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能分解
C.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
2、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通常由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淀粉都属于氧化物
B.淀粉中C、H、O的质量比为6:10:5
C.淀粉的一个分子含21个原子
D.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下图标识为运动饮料中的钠、钾、钙的含量,除提供水之外,饮料主要提供的营养物质为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4、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酚酞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5:1 B.一个酚酞分子是由38个原子构成的
C.酚酞属于有机物 D.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5、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C.CO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分类不一致的是
A.NaOH 烧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2CO3 纯碱 碱 D.C2H5OH 酒精 有机物
7、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都是有机化合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8、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A.酒精 C2H5OH B.汞 Ag C.干冰 D.大理石 CaO
9、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
A.米饭 B.白菜 C.鸡蛋 D.肥肉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C.维生素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5个氧元素组成的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食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有香味)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醋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请回答:
(1)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请把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全。______。
(3)炖鱼时放入适量白酒和白醋味道会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家用铁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
①创建美丽中国需要向人民提供优质食品。牛奶是一种优质食品,除水外,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写出你知道的一种清洁能源:______。
(2)某水样加入肥皂水后产生了较多泡沫,该水样是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
(3)午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______原理。
(4)工业上利用氯气与NaOH反应制备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工业制备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山西的酒文化驰名中外,陈年老酒,醇香四溢。酒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其主要成分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充分燃烧后可生成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氢气B.武德合金C.钢铁D.钙E.汞F.一氧化碳
(1)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_____。
(2)人类最广泛使用的合金是_____。
(3)可用作无污染燃料的是_____。
(4)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俗称煤气的是_____。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6)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酒精易燃烧,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e.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1)保存酒精时需要密封是因为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3)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蔗糖和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____)
2、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______)
3、有机物包含葡萄糖、淀粉、二氧化碳(____)
4、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____)
5、疫情期间我们常用75%酒精消毒,75%酒精属于溶液(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_____g.
2、酒楼的食品在制作时常加人味精,味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谷氨酸钠,其化学式为C5H8NO4N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右表为某酒楼常见食品中味精的含量,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食品名称 500g食品的味精含量/mg
春卷 400
排骨 240
水饺 130
(1)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______液(填“内”或 “外”)。
(2)若某同学一次吃了200g春卷,则他会食用______mg味精,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m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硅钢合金是变压器、充电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份是铁和硅。向8.4g硅钢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硅及其杂质不溶于水,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硅钢合金属于____________材料(选填“金属”或“有机物”)
(2)硅钢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学生体育测试后,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了乳酸的原因。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回答:
(1)乳酸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3)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_____________g。
5、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引起刺痛.蚁酸学名叫甲酸,它的化学式是H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属于_________(填“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_。
(4)甲酸中碳、氢、氧三种个数比是_________。
(5)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用科学方法去思考
形成科学认识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请回答:
(1)观察、猜想、假设、实验等收集证据的方法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
观察是用感官或借助仪器去获得信息的过程。
猜想是没有事实根据、不知真假的主观猜测,可能会出错,可不去证明,也可能无法证明。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的假定性说明。假设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被检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下面的5个陈述,来自一位食品与营养化学工作者的笔记。其中,哪个陈述是观察?(填代号,下同)________;哪个陈述是猜想?________;哪个陈述是假设?_______。
A.包装良好的食物可以长期储存,不会滋长霉菌
B.在对34名志愿者跟踪和检测后发现,持续一周的饮食为全麦、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让每个人的体重平均减轻1.9Kg
C.如果食物遇到碘水变蓝,那么十五含有淀粉
D.早餐时,看到一袋胀包的牛奶,打开后,嗅到酸臭味
E.实验表明,橘子、柠檬、草莓中富含维生素C
(2)抽象、归纳、演绎等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抽象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例如,微观粒子Na+ 、Mg2+、K+、NH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都带正电荷,这类微观粒子称为阳离子。
归纳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如在买樱桃时,先拿几个樱桃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这份樱桃是甜的。
下面的4个陈述,来自某同学的化学笔记。其中,哪个陈述是抽象?________;哪个陈述是归纳?________。
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摄入铅对人体有毒
B.实验证明,盐酸能跟NaOH反应,也能跟Ca(OH)2反应,所以盐酸能和碱反应
C. NaOH、KOH 、Ca(OH)2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们把溶于水理解出的阴离子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
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某化学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维生素C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易与氧气、高锰酸钾等物质反应。
Ⅰ.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操作
现象 白色固体消失,形成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 紫色溶液褪色
结论 …… 维生素C溶液为酸性 维生素C能与 碳酸氢钠反应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使其溶液褪色
(1)由实验1-1现象推测维生素C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实验1-2中使用的试剂a为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1-3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Ⅱ.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2-5
实验操作 鲜榨的猕猴桃汁 鲜榨的橙汁 鲜榨的西红柿汁 加热后冷却至室温的鲜榨西红柿汁 放置12小时的西红柿汁
紫色溶液褪色时所滴加的样品滴数 6 8 11 14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至2-4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5)由实验2-1至2-4可知,影响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
(6)请你推测实验2-5中,紫色溶液褪色时的样品滴数可能为_________。
A.9 B.11 C.15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正确;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错误;
C、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正确;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正确。
故选B。
2、D
【详解】
A、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淀粉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淀粉中C、H、O的质量比=(12×6):(1×10):(16×5)=36:5:40,B错误;
C、根据淀粉的化学式可知淀粉的一个分了中含有21n个原子,C错误;
D、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因此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由说明书可知运动饮料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水和无机盐(含钠、钾、钙离子)等。
故选:C。
4、A
【详解】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14+4)个=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酚酞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酚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14+16×4=318,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错误。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金刚石,错误。
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正确。
B、汞俗称水银,其元素符号为Hg,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白菜富含维生素;
C、鸡蛋富含蛋白质;
D、肥肉富含脂肪。
故选D。
10、B
【详解】
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维生素C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此选项正确;
C. 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D.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此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2)CO2↑+H2O
(3)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有香味
(4)醋酸能与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使铁制品被腐蚀
【分析】
(1)
题目中涉及的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2)
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故反应产物除盐外,还有水和二氧化碳,在化学方程式中写作CO2↑+H2O
(3)
白醋中的乙酸能跟白酒中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有香味)和水,因乙酸乙酯有香味可使炖鱼味道更好
(4)
醋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造成铁制品被腐蚀
【点睛】
2、
(1) 蛋白质 氢能源(或太阳能、风能等合理即可)
(2)软水
(3)乳化
(4)2NaOH+Cl2=NaClO+NaCl+H2O
【解析】
(1)
①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熟知的新能源有氢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故填:蛋白质;氢能源(或太阳能、风能等合理即可)。
(2)
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若某水样加入肥皂水后产生了较多泡沫,说明该水样为软水;故填:软水。
(3)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午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填:乳化。
(4)
工业上利用氯气与NaOH反应制备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混合物
【详解】
酒中含有酒精、水等不同种物质,所以酒属于混合物;酒精燃烧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1)B
(2)C
(3)A
(4)F
(5)D
(6)E
【解析】
(1)
武德合金的熔点较低,可用于制保险丝,故填B;
(2)
人类最广泛使用的合金是铁合金,故填C;
(3)
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可用作无污染燃料,故填A;
(4)
一氧化碳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且俗称煤气的是一氧化碳,故填F;
(5)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D;
(6)
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是金属汞,故填E。
5、
(1)b
(2)d
(3)e
【解析】
(1)
酒精有挥发性,易挥发,所以保存酒精时要密封保存,故选b;
(2)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易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酒精易燃烧,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故选d;
(3)
酒精有可燃性,燃烧能放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酒精是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故选e。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蔗糖都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故正确。
2、错误
【详解】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但摄入过量,可导致肥胖,不可大量摄入油脂,说法错误。
3、错误
【详解】
葡萄糖、淀粉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不是有机物。题干说法错误。
4、正确
【详解】
为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故填:正确。
5、正确
【详解】
75%的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另外25%为水,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该说法正确。
四、计算题
1、(1)有机物;(2)3:2:1;(3)160
【详解】
(1)邻二溴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236g××100%=160g.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断、化学式的意义
2、
(1) 15:2 外
(2) 160 21.8
【分析】
(1)
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5:2;
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以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故选外。
(2)
500g春卷食品的味精含量为400mg,故吃200g春卷,则会食用味精的质量为:,故填160;
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故填21.8。
3、(1)金属(2)83.3%(3)17.9%
【详解】
(1)硅钢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设8.4g硅钢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生了0.25g的氢气。
x=7g
y=19g
硅钢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硅钢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3.3%。
(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17.8%。
4、(1)有机(2)90 (3)6:1:8 (4)72
【详解】
(1)乳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有机物;
(2)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90 ;
(3)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6:1:8;
(4)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80g= 72g
5、(1)有机化合物;(2)46;(3)6:1:16;(4)1:2:2;(5)69.6%
【详解】
(1)甲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6×2=46;
(3)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2:(1×2):(16×2)=6:1:16;
(4)根据甲酸(HCOOH)化学式可知,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1:2:2;
(5)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实验探究
1、D A C C B
【详解】
试题分析:(1)A.包装良好的食物可以长期储存,不会滋长霉菌,该选项属于猜想;B.在对34名志愿者跟踪和检测后发现,持续一周的饮食为全麦、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让每个人的体重平均减轻1.9Kg,该选项属于实验;C.如果食物遇到碘水变蓝,那么食物中含有淀粉,该选项属于假设; D.早餐时,看到一袋胀包的牛奶,打开后,嗅到酸臭味,该选项属于观察;F.实验表明,橘子、柠檬、草莓中富含维生素C,该选项属于实验; (2)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摄入铅对人体有害,该选项不属于抽象、归纳;B.实验证明,盐酸能跟NaOH反应,也能跟Ca(OH)2反应,所以盐酸能和碱反应,该选项属于归纳; C.NaOH、KOH、Ca(OH)2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该选项属于抽象;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该选项不属于抽象、归纳;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2、易溶(或可溶)于水 A 有气泡生成 鲜猕猴桃汁(或实验2-1) 食品种类、温度 C
【详解】
(1)将维生素C放入水中,观察到白色固体消失,形成溶液,说明维生素C 能溶于水;(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4)由四组实验可知,紫色溶液褪色时所滴加的猕猴桃汁滴数最少,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猕猴桃汁;(5)由实验2-1至2-4可知,影响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食品种类、温度;(6)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实验2-5中,紫色溶液褪色时的样品滴数最少是15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