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必修3)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打包]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必修3)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4-02 16:52:09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2)反射是指在_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弧(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环境反射弧图 2-1-1反射的过程:感受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传出神经―→③______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探究与学习】尝试用橡皮锤(没有的话可以握紧拳头)轻轻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感受一下膝跳反射,并归纳膝跳反射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脊髓)—— 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状态的过程。相对静止显著活跃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 _______(即神经冲动)。
3.传导机理
(3)动作电位时:由于受到刺激,神经细胞兴奋,造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
的存在,形成了________。
4.过程
电信号。。高 低 内负外正 Na+内正外负局部电流 【探究与学习】下列各图表示某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
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
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
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
向左右邻近部位双向传导。【答案】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1)神经元的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_________。轴突末梢突触小泡2.突触(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图 2-1-2(2)结构A._________细胞体树突突触前膜神经冲动→轴突末梢→_________ 突触间隙→B.________
C.________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1)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与特异性_____结合→引发一次新的__________(2)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受体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探究与学习】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因是() A.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
B.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解析】由于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
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D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____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维持____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脑血管活动中枢等。(4)下丘脑:包括____调节中枢、______调节中枢等。
(5)脊髓:调节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大脑小脑脑干脊髓最高级平衡生命体温水平衡躯体运动3.一般来说,位于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探究与学习】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语无伦次、走路不稳、
呼吸急促等,请分析这些现象分别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
有关? 提示:分别与大脑、小脑、脑干的作用有关,大脑皮层有
言语区;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脊髓脑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还具有_____、学习、_____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1)语言功能涉及到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__________的特定区域有关。(2)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障碍,如 ___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反射活动语言记忆大脑皮层S 区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____,获得新的行为、习惯
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和再现。
【探究与学习】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
B.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
C.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D.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刺激贮存 【解析】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得懂文字,听得懂别
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为运动
性失语症。
【答案】D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完整的反射弧图 2-1-3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有效的外界刺激。
【例 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
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名师点拨】因为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被破
坏,所以患者有感觉,而传出神经被破坏,所以不能将冲动传
至效应器,没有效应,出现运动障碍。
【答案】B 不正确的是() A.反射是脊椎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出现运动障碍,
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变式训练 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知识的描述, 【解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但反射的产生还需要
一定强度的刺激;没有感觉产生,可能受损伤的结构有: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出现运动障碍,可能损伤的有: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B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图 2-1-4神经元结构模式图(1)神经元:一个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的。
(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比较3.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
理机能上都是完整的。如神经纤维被切断后,破坏了结构的完
整性,则冲动不能通过断口进行传导。 (2)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
沿着神经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
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膜内与膜外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 ②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
外则相反。
【例 2】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
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 均为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名师点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电位为内负外
正。结合电势位置和指针偏转方向可知 A 示意图完全正确,选
项 B、C、D 把电极插在了细胞膜的同侧,因此测到的不是静息
电位。
【答案】A
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变式训练 2】图 2-1-5 表示一反射弧,若在 S 点处给予图 2-1-5A.感受器产生感觉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效应器单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内可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内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
致。【答案】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2.突触传递过程图 2-1-6 (1)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号物质,如乙
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
反应(兴奋或抵制)。(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1)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传导延搁:递质的产生、释放和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突触传递与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的区别
①突触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的单向传递。
②突触传递过程中有信号转换。
【例 3】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
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
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名师点拨】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是在刺激部位发生;电
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是在突触小体中接受到刺激后释放递质;
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是在突触后膜接受到递质后引发的膜电
位变化。【答案】C【变式训练 3】关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
成的
B.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迅速分解
C.在突触部分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A 是突触的概念;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后,会迅速分解;在突触传递过程中,信号会发生转换:电信
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细胞间单向传递,在神经
纤维上才是双向传导。【答案】D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如果把电流计的两个指针分别放在神经纤维的两个部位。2.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1)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2)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
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传向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
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3.归纳(1)图 1①刺激 a 点时,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因 b 和 d 两点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
(2)图 2:刺激 c 点时,由于 d 点距离 c 点较近,所以 d 点首
先兴奋,然后 a 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第一次向右,第二次向左。(3)图 3 ①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a 点先兴奋,
此后 d 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
次。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即无法由c→b 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由正电位指向负电位。
【例 4】图 2-1-7 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
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图 2-1-7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
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 【名师点拨】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从右向左,在 A 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从甲侧传导入电流
表,甲向左只发生一次偏转,但电流无法向右侧神经元传导,
则乙不偏转。【答案】D 【变式训练 4】图 2-1-8 为一突触的结构,在 a、d 两点
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 ab=bd,若分别刺激 b、c 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图 2-1-8A.b 点 2 次,c 点 1 次
C.b 点 1 次,c 点 2 次B.b 点 1 次,c 点 1 次
D.b 点 2 次,c 点 0 次 【解析】图中 b 处有突触小泡,判断 ab 为上一个神经元,
cd 为后一个神经元;刺激 b 时,由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
的,并且 ab=bd,b 和 c 之间有突触,所以 a 先兴奋,指针偏
转一次,d 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不
能逆向传导,ab 不产生神经冲动,仅 d 处有神经冲动,所以指
针偏转一次。【答案】A 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区
位于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存在四个主要言语功能区(如
图 2-1-9 所示),当不同区域受到损伤后,人体将出现不同类
型的言语障碍(如下表所示)。图 2-1-9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示意图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也包
括运动、感觉等功能。【例 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
字,但经常听不懂原声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叫运动性
失语症
B.人类的语言功能与脑干的某一特定区域有关,这一区域
叫言语区 C.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得懂别人的话,这很可
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 S 区
D.短期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

【名师点拨】人类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有关。
【答案】CD理解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变式训练 5】在 2010 年广州亚残会的开幕式上,“环球小姐”姜馨田用手语向观众传递爱的信息,观众通过“手语”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A.①④
C.②③B.①③
D.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都是人体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但是聋
哑演员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只有视
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答案】D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1.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互不干扰,
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2.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传导相比,神经传导相对不
易疲劳。
1.(2011 年河北承德期末联考)图 2-1-10 表示将连接灵
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图 2-1-10A.①B.②C.③D.④ 【解析】因为③位于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的中间部分,两端
会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
【答案】C
()
2.(2011 年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
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解析】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非条
件反射需要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参与。
【答案】D
行信息传递(如图 2-1-1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2011 年东莞质检)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图 2-1-11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B.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
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有可能是使之抑制。
【答案】A 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进行分级调节4.(2011 年河北承德期末联考)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 【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C()图 2-1-12
5.(2011 年湖南湘西期末联考)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
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
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图 2-1-12 中的哪个区受损?A.①区
C.③区B.②区
D.④区【解析】图中③为 S 区,此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讲话。
【答案】C课件39张PPT。1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 免疫调节 2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3(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神经元(神经细胞)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 突起树突: 轴突: 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短而多,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入胞体 长一条,将兴奋由胞体传出到外围 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神经末梢4灰质: 白质:前角(宽,腹) 后角(窄,背) 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
构成神经中枢 由神经元轴突或长树突
集聚而成灰质与白质52、神经元的分类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62、一些名词的区分1)神经元3)神经2)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的突起(轴突或长树突)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膜(器官)4)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群7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反射(一)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应答刺激 (二)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传导兴奋对传入信息
分析综合并
产生兴奋作出
应答反应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 8(二)反射的大致过程 9注意:1、与缩手反射弧相比,膝跳反射弧无中间神经元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 3、必须经过反射弧五部分才称为反射10课本P22B课本P43D一些低级反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中的中枢同时也受脑内高更一级中枢调控只要反射弧完整,
反射活动就能完成11【典例3】(2010·江苏高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金榜P13D先根据感觉神经元(神经节)
位置判断传入神经 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是反射128.如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下列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3)若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
两处,
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
刺激Ⅲ处,肌肉______。金榜P11A收缩不收缩13(四)反射的种类 先天、 永久 低级、 后天、 暂时、 高级生存必备 提高机体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条件反射的基础 14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及神经冲动 1、兴奋的概念2、神经冲动153、实验证据: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注:
电位差即电压
指针偏转方向即电流方向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跟电流方向是两回事。 如果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时,它的指针向右偏转,
相反时则指针向左偏转。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只跟电流从哪个极流入和从哪个极流出有关。 16(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电位: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受刺激部位膜两侧电位暂时转变为:内正外负 1、冲动的产生膜电位的测量 刺激 172、冲动的传导3)局部电流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4)兴奋的传导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及局部电流5)静息电位的恢复受刺激部位膜两侧电位再次转变为:内负外正18191.(2010·海南高考)将记录仪(R)的两
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
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
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金榜P14D203.(2010·浙江高考改造)如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④表示膜处于动作电位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静息状态金榜P14D相同外正内负甲动作,乙静息213、总结3)传导具有双向性、不衰减的特点2)神经冲动的实质是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的是动作电位(局部电流环)而非电流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限定在一个神经元上22(三)静息/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 Na+/K+跨膜运输Na+/K+跨膜运输方式协助扩散载体顺电化学梯度 主动运输载体逆电化学梯度 (Na+通道和K+通道)(Na+/K+泵)232、动作电位的产生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 Na+内流,
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内正外负)—— Na+内流4、兴奋的传导局部电流刺激相近部位,使Na+通道开放5、恢复静息电位Na+通道失活,Na+/K+泵又工作,排出Na+,摄入K+。K+再外流1、静息电位的产生—— K+外流静息时,K+通道开放, K+外流,
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内负外正)—— 消耗能量<3、局部电流的形成>24【典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
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
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
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金榜P13D静息电位,K+外流
动作电位,Na+内流25【变式训练】(2010·青岛高二检测)如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量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金榜P13DA.图1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
B.图1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动作电位
C.图2中由A到C属于兴奋过程
D.图1中A装置测得的电位是由Na+大量内流形成的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产生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K+外流26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叫做突触小体 —— 突触2、突触及其亚显微结构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 突触小体 内含神经递质
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27283、突触传递过程 (1)神经冲动(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前膜(2)突触小泡受刺激释放神经递质 (3)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4)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后膜产生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5)递质的失活胞吐过程,消耗能量
(高尔基体、线粒体)(蛋白质)2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04、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2)时间延搁原因: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并且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的受体原因:递质扩散31课本 P22bcde同:均表现为电位差
异:导线中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电流)
神经纤维中是带电离子跨膜运动(局部电流)328.如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金榜P11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但突触传递是单向的33【典例2】(2009·辽宁、宁夏高考)如图
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
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
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肉细
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
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
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
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
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进入______,随后与
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金榜P1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34(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由肌肉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能兴奋可从A传到③,再传到①,再传到C35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中枢
神经
系统周围
神经
系统脑 脊髓 神经系统 大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丘脑 下丘脑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内负责调控某
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细胞
群1、各级中枢及主要功能 36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1)结构基础:(2)举例:脑和脊髓之间有上下行传导束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六、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2、大脑皮层的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3)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37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
受损会导致各种语言活动障碍,
如运动型失语症(S) 4、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3)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8总结: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方法 1、感觉神经元(或神经节)的位置神经节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 2、由轴突-胞体连接方式(突触)判断兴奋传播方向3、脊髓
结构灰质前角 传出神经 灰质后角 传入神经 腹,宽背,窄39【典例3】(2010·江苏高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金榜P13D先根据感觉神经元(神经节)
位置判断传入神经 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是反射课件60张PPT。当你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样?忆一忆用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传输交汇万千信息,
貌如晴空星云闪亮,
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神经元有哪些部分构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 神经调节基本单位--神经元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反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思考:1、下图所示的两种反射属于哪一类型?
2、说出完成一反射活动需哪些结构?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至少需要几个?2)反射弧 传入神经感 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反射膝跳反射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既无感觉也无反应既无感觉也无反应既无感觉也无反应只有感觉无反应只有感觉无反应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变式一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
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
的过程。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叫_________.神经冲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1431、神经冲动? 结论:1、在静息的时候神经纤维膜内和膜外的电位是怎样的?
2、接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膜内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
思考与讨论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注: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
电流方向相同!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电位差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双向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C变式一小结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有哪几部分组成?
3、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结构如何?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什么形式进行传导的?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反射是多细胞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变式二 项目比较先天性后天性大脑皮层较低级较高级大脑皮层以下神 经 中 枢形 成 时 间级 别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刺激直接刺激、不消退信号刺激、易消退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属于条件反射:
A、沸水烫手,立即收回
B、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C、强光刺眼,瞬即闭目
D、预备铃响,走进课堂
E、海狮成功表演节目
F、听到“酸梅”二字,分泌唾液
2、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的参与下就可以完成的反射活动是:
A、膝跳反射 B、望梅止渴 C、缩手反射
D、谈虎色变 E、小狗算数 F、鸟孵卵D、E、FA、C、F复习巩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反射反射弧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什么?
讨论1: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传递的?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完成的①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突触小体1、什么是突触呢?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结构2、突触结构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3、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图二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神经元
轴突兴奋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过程:5、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分泌结构(2)受体(3).作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使后膜兴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4).去向注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单向传递(解释原因)7、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6、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特点: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的传导(递)小结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 单向传递特点——突触传导形式 
特点双向传导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冲动=电信号
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CA练一练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思考:下图表示人体内反射弧的模式图(1)在人体内,该反射弧神经传导的方向是_____.
A、由左向右 B、由右向左
判断的理由是 .
(2)在a部位,神经传导是____向的,原因是
                 
(3)用强刺激施加该反射弧后,在①~⑤可以测出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在b部位的电荷分布情况是____  。刺激B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1234外正内负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A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C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
收缩 无反应 SM比较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信号形式传导速度传导方向实质电信号化学信号快慢双向单向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复习巩固:神经系统的组成复习巩固: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
2、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一样吗?为何?脑脊髓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大脑小脑脑干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 二者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而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神经中枢。灰质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吗?请阅读分析资料:P20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讨论: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大脑的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五、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大脑皮层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书写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S区 W区V区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二)学习和记忆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怎样利用大脑的高级功能来提高学习效率呢?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短期记忆不重复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 )
A.③②①
B. 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D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D.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即人工往胃内注入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A资料一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的有关肌肉和发音器完全正常。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S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动作有关。
后人将这种病例称为“运动性失语症”。资料二
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报告了另一个病例: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可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颞上回后部(H区)有病变,韦尼克推测,这一区域与理解语言有关,是语言感受中枢。
后人将之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资料三
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又逐渐发现有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看懂文字,但不会书写,而其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影响;
前者损伤的部位是左脑颞中回的后部(W区),该病例称为“失写症”;
患者其他语言功能没有问题,就是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是良好的,损伤的是左脑角回(V区),称为“失读症”。课件35张PPT。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躯体
神经 内脏
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 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等。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多次结合(食物)(铃声)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注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
内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区别:是否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判断:含羞草叶子的收缩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轴突:长而分枝少  树突:短而分枝多细胞体
(胞体)神经元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兴奋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1、神经冲动? 结论:①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即外正内负。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
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
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
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电位差。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生的原因:兴奋传导的具体过程:总结: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未受刺激)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电位差电荷的定向移动1.双向传导兴奋不断向前传导产 生形 成刺 激局部电流特点:2.不衰减性3.绝缘性①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的组成②突触? ③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①树突膜②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总的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


隙释放神经递质作

于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方向:单向传递递质供体递质移动方向递质受体递质作用递质的化学本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④兴奋传递过程----递质传递: 注意: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⑤传递特点: 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单向传递①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躯体感觉 神 经 躯体运动神 经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神经系统的组成躯体
神经 内脏
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2、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运动性言语区听觉性言语区视觉性言语区书写性言语区失写症运动失语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或
零)电位。
??????? 2、?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 A、a和b处 ??????????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 D、a、b、c、d和e处 负C练 习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B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课件22张PPT。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理解)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理解)复习提问什么是反射?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效应器是怎样构成的?
描述反射的一般过程
画出受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及局部电流的方向第二课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离体情况下: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化学信号)离体、在体情况下:单向传导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①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②突触的结构③常见突触有两种:递质供体递质移动方向递质受体递质作用递质的本质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④兴奋传递过程----递质传递: 递质分泌高尔基体 (线粒体供能)递质去向作用后被分解 单向传递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传递特点:(4)传递方式:(神经元)(突触)(神经元)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对某些药物非常敏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 温度;麻醉剂;电流等。帕金森病(多巴胺-乙酰胆碱功能失调);中老年记忆衰退(乙酰胆碱含量下降) ;老年性痴呆等。与神经传导障碍有关的疾病兴奋的传导小结①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2、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运动性言语区听觉性言语区视觉性言语区书写性言语区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的即时效应(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当你专心解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1)图中的结构涉及到 个神经元,含有 个突触。
(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 、 。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 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
(4)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 次。23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高尔基体蛋白质21作业:完成本节的《学案与测评》课件37张PPT。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各器官之间功能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实现的。
其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动物和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简称____________。神经调节神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下丘脑(间脑)
脑干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神经细胞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体突起(其中含细胞核)树突轴突神经纤维(多条,短而分支多。)(一条,长而分支少。)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练习2.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在
一起形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结构。
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反射弧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几个 神经元?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至少需两个。
大多数反射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神经元参与 。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4.反射活动如何才能顺利实现?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思考与讨论1.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吗?归纳总结: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
损,反射就不能进行。 2.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吗? 不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不是.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均无运动功能.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不能,还需要有刺激“刺激”能被传导吗? 如果能又怎么传导呢?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结论:++--图1图4图2图3abababab刺激-++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②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③局部电流④神经冲动: 局部电流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兴奋,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就是神经冲动。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 恢复(1)静息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兴奋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3)传导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传导方向与膜内一致 (3)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双向传导(2)特点(方向) :
(1)过程: 刺激 电位差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回路)
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1)突触种类: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而共同形成突触。轴突—胞体轴突—树突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化学信号)A神经元 轴突兴奋神经 递质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 B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2)传递过程 单向传递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传递特点:(4)传递方式:(神经元)(突触)(神经元)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产生:3.分泌结构:4.受体:5.作用:6.去向: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 (线粒体参与供能)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使后膜兴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2.成分:乙酰胆碱等小结总结: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是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
5.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
6.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小脑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对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脑干的位置和功能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脑干的在大脑的下面.脊髓灰质位于中央,蝴蝶形白质位于周围五、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 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类与动物的学习最主要的本质区别是?★人类以概念为基础的学习; ★动物的学习是以印随、模仿、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动物的学习课件34张PPT。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用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传输交汇万千信息,
貌如晴空星云闪亮,
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
2、反射弧由那几部分组成,任何环节受损后,反射能否正常完成?
3、兴奋的概念
4、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又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二者有什么不同?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树 突 髓 鞘细胞核胞体轴 突轴突末梢 1 、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2、草履虫的运动,人手被针刺后感到疼痛,从青蛙体内剥离的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收缩,这些都是反射吗?
3、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受损,人有感觉吗?能完成缩手运动吗?若是传出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受损,会怎样?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D4、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结论:脊髓既可以作为低级反射的中枢,也可以
作为兴奋上下传导的通路膝跳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什么是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者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神经冲动传导电信号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时:内负外正;
无电流。兴奋后: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传导中:兴奋段的局部
电流刺激未兴奋段产生
局部电流。
已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
先的电位。局部兴奋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刺激兴奋向前传导1.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方式传导。
2.双向传导, 速度较快。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1、突触: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神经元
轴突兴奋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传递过程: 4、传递方式:3、传递特点: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单向性(原因?)
突触延搁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比较兴奋的传导电 信 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快慢双 向单 向思考: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还是双向传导? 单向。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时要经过多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是单向的。abcde上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个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 . a bB. a b cC. b c d eD . a b c d eC 小结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各种信号(化学、机械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速度决定于突触数目的多少。反射反射弧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VW听觉性语言中枢(H): 听不懂视觉性语言中枢(V): 看不懂
书写性语言中枢(W): 不会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 不会讲话案例

老张有高血压病史,一天早晨老张忽然
发现自己的左半面颊的肌肉不能活动,说话
很吃力,并且含混不清。医生检查后结论是:
面瘫。
试从生理上分析老张面瘫可能的原因。 老张大脑右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出现脑溢血,
形成的凝血块压迫该区域,使该部位功能
受损,导致对应的肌肉即左半面颊的肌肉
不能活动,引起面瘫。案例
小明两岁,不幸被病毒感染了大脑左半球的言语区,
活泼可爱的小明不会说话了,家长非常痛苦。经过治疗
和锻炼,三年后小明又重新恢复了说话能力。经检查发
现小明脑部被损伤的部位并未得到恢复,而他大脑右半
球的言语区比常人发达。
小于十八岁,因交通事故损伤了大脑左半球的言语
区,小于也不会说话了。经过五年的治疗和锻炼,小于
仍然不会说话。
回答(1)小明和小于被损伤的是语言中枢的 区。
(2)你认为小明能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3)该案例反映了大脑左右半球言语区有什
么特点?S参考答案
(2)小明能够恢复的原因:小明两岁,大脑左半球言语
区受损,其功能可以在右半球的言语区得到补偿和恢复。
因为此时小明左侧言语区的优势还未形成。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特点:大脑左半球的言语区在语
言活动机能上占优势,该优势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实
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 联系反射的结构基础?: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1、神经冲动? 结论:+++---图1图4图2图3abababab刺激-+++巩固练习: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强刺激,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 )
A 不会发生偏转 B 发生一次偏转
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线粒体可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要的三磷酸腺苷。 ?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B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