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的动物》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 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担负着了解学生潜概念的任务。本课学生会经历说说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并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对比多种动物,总结动物的相同特点;对比动物与玩具熊等活动。在最后学生要通过对比,总结动物的相同特点,如有生命,会运动,会生长,需要食物和空气等。这些活动都是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兴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已经有一定认识,但是对动物的认识很容易局限在外部形态和名称上,缺乏对动物共同特征的主动思考。本节课中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的活动,不单单是要判断,更要让学生说出理由和证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分析】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
由。
【教材分析】
单元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
环节一 问题:你都知道哪些动物?
小游戏:动物识别大比拼。请你说出以下动物的名称。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动物。它的身体又圆又肥,尾巴短短的, 身上有许多白色和黑色毛, 走起路来慢悠悠,它生活在竹林里,最爱吃竹子。这是熊猫。
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它的身体 它走起路
来...... 它最爱吃...... 它生活在 ”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小环节,初探学生的前概念,并让学生产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同时指向“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目标。 在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时,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尽量详细地描述,也为 后面发现动物的特点做了铺垫。
环节二:探究: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把它画下来。播放演示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提示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图片、标本、动物视频都是可以的。
汇报: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动物,并用语言简单描述这种动物的特点,展示图画记录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 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 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环节三 内化:动物都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玩具熊是动物吗?请用“我认为玩具熊是/不是动物,因为玩具熊 ”
来回答。引导学生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呢?学生思考。
视频指引《动物有什么相同特点》。
师生一起总结,完成班级记录表。
解疑: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判断玩具熊是不是动物,而是要引导学 生对比玩具熊和真的熊的不同点,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说出的理 由越多,越能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 描述出动物的相同特点,如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会生长、需要空 气等共同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用“动物是活的,有身体,有嘴”这些语 言的表述也是可以的,教师适当引导,对于动物的更多特点,可以在后续的学 习中慢慢发现。
地球上的动物很多,生活在不同环境,欣赏视频《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倡议同学们要好好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使学生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的美,从而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产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环节四 实践: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
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
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分享。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亲手捏制一个动物模 型,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