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龀(chèn) 一厝朔东(xī)
B.军士吏被甲(bèi) 按辔徐行(pèi)
C.浑欲不胜簪(zān) 折戟沉沙铁未销(jǐ)
D.我报路长嗟日暮(jiē) 提携玉龙为君死(jié)
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与民由之(遵从) 父命之(教导、训诲)
B.惩山北之塞(苦于) 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C.军霸上(驻军,驻扎) 帝感其诚(感受)
D.上自劳军(慰劳) 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而山不加增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已而之细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达于汉阴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改容式车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C.甚矣,汝之不惠 D.军士吏被甲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怒/而诸侯/惧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默写。(6分)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 。
7.下面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4分)
(1)请写出徽标的构图要素。(2分)
(2)请任选一个构图要素说说它的寓意。(2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甲、乙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甲] 赤 壁
[唐]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赤 壁
[明] 杜 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 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纵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曹操。
8.甲、乙两诗都对赤壁之战进行了解读,甲诗认为如果“ ”,赤壁之战的结局就会改写。乙诗认为赤壁之战曹魏失败的原因是“ ”。(用诗歌原句回答)(4分)
9.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汉]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良将李牧
[汉]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 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同“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军细柳 上自劳军
B.居无何 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汉文帝为周亚夫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士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14.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 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蒙辞以军中多务
B.遂之北地田牧 介胄之士不拜
C.穷当益坚 多多益善
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客从外来,与坐谈
16.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17.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4分)
答案
1. C A项,“厝”应读“cuò”;B项,“被”应读“pī”;D项,“携”应读“xié”。
2. C “感”应解释为“被……感动”。
3. A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C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到,往”。D项,前一个“于”是介词,“给”;后一个“于”是介词,“到”。
4. B A项,“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项,“惠”同“慧”,聪明。D项,“被”同“披”,穿着。
5. C A项,应为“一怒/而诸侯惧”;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项,应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1)恨别鸟惊心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 (1)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弄清题目要求,即写出徽标图案的构图要素;二要结合要求读懂图意;三要注意语言简洁,切忌烦琐。(2)题考查对徽标寓意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图案的构成要素,这一徽标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一个汉字“文”、一个图形“鼎”、一双手,这三个要素所反映的内涵显而易见。
[答案] (1)上半部分整体是一个“文”字的变形,“文”字上的点是一尊鼎,下半部分是一双呵护的手。
(2)示例一:“文”字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又具有极强的图形效果,体现了“文物”这一主题。示例二:双手呵护的造型,寓意人人参与,大家共同保护文物。示例三:鼎是中国古代文物的典型代表,能鲜明展现文物保护的主题。
8.东风不与周郎便 曹瞒眼里已无吴
9.甲诗中,杜牧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乙诗中,杜庠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
10. C A项,驻军、驻扎;军队。B项,经过;居住,引申为“驻守”。C项,派遣。D项,到,往;的。
11.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结合文言句子的意思来断句,本句意为“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故此句正确的断句为“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2.(1)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2)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
13. A 汉文帝“改容式车”不是为了显示“君威”,而是因周亚夫治军严明而感动,向他表示敬意。
1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甲文中“将军约”、乙文中“如故约”表明二人都治军严明;甲文中周亚夫对文帝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乙文中李牧因戍边时只坚守不应战而被罢官,后来重新起用后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来抵御匈奴,可见二人都坚持原则。乙文中李牧“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甲文中并没有周亚夫如何对待士兵的描述,甲文中也没有周亚夫如何抵御外敌的战略战术的内容。故李牧的独特之处为“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答案] 共同点: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参考译文]
[乙] 李牧是赵国的优秀将领。常年驻守在雁门,来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任命官吏,市场的税收都纳入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应)立即退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谨慎地燃起烽火,(战士们)随即退入营垒,不敢应战。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怕事,即使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他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召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请李牧(出山)。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能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操练演习。李牧多次布下奇特的阵法,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15. C A项,第一个“辞”的意思是“辞别”,第二个“辞”的意思是“推托”。B项,第一个“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第二个“之”是助词,“的”。C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D项,第一个“从”是动词,“跟随”的意思;第二个“从”是介词,“由,自”的意思。
16.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句意,“大才”是对马援的评价,“当晚成”承接对马援的才学陈述,所以,“才”后应该断开。马援的“晚成”与“良工”之间,语意上有了明显变化,“良工”前面应该断开。“不示人以朴”与“且从所好”之间有着因果联系,中间应该断开。
[答案]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7.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围绕题干“为什么敬重”,概括马援的品质。从马援的语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可以看出马援坚定的志向。从“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中,可见其乐善好施的特点。
[答案] 马援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马援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旧故”)。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有大才,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几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凡是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够赈济施舍,否则,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马援)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附:作文(40分)
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侧重于训练语言表达得体。既然是写倡议书,向大家发出倡议,那么言辞一定要恳切。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所写内容一定要贴近大家的生活。此外,还要注意这份倡议书是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因此语言要准确、简明,注意尊重对方,敬辞用于称对方,谦辞用于称自己,语言得体、恰当,使读者容易接受。
【佳作展示】
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新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污染、浪费,地球已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之后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才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沙尘暴肆虐、雾霾天增多、臭氧洞变大……难道这不是人们破坏环境的恶果吗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好好保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也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班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手、洗脸;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
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
3.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和餐盒等。
4.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
5.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
6.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和微小的利益,以肆虐的行为,无“度”地获取,使地球原本已经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学×年级×班
×年×月×日
[点评] 倡议书就是提倡人们干什么,号召人们做什么。作者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号召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分条陈述,符合倡议格式,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号召性语言深入人心,起到了倡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