画意形成对比。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回答。
[答案] 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写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历形成对比。
7. 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品析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通过“哪些”,可推断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要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其次要分析比喻句的内容、描绘的情景以及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抓住这几个方面,针对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地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8.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通过分析加点词的含义,结合句意及上下文,可知每个词语强调的方面不同。答出每个词语强调的意思,再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即可。
[答案] 这是一处对雨的细节描写。“几滴”说明雨最初是零星稀少的;“万箭”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势之大;“满屋泛滥”则强调了屋子漏雨的严重,暗示了作者的无奈。
9.(1)示例:皑皑瑞雪兆丰年
(2)谷雨时间的确实;谷雨时雨水增多;习俗有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农民进入农忙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