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二历史《顺乎世界潮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二历史《顺乎世界潮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30 23: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考考你的记忆:这幅历史图片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我们得到什么教训?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当时中国最落后的是什么?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嘎尔尼团访华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万里来朝,并协商中英通商事宜。后因英国使者跪拜之礼(焦点是双腿儿跪地呢还是单腿儿跪!),大清重臣和珅同志和英国使者争论长达一月之久,我们敬爱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给乔治三世的回信中如此大放厥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1842年5月1日,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帝国道光皇帝在北京收到浙江前线的一封奏折,据说可以审讯俘虏了。于是泱泱大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如此“不耻下问”……当时中国最落后的什么? “咭(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
“该国制造鸦片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崛起才能赢得尊重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 向西方学习。 “西学东渐”冲击 嬗变 抉择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先驱者】 你认识这些近代历史任务吗,谈谈他们在近代史上扮演的角色(重要贡献、思想、阶级属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闭目睁眼?鸦片战争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探究: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你会怎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策,抵抗列强侵略;
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1、材料作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含义:
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意义:
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2、魏源 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1)作为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但是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二、地主阶级洋务派【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探究:1、地主阶级洋务派的?
2、结合政治史谈谈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二、地主阶级洋务派【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探究:1、李鸿章对西学的主要态度观点是什么?和林、魏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2、结合政治史谈谈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甲午战争失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都代表地主阶级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文化注:小树代表民族资本主义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讨论探究: 在以上四位维新派的仁人志士中: 1、谁是领导人物,是“老大”,为什么? 2、谭嗣同在英勇就义以前写诗,把谁和他自己比喻成“去留肝胆两昆仑”? 3、你最崇拜谁?为什么? 4、谁的变法理论最科学、最有说服力?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阅读探究: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难点探究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康有为思想=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进+进化论)难点探究2: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1)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师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维新派的仁人志士中你最崇拜谁?为什么?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严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举人领导 “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农历戊戌年)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103天的变法维新,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废除八股,开设学校,提倡西学等;9月21日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除了开设西方学校以外,其他新政都废除,标志着“百日维新”失败。思考:维新变法运动是不是彻底失败了?为什么?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爱国政治运动(进步性)
②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爱国性)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启蒙性) 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异同民族资产阶级戊戌政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先进科技阶级本质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标志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失败原因鸦片、甲午战争思想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封建地主阶级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封建制度的腐败阶级局限性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或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民族的抉择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 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三、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1)1894年:
2)1905年: 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东京 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2、革命派Vs改良派的论战;1)双方:
2)阵地:
3)内容:
4)实质:
5)影响:革命派(孙)和改良派(康、梁)《民报》和《新民丛报》三个“要不要”:资产阶级就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要不要 推翻清政府要不要 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探究活动: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异同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改良道路(以日为师)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阶级本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革命主张革命方式革命目标暴力革命(以美为师)成就贡献辛亥革命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三民主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林则徐魏源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本课小结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09年浙江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于丹笔下的孔子
(09年广东卷B)6.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 科学 C.西学 D. 民权
(09年广东文基卷)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真题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