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6 18: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有关词的常识。
2、把握前两首词的大意。
3、赏析名句,体味作者感情。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关于“词”的常识
(2分钟)
浣 溪 沙
晏殊(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 。他的名作《浣溪沙》。
作 者
(2分钟)
自学指导、检测一 (3分钟)
朗读第一首古词,并结合注释与解析,了解其内容。(注意红色字体)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旧,旧时。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什么时候回来
不得已,没有办法
好像曾经认识
指落花满地的小路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了解词的意思。
自学指导、检测二 (5分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花园里落花遍地的小路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被喻为“千古奇偶”句。
词句赏析
自学指导、检测三 (3分钟)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今昔对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小 结(2分钟)
当堂训练(2分钟)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
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名句是: , 。
3、“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同时又蕴含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在它流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自学指导、检测四 (4分钟)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 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水的波纹
安徽颍州西湖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清澈的水
水的波纹
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了解词的意思。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5分钟)
自学指导、检测五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没有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第一句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后三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了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词句赏析
(3分钟)
自学指导、检测六
小结(2分钟)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之情。
当堂训练(2分钟)
1、“ ”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 , ”描写了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 “ , ”一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又异曲同工之妙。
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二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1分钟)
1、把握后两首词大意。
2、赏析名句,体味作者感情。
相见欢 朱敦儒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宋代著名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年间,朝廷数次召唤都未答应。绍兴三年(1133年)被推荐补右迪功郎之职,五年(1135年)赐以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而后致仕(退休),住在嘉禾,到秦桧huì下台,依旧不出,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去世。朱敦儒获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作者简介(2分钟)
朗读第一首古词,并结合注释与解析,了解其内容。
金陵 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自学指导、检测一 (3分钟)
南京
西门上的城楼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复国土

自学指导、检测二(5分钟)
了解词的意思。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了解词的意思。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赏识
自学指导、检测三(3分钟)
小结(2分钟)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阙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
当堂训练(2分钟)
1、“ ”一句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 “ , , ” 直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朝廷的愤慨。
3.“ ”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国破家亡之痛),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2、诗人简介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尽了。
归路:回家的路。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滩:河滩。
3、了解词的意思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路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3、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夏季、黄昏
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藕花”、“日暮”
常记

愉快、欢乐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沉醉、兴尽
4、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5、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兴尽晚回舟。
当堂训练(2分钟)理解性填空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作业:
1、完成练习
2、预习18课《中国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