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
1.了解新闻六要素、五大结构及特点。(重点)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难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目标(1分钟)
时代背景(2分钟):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自学指导一(5分钟)
1、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及结语;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
主体
电头
自学检测一
1、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及结语:
标题
结语
背景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人数多、战线长及渡江区域广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故:
何事:
如何:
中、西、东三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中、西、东三路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二十日夜起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二十一日
自学指导二(4分钟)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作?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自学检测二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小结(1分钟)
本文是一篇消息,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不管是新闻的标题、导语还是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更是准确精练严谨,铿锵有力,展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南方日报2月18日讯 2月17 日,广东各地中小学纷纷举办线上“开学”活动,熟悉的上课铃声在“云端”响起,做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这也是广东中小学首次大规模举办线上“开学”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中小学线上教育工作指引,探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广东做法”。形式多样的线上“开学”活动也引起教育专家的热议。党的十九大代表、广州华阳小学校长周洁说,广东坚持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可以让孩子们劳逸结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堂训练(5分钟)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新闻主要介绍了广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停课不停学方面的一种具体做法——线上开学,这样拟题,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广东各地中小学纷纷举办线上“开学”活动
(1)标题:_______________
2、预习:
第二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并找出新闻的五大结构和六大要素
1、作业:
完成《金牌学典》1-2页的1—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