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导入:(1分钟)
下有苏杭
上有天堂
苏 州 园 林 甲 江 南
江 南 园 林 甲 天 下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1分钟)
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3、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自学检测一
因地制宜
亭台轩榭
重峦叠嶂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败笔
读准下列字词。
阅读课文思考: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自学指导二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心句)
⒈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
⒉假山池沼的配合
自然美
⒊花草树木的映衬
映衬美
⒋花墙廊子的设计
层次美
四个讲究
⒌每个角落
图画美
⒍门和窗
图案美
⒎极少用彩绘
色彩美
简略说明
总
分
主
次
逻辑顺序
自学检测二
一、(1-2)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一致追求。
二、(3-9)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
三、(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苏州园林
自学指导+检测三:
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角 落 的 布 置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色 彩 的 调 配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小结(1分钟):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当堂训练(4分钟)
完成金牌学典1-5题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自学指导一
说明文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摹状貌等,看看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①游览者来到园中,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游览者来到园中的所说所想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举例子
自学检测一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古老的盘曲的藤萝为例,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③如果开窗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白色墙壁旁的竹子和芭蕉为例,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
打比方
①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
②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
作比较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
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
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的建筑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对称的建筑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是美术画的特点。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树与松柏、道旁树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的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讲究色彩的搭配,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摹状貌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高树、低树的姿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树木的姿态高低起伏,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②没有像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苏州园林的树木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树木不像松柏、道旁树那样齐整,而使讲究盘曲、起伏,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引用
①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游览者的话,充分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如画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诗句事例,充分有力地说明了池沼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自学指导二
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有何作用?)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画线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赞叹”一词能不能换成“赞美”。)
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自学检测二
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有何作用?)
“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通常是安排桥梁,但不排除不安排桥梁的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哪里都安排桥梁了,与事实不符,“往往”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画线词“大多”能
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大多”一词表数量,指大部分,如果去掉,变成了所有,语言太绝对,不符合事实。“大多”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赞叹”一词能不能换成“赞美”。)
不能。“赞美”表示称赞,颂扬。“赞叹”除了有称赞,颂扬的意思,还强调了人的感叹,情感更加强烈。用“赞叹”这一个词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叹”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生动,严密而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课堂小结
(1分钟)
当堂训练
(8分钟)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能否把“鉴赏”改为“欣赏”“观赏” 。
①不可以。②“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指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和评价”的意思。③用“鉴赏”这一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艺术价值。 ④“鉴赏”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或多或少”一词能否删掉?
①不能删掉,②因为“或多或少”表程度,表明各地园林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但并非都受到很大的影响。③如果删掉,语言太绝对,不切实际。④“或多或少”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划线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①不能去掉。②“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③如果去掉就变成我国的建筑都是对称的,这不切合实际,④“绝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指出下列这段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汉字的笔画太复杂,不像拉丁字母那样简单。汉字的结构也复杂,很多字相似难辨。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就差那么一点点,越简单越易错。
使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①把汉字和拉丁字母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汉字笔画太复杂的特点;
②通过举“己”和“已”这一例子,充分有力地说明了汉字结构复杂,很多字相似难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