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5 09: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2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3、积累诗词,热爱祖国古典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野望/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高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作者简介(1分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自学指导一(4分钟)
熟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意。
gāo
xǐyǐ
huī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薄:接近
徘徊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比喻隐居不仕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意。
自学检测一(5分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日暮时分,我站在东皋村头远望,惆怅徘徊,不知所措。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看到每一棵树都枯黄凋零,每一座山都沾染了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童骑在小牛背上返家,猎人骑着骏马满载猎物归来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与他们对望却互不认识,只好大声唱起《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诗词大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层层树林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落日的余晖,人们从中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光影相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于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动静结合
自学指导二+自学检测二:(3+3分钟)
赏析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3分钟)
当堂训练一(2分钟):
1.诗人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使人感觉到山野间光与色的强烈辉映的句子是
“ , ”。
2.“ , ”完全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是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1分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读准字音,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
自学指导+检测
(6分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平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麻麻。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实在令人发愁啊!
赏析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自学指导+检测(6分钟)
赏析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赏析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字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怀古伤今,思念故乡的情怀。
小结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当堂训练二(2分钟):
1.“ ,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2.“ ?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使 至 塞 上
王维
作者简介1分钟
王维,字摩诘,诗人,画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南宗之祖”“诗佛”。他的诗曾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作品前期诗歌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为主。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自学指导+自学检测一:熟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分钟)
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飘飞的蓬草
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这里代指前线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慰问战士,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像无根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归雁一样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一缕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在萧关巧遇骑马的侦察兵,他告诉我统帅仍在遥远的前线防守。
赏析名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自学指导+自学检测二:(5分钟)
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独具匠心地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此一句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落日”,侧面烘托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小结(2分钟)
当堂训练一(2分钟):
1.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学习目标:(1分钟)
1、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3、积累诗词,热爱祖国古典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作者简介1分钟: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学指导+自学检测: ( 4分钟)
乘船远行
平坦广阔的原野
喜爱
喻行程之远
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1.熟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我乘船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赏析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自学指导+检测(5分钟)
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赏析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此诗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2分钟)
当堂训练二(2分钟):
1.李白《渡荆门送别》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的语句是:
, 。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刚刚
向阳的树
指西湖的白堤
自学指导+自学检测七: ( 4分钟)
熟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行至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诗歌大意:
赏析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最核心部分,也是全诗最为抢眼的句子,诗中对句工稳,笔调轻快,语言酣畅淋漓同时此诗也是描写春光景色,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使得全诗洋溢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自学指导+自学检测:(3分钟)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小结(2分钟)
当堂训练三(2分钟):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五首连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