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雁门太守行
认识诗体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诗,这个题目多用来写军旅战争和边塞题材。
李贺借乐府的旧题,抒个人情感,所写内容与雁门郡没有关系。
汉乐府押韵自由, 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不是律诗。
认识诗人
李贺,中唐诗人,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有“诗鬼”之称。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写这首诗时,17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yān zh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zhòng)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tí xié)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韵之妙
紫,起,死, i,闭口音,发音短,口型小。
声母 z,q,s,舌尖和牙齿发出的音。
发音短而有力,有一种咬紧牙关,从牙缝中发出的悲凉和决绝。
用韵之妙
塞上燕脂凝夜紫
霜重鼓寒声不起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思考探究二
话题:
《雁门太守行》的用色之妙。
方法:任选一句或两句诗,抓住颜色,结合语境,分析作者通过这些颜色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色之妙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黑一金,一敌一我,
一攻一守,一贬一扬,
有比喻,有对比,有虚实。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满天苍凉景,满地将士血。
有视听,有侧面,战争的悲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认识“典故”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定的古事或古语,委婉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有用典,有衬托,有悲壮。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认识“典故”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定的古事或古语,委婉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用典,有帝王色,有君子色,有报国情。
冷色调:
金,燕脂,红,黄金,玉龙。
用色之妙
黑,秋色,紫,霜。
暖色调:
别的诗人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李贺是画在黑底子上的。
——汪曾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鬼”
用色之妙
再识李贺
七岁能诗,才思聪颖,名扬京洛。
少年作诗刻苦,呕心沥血。
21岁,赴长安考进士,因其父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科的“进”谐音,为了避讳,取消他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
李贺空有报国志,却无报国门,一身才气,一腔豪情,都付诗中。
27岁郁郁而终。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任意选取一句诗,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2.课外读李贺的《致酒行》,体会“诗鬼” 的“用色之妙”。
作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