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15 20: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
A.米饭 B.白菜 C.鸡蛋 D.肥肉
2、乙炔的化学式是
A.CH4 B.CO C.C2H2 D.C3H8
3、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能够提供能量 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4、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 B.乙一定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组成的单质
C.丁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甲烷或酒精 D.甲、乙、丙、丁中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5、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的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低于着火点就能灭火
B.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锈钢可制作医疗器械 B.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C.浓盐酸在实验室中可做干燥剂 D.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
7、以甲为原料合成产品丁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丁 B.转化①中乙和丙分子个数比为1∶1
C.乙、丁为氧化物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8、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或解释正确的是
A.家里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将燃气排出室外
B.为避免尘土进入,豪华装修完的房屋立即入住后必须关闭所有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火势较小时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呼救
9、云雾茶中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提高记忆力等多种保健作用,下列有关茶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原子组成
C.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N2分子 D.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0、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安全、健康常识,观点错误的是
A.加入适量食盐,进行菜品调味
B.使用甲醛浸泡,进行海产品保鲜
C.禁止携带火种入山,防止引起火灾
D.保证烟囱通畅,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和青少年可适当补充一些含________元素的食品(填元素名称)。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而减小。
(3)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Al(OH)3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_____。
(4)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等;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能 B.太阳能 C.氢能 D.电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都是有害的
B.75%的医用酒精和0.09%的生理盐水表示的都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汽油和洗洁精都能除油污,其原理都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
(2)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3)4个氮分子___________;
(4)氦气___________;
(5)5个铜原子___________;
(6)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7)酒精的主要成分化学式___________;
(8)干冰___________。
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沼气都含有______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人体缺钙易患疾病是________(用序号填写)
①骨质疏松②贫血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市场上有“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应理解为(填序号)。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2)某地盛产“矮晚柚”果形美观、种子少、肉质脆嫩,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
(3)氟化钠常用作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5、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
(1)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Ca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请回答: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的维生素C?_______。
(3)烧烤时,食物易产生致癌物苯并芘(C20H12)。苯并芘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食物中含有的微量硒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你能从中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
(5)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危害,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____)
2、用75%的酒精给皮肤消毒(____)
3、甲烷、乙醇和干冰都属于有机化合物(____)
4、鉴别葡萄糖和蛋白质溶液:取样,加入碘水,观察是否变蓝(____)
5、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可燃冰”样品,取100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甲烷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求该“可燃冰”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 粒诺氟沙星胶囊;
(3)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3、复方冬青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A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1)A物质属于 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A物质的化学式为 。
(3)A物质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比)。
(4)A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4、下图为“хх”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为_________。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4)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 。
5、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MgN4O5,完成下列各题:
(1)叶绿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个该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个。
(3)叶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2H5OH,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并适当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某同学为了探究一定量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
[猜想假设]猜想1:含有H2O、CO2;猜想2:含有 H2O、CO;猜想3:含有 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1)小明同学点燃刚加入纯净酒精的酒精灯,将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的火焰上方,观察到 _____________ ,证明有水生成。
(2)小明再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2不成立。
[交流讨论]小芳同学认为[设计实验](2)中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生成碳酸钙,还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继续探究]小芳为探究乙醇燃烧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她将4.6g乙醇和8 g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后依次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的吸收剂足量) ,并称得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如下表:
装置 A装置 B装置 C装置
通入前的质量/g 30 30 30
通入后的质量/g 35.4 34.4 30.2
(1)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2)根据以上数据可推测出猜想 _____________ 成立。
2、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_____________.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_______.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白菜富含维生素;
C、鸡蛋富含蛋白质;
D、肥肉富含脂肪。
故选D。
2、C
【详解】
乙炔的化学式是C2H2,故选C。
3、D
【详解】
A、维生素对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到重大作用,但是不能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B、食用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淘洗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控制油脂摄入,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有利,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
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出乙为氧气,甲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甲能与乙相互转化,可推出甲为二氧化碳,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可推出丙为水,丁能转化为甲和丙,丁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甲烷、乙醇等,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A、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氧气,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B、乙为氧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符合题意;
C、丁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丁可能为氧化铜,甲烷、乙醇等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也可能是甲烷、乙醇等,符合题意;
D、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氧气,丙为水,丁可能为氧化铜等,它们均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
A、燃烧的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低于着火点就能灭火,正确;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错误;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不锈钢不易锈蚀,可制作医疗器械 ,说法正确;
B、 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说法正确;
C、 浓盐酸没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不可做干燥剂,说法错误;
D、 医用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菌消毒 ,说法正确。
故选:C。
7、D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CH4,丁为CH4O,甲、丁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所以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丁,故A错误;
B、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乙和丙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乙为CO,属于氧化物,丁为CH4O,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甲和丁属于有机物,乙和丙属于无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8、C
【详解】
A、发现家中燃气泄露,不仅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任何电器都不得打开,防止打开电器时产生的电火花使燃气燃烧,发生爆炸,故A选项错误。
B、房屋装修时,所用材料中会挥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所以应该开窗通风,故B选项错误;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火势较小时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C选项正确;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大量空气进入,会使燃烧更旺,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茶氨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正确。
B、茶氨酸由茶氨酸分子构成,错误。
C、一种分子中不含有其他分子。每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错误。
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的质量比为(12×7):(1×14):(16×3):(14×2),氢元素占比最小,所以茶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故选A。
【点睛】
10、B
【详解】
A、氯化钠有咸味,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故A选项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故B选项错误;
C、禁止携带火种入山,防止引起火灾,故C选项正确;
D、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保证烟囱通畅及通风,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钙
(2)压强减小
(3)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4) 天然气 AD
(5)C
【解析】
(1)
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和青少年可适当补充一些含钙元素的食品;
(2)
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3)
胃酸中含有盐酸,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4)
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水能、电能属于传统能源,太阳能、氢能属于新能源;故选AD。
(5)
A. 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弊,可导致温室效应,也可延缓冰川期到来,错误;
B. 75%的医用酒精不是表示的酒精的质量分数,错误;
C. 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保证人体健康,正确;
D. 汽油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洁精是乳化油污形成乳化液,错误。
故选C。
2、
(1)3Fe2+
(2)2OH-
(3)4N2
(4)He
(5)5Cu
(6)
(7)C2H5OH
(8)CO2
【分析】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电荷时,正、负号前的1通常省略;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面加对应数字即可。
(1)
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亚铁离子就在亚铁离子符号前加数字3,故填3Fe2+;
(2)
2个氢氧根离子就在氢氧根离子符号前加数字2,故填2OH-;
(3)
多个分子书写时险些化学式,再在化学式前加对应数字。故4个氮分子可表示为4N2;
(4)
氦气为稀有气体,由单原子直接构成,用化学符号表示,故填He;
(5)
铜属于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化学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符号前加对应数字,故填5Cu;
(6)
根据化合价计算原则,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填 ;
(7)
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故化学式为C2H5OH;
(8)
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故化学式为CO2。
3、
(1)甲烷4
(2)隔绝氧气
(3)乳化
(4)吸附
(5)①
【分析】
(1)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含有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的成分是甲烷,所以都含有甲烷(CH4)。
(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氧气使可燃物熄灭,故填隔绝氧气。
(3)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随水流走,达到清洗目的,所以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4)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故选①。
4、
(1)A
(2)维生素
(3)得到
【解析】
(1)
“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应理解为在描述物质的粗略组成情况,所以指的是元素。
故选:A
(2)
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
(3)
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
5、
(1)
(2)用醋凉拌
(3)有机物
(4)硒的元素符号为Se,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5) 肥皂水 吸附
【分析】
(1)
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故加醋凉拌黄瓜,可充分利用黄瓜中的维生素C;
(3)
苯并芘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4)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可获得的信息是:硒的元素符号为Se,硒的原子序数为34,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5)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日常生活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此判断正确。
【点睛】
2、正确
【详解】
用75%的酒精给皮肤消毒,正确。
【点睛】
3、错误
【详解】
甲烷、乙醇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错误。
4、错误
【详解】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淀粉;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利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葡萄糖,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利用浓硝酸来鉴别蛋白质,碘水不能鉴别葡萄糖和蛋白质,故错误。
5、正确
【详解】
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所以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正确。
四、计算题
1、
(1)有机物
(2)解:设样品中甲烷的质量为x
x=12.8g
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可燃冰”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2.8%
【解析】
(1)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
(2)
见答案。
2、(1)32:3(2)80 (3)有机化合物
【详解】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32:3;
(2)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400mg=0.4g,每粒0.1g,则一次服用了0.4g÷0.1g/粒=4粒;一日2次,10日一个疗程,则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4粒×2×10=80粒;
(3)诺氟沙星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3、(1)有机
(2)C8H8O3
(3)1:1
(4)63.2%
【详解】
(1)有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
(2)通过模型可知,1个该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故答案为:C8H8O3;
(3)1个该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8:8=1:1。故答案为:1:1;
(4)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63.2%。
4、维生素D, 10:3:12,40%,0.6g
【详解】
(1)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为维生素D;
(2)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48=10:3:12。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5g×40%=0.6g。
5、(1)5;有机物;(2)137;(3)33:4
【详解】
(1)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叶绿素是由C、H、Mg、N、O共5种元素组成;
叶绿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每个叶绿素分子含55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1个镁原子、4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共137个原子;
(3)叶绿素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55):(16×5)=33:4。
五、实验探究
1、H2O、CO2、CO 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3
【详解】
猜想假设: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如果燃烧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2;如果燃烧不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产物还可能是H2O、CO2、CO,故猜想3为H2O、CO2、CO;
设计实验:(1)结合实验结论“证明有水生成”,可知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交流讨论: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由于受热,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继续探究:(1)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B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乙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6 g乙醇和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 g水、4.4g二氧化碳,
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
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1.6g+8g=9.6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
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氧元素质量为:
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乙醇燃烧还生成了其他物质,该物质由碳、氧元素组成,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Oy,12x:16y=(2.4g-1.2g):(9.6g-4.8g-3.2g)=12:16,x:y=1:1,故该物质为CO,可证明猜想3成立。
【点睛】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2、将1mL1%稀硫酸改为1mL1%硫酸钠溶液 2号试管先褪色 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利用手心温度接近37℃即可完成(合理即可)
【详解】
(1)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镁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
(2)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因为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所以2号试管中的淀粉首先被消化分解,蓝色首先褪去;
(3)从操作的过程分析该实验要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的多,不需加热则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手心温度接近37℃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