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物质属于新能源的是
A.可燃冰 B.太阳能 C.石油 D.煤
2、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Fe2O3,、CuO属于合金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 B.B C.C D.D
3、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B.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4、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用语 B.生活知识
①两个氮原子一N2 ②3Fe2+:“3”表示两个铁离子 ③:“+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爱护水资源一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②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一严禁烟火 ③使用燃煤炉子取暖一关闭门窗,保暖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 ②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还原性 ③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一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三种可燃性气体一H2、CO、O2 ②三大化石燃料一煤、石油、天然气 ③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5、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及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
6、2021年2月,驻马店市驿城区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 D.石墨做电极
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你认为恰当的是
A.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吸油烟机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焊接金属时使用氮气作保护气
9、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多饮用蒸馏水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D.“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碳指的是,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0、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
A.研发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利用太阳能发电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图1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模拟分离液态空气条件)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2所示。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填序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
(1)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以上“碳循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变化观:动植物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C.平衡观: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填元素符号)。现代家庭主要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正在研究的方法有: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
矿石固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
①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②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______。
③矿石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验证可燃物的条件。
(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在此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2)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_________。
(3)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石油、____。其中第三种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完全燃烧后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小林同学秋游的带回一瓶山泉水,区分该山泉水为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______。
(6)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化学实验中与该设计类似的操作是___。
(7)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1O2,其工业生产的原理是:,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厨房是一个化学物质的小世界。
(1)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_________。
(2)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_________。
(3)铁锅生锈是铁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_________原理(填“溶解”或“乳化”)。
(4)很多家庭使用天然气做饭,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活性炭②大理石③氢气④氮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来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4)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是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涤纶、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____)
2、塑料、棉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____)
3、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常用燃烧法,燃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纤维(____)
4、将化肥和农家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____)
5、氢能源因制取成本高、贮存难,现阶段还不能广泛利用(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有CO和CH4的混合气体4.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混合气体和氧气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若每一步反应均完全,则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2、某工厂每天要燃烧含硫1.6%的烟煤100t.求:
(1)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多少吨二氧化硫?
(2)若用氧化钙做固硫剂在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则每年需要氧化钙多少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3、日前武汉市家庭管道气所输送的燃料为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若甲烷不完全燃烧,火焰为黄色,同时产生炭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因此在使用天然气时应尽量使其完全燃烧。
(1)若家中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则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进空气的阀门)调______(填“大”或“小”)
(2)若完全燃烧3.2 g甲烷,需要氧气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15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5 5 5
生成氢气质量/g 0.02 0.02 0.01
请计算:
(1)共制得氢气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长期呼吸PM2.5超标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PM2.5中的颗粒成分复杂,硝酸盐颗粒和硫酸盐颗粒(主要以硝酸按和硫酸按的形式存在)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小明想用化学方法大致测定PM2.5中硝酸按和硫酸按的含量高低,他将采集PM2.5的滤膜用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洗涤,将洗涤液分为等量的V1,V2两份.
(1)先往洗涤液V1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得到硫酸钡沉淀M克.洗涤液V1中硫酸按的质量是多少克?(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l; N﹣14; S﹣32; 0﹣16; Ba﹣137)
(2)再往洗涤液V2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并加热,收集到氨气N克.(不考虑氨气溶解)
已知:NH4 NO3+NaOHNaNO3+H2O+NH3↑;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若要知道洗涤液V2中硝酸铵的质量,下一步计算需要先求出 的质量.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珠峰地区极寒缺氧,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1)猜想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3)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_______。
(4)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2、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___________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甲烷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根据题设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______。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__成立。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太阳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可燃冰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不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故选B。
2、C
【详解】
A. ①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错误;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故正确;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B.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故正确;②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③Fe2O3、CuO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错误,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C.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故正确;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故正确;③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正确,故选项完全正确;
D.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故错误;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3、A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固体中的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由于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选项A正确;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故开始压强变大,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故压强又会变小,选项B错误;
C、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开始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个甲烷分子与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①错误;②3Fe2+:“3”表示三个亚铁离子,②错误;③ :“+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③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
B、①爱护水资源应该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①正确;②汽车到加油站加油,应该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②正确;③使用燃煤炉子取暖,不能关闭门窗,保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③错误,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冷剂,①正确;②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②正确;③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③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D、①H2、CO都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气体,O2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性气体,①错误;②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②正确;③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如水由水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③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NO2、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能够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符合题意;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较多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不能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仍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6、D
【详解】
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是空气的污染物,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气的污染物,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正确,故选D。
7、B
【详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升华吸热的特点,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其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特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是利用其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特性,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墨做电极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铝制品变旧变暗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能够隔绝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对铝其保护作用,所以铝制品变旧变暗后不可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选项错误;
B、打开吸油烟机时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以发现燃气泄漏不可立即打开吸油烟机,选项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残留的农药化肥污染水体,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焊接金属时使用氮气作保护气,选项正确,故选D。
9、D
【详解】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所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故A选项错误;
B、 蒸馏水是纯水,其中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B选项错误;
C、天然气、石油、煤等能源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选项错误 ;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研发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达到相对“零排放”,说法正确;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达到相对“零排放”,说法正确;
C、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达到相对“零排放”,说法错误;
D、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达到相对“零排放”,说法正确;
答案:C。
二、填空题
1、
(1)混合物
(2) 氮分子##氮气分子 C
(3) 燃着的木条熄灭 液氧
(4)氢气2
(5)BC
【解析】
(1)
已知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故空气属于混合物。
(2)
①由题可知,两个氮原子组成的分子是氮气分子;
②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则图1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3)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占21%,所以其主要成分是液氧。
(4)
)如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I中氮气与单质甲反应生成氨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则甲为氢气;
(5)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并不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乙醇燃烧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碳排放和汽车尾气,保护环境。正确。
故为:BC。
2、
(1)ABC
(2) C CH4+2O2CO2+2H2O
(3) CO2+H2O=H2CO3 温度升高,碳酸分解 减小 化合反应 公交出行
【解析】
(1)
A、动植物都通过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在参与碳循环 ,正确。
B、碳循环属于化学变化,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正确。
C、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不变,错误。
故选:ABC。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天然气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CH4+2O2CO2+2H2O。
(3)
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CO2+H2O=H2CO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碳酸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温度升高,碳酸分解。
②将二氧化碳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地质封存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减小,故填:减小。
③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反应多变一,矿石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如公交出行,故填:公交出行。
3、
(1) ①② 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
(2)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4) 天然气 甲烷4
(5)肥皂水
(6)过滤
(7)HClO
【解析】
(1)
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可燃烧,②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可燃烧,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在此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
(2)
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其余条件均相同,仅可燃物不同,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4)
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5)
区分该山泉水为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肥皂水与之混合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
(6)
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是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类似;
(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X中含4个H原子、4个Cl原子和4个O原子,所以X为HClO。
4、
(1)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 水##H2O 氧气O2 乳化
(4)
【解析】
(1)
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
(2)
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
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
甲烷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1)②
(2)①
(3)④
(4)③
【解析】
(1)
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故填②。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①。
(3)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故填④。
(4)
氢气的热值高,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故填③。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羊毛、棉花是天然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故错误。
【点睛】
2、错误
【详解】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
【点睛】
3、正确
【详解】
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气味不同,故可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正确。
4、正确
【详解】
将化肥和农家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使用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结,该说法正确,故填:正确。
5、正确
【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氢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其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所以不能广泛应用。
【点睛】
四、计算题
1、20g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不变,反应前碳元素质量4.8g50%=2.4g,设碳酸钙质量为x,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故x=2.4g,x=20g,故填:20g。
2、(1)1152t(2)1008t
【解析】
(1)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硫的质量为:100t×1.6%×360=576t,
S+O2SO2,
32 64
576t x
=,
x=1152t,
答: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1152t二氧化硫.
(2)设需要氧化钙质量为y,
2CaO+2SO2+O2═2CaSO4,
112 128
y 1152t
=,
y=1008t,
答:每年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1008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1)大
(2)12.8g
解: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x=12.8g
答:需要氧气质量12.8g。
【详解】
(1)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说明氧气不足,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调大,故填:大。
(2)见答案。
4、(1)0.05g(2)19.6%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共制得氢气的质量是0.02g+0.02g+0.01g=0.05g。
(2)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1)共制得氢气0.05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点睛∶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前提。
5、(1)M克 (2)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
【详解】
试题分析:(1)设洗涤液V1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132 233
X M克
=
X=M克;
答:洗涤液V1中硫酸铵的质量为M克.
(2)硫酸铵和硝酸铵都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总质量是N克,
在(1)中,已经求出硫酸铵的质量,可以根据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氨气的质量,
那么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就可以求出,从而进一步求出硝酸铵的质量.
故填: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应该注意的是如何求洗涤液V2中,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
五、实验探究
1、NaOH、Ca(OH)2 二 有气泡产生 氨气 携带便捷、安全
【分析】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反思与拓展】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不同能源,优缺点不同。
【详解】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 (OH) 2,则猜想二则可能是:NaOH、Ca (OH)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 2=CaCO3+2NaOH。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无明显现象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的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因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便捷、安全,因为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
故答案为:①NaOH、Ca (OH) 2;②Na2CO3+Ca (OH) 2=CaCO3+2NaOH;③二;④有气泡产生;⑤氨气;⑥携带便捷、安全。
【点睛】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2、CO、H2O CH4 CO、H2O 水(或H2O) 猜想三 吸收二氧化碳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水的检验
【详解】
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
(1)甲烷的化学式:CH4。
(2)根据题设的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有CO、H2O;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水(或H2O);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断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猜想三成立。
(4)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