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4 12: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
鲁迅
鲁迅,原名 ,字 ,浙江 人。伟大的 家、
家、 家。
著有第一篇白话小说《 》,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 》。
周树人
豫才
绍兴
思想
文学
革命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热风
且介亭杂文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专,遇到了藤野先生。他之所以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字词积累
瞥见 畸形 解剖 杳无消息
不逊 诘责 扒手 油光可鉴
发髻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piē

pōu
yǎo
xùn
jié
jiàn

dùn cuò


整体感知
1.细读全文,找出文中所写的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东京见闻、仙台见闻、初见藤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告别先生、丢讲义、深夜怀念
2.根据事例与人物的关系,将这些事件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类别的事例有何作用。
2.根据事例与人物的关系,将这些事件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类别的事例有何作用。
直接刻画藤野先生:
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字里未写藤野先生:
初见藤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告别先生、丢讲义、深夜怀念
东京见闻、仙台见闻、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3、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为什么?
①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②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学医的主要动机
③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④日本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1.侧面烘托
2.弃医从文
3.爱国之情
4.学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再读文章,找出作者暗藏在文中的“爱国”线索。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
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在 仙 台
爱 国
4.学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再读文章,找出作者暗藏在文中的“爱国”线索。
对清国留学生丑行充满厌恶
作为弱国子民的心酸
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和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
为改变国民精神充满斗志
回忆性散文,时时处处有“我”的存在,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仔细研读
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热情诚恳、正直无私
求实精神、严谨治学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品味语言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3)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写法探究
1.作者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是原稿和改订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2.你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
④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