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专项选择题(C组)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专项选择题(C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13 15:33:5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专项选择题(C组)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下城期末)测得一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4 25 20
A.x的值为15
B.乙在这个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5:4
D.若充分反应,丙的质量应为30g
2.(2020八下·台州月考)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生成物只有乙
B.a等于15
C.b等于36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3.(2019九上·鄞州月考)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4.(2019八下·长兴期末)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
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10.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甲 9.0g 1.0g 5.0g
乙 4.0g 6.0g 5.0g
丙 ag bg 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4:1
B.丙同学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22:3
C.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
D.A2B可能是水
5.(2019八下·仙居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为20g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6.(2019八下·衢州月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 的值是 4.4 B.m2 的值是 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 7∶8
7.(2019八下·台州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为2 g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8.(2019八下·杭州期中)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Ⅹ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9.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0.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11.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2.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1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
15.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不一定含有碳元素 D.X一定不含氮元素
1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17.(2022八下·永康期中)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克 64 10 1 16
反应后的质量/克 0 42 1 a
A.甲有64g参加反应,一定是反应物
B.丙反应后质量不变,一定是催化剂
C.乙反应后质量增多,一定是生成物
D.丁反应后的质量为48克
18.(2022八下·舟山月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a 16 14
A.物质X可能为催化剂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表中a的待定值为10 D.参加反应的物质Z的质量为20g
19.(2022八下·舟山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20.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人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则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 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 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数值;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3)将反应前后丙和丁的质量分别相减得到生成的质量,然后作比;
(4)根据表格数据推算丙的质量即可。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40g+4g+10g+15g=x+4g+25g+20g,解得:x=20g,故A错误;
B.在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保持4g不变,它应该没有参加反应,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
C.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25g-10g):(20g-15g)=3:1,故C错误;
D.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0g-20g=20g,即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0g:15g=4:3。当甲完全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那么这时丙的质量为“10g+30g=40g,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
(2)根据反应后甲和乙的质量之比,计算出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时,乙生成的质量,然后再加上乙原来的质量就是a的值;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中丙的质量,然后再与原来的质量相加即可;
(4)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4g-0g=64g,因此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4g;乙的质量增加了54g-10g=44g,因此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因此为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丙应是生成物,且反应生成的质量为64g+16g-44g=36g。
A.上述分析,甲、丁是反应物,乙和丙为生成物,故A错误;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g:44g=16:11,当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4g-32g=32g时,生成的乙的质量应为:,那么a的值是:22g+10g=32g,故B错误;
C.b的质量为1g+36g=37g,故C错误;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比为64g:16g=4:1。根据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4:1=(2×x):(1×y),解得:x:y=2: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A、由图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可以计算出:4.6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0.6g、1.6g;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g、3.2g;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这就说明了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表中m的值是可以确定的,m的值是2.8,A不符合题意。
B、由于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这说明了乙醇燃烧不不充分,要是增加氧气的量,这会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B符合题意。
C、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X在反应过程中因为质量有变化,所以这并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设X的化学式为CxOy,那么12x:16y=1.2g:1.6g,解得x:y=1:1,故X的化学式为CO。也就是说X其实是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的,那么错误的是X中并不含有氢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两同学实验数据,结合题设中“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5.0g”,分析反应 2A+B A2B 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判断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比;利用所判断的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比,由丙同学实验中生成A 2B的质量计算出实验中A、B的用量。
【解答】A.对比甲、乙两同学所用A和B的质量及生成A2B的质量可知,同样生成5.0gA2B,甲实验B的用量为1.0g、A的质量为4g;乙实验A的用量为4.0g,B的用量为1g;由此可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A、B两物质的用量比为4: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A:B=4:1,那么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就是A:B=2:1,故A错误;
B.因为A、B完全反应质量之比4:1,那么当A2B的质量为6g时,需要A的质量为: ,需要B的质量为: ;如果丙同学实验中a:b=22:3,那么A的质量为: ,B的质量为: ;这是B的质量刚好合适,而A的质量比需要的多,因此可以完成,故B正确;
C.氧化反应就是氧气与其它物质的反应;氧气是非金属单质,另一种如果是金属,那么可能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因为A是金属单质,而H2O中没有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可确定甲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了32g-20g=12g,可确定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了26g-20g=6g,可确定丁是生成物。
【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故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不止20g,B不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3:2:1,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A.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总质量为:10g+16g=26g;反应后总质量为:m1g+15.2g+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算得m1=4.4g,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乙的质量为16g,反应后为0g,说明乙反应完全,乙参与反应的质量为16g,丁生成6.4g,两者之比为16:6.4,则反应中乙参与反应的质量与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也为5:4,即16:6.4=(16-m2):1.6,m2=12,则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的质量减少,丙和丁的质量增加,则甲和乙是反应物,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参与反应的质量为10g-4.4g=5.6g,生成丁的质量为6.4g,质量比为5.6:6.4=7:8,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解答】A、 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8:12:6=3:2:1,错误;
B、乙反应后质量为20+4+20+20-2-32-26=4,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该反应,错误;
C、待测质量为4,错误;
D、该反应甲为反应物,丙和丁为生成物,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反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物质中碳元素,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物质中氢元素,根据碳、氢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对比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再利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计算出待测值进行选择分析。
【解答】A、该反应为X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成二氧化碳44克,其中碳元素质量为12克,生成水36克,氢元素质量为4克,则反应前碳、氢元素质量为16克,与X的质量相等,说明X不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待测值为16+70+0-45-26=15,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36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4.0+2.0+3.0+2.0=1.2+x+2.4+5.4,故x=2.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上分析可知,x=2.0,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4.0﹣1.2):(3.0﹣2.4)=14:3,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表中的信息及催化剂的特点判断甲是否是催化剂.
10.【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0g:5g=2:1,该选项说法正确;
B、x可以大于30,例如当a是生成物时,x>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当y=20时,b是催化剂,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则a物质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当y<20时,b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x+y=30+20+(10+5)=6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c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d物质反应后减少了5g,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相关选项的正误.
11.【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错误;
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g﹣4g=3.2克,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g﹣5.2g=1.2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克,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则b=37,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乙、丙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说法正确;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g:(54﹣10)g=16:11,所以(64﹣32)g:(a﹣10)g=16:11,则a=32,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则b=37,故说法正确;
D、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4g:16g=4:1,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x: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2x:y=4:1,解得x:y=2:1,故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再结合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本题答案.
13.【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40+10+10+0=6+M+28+16,解得M=10.
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
C、由以上分析,M=10,故错误;
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的质量=(19.7+8.7 +31.6 +0.4)-(17.4+3.6)=39.4由图中可知,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生成了19.7克A、8.7克B、3.2克D.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设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xC ═ yA + zB + Wd
158x 197y
31.6g 19.7g
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l:2时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1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0g=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8g-0g=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0g=5.4g;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水的质量为4.4g-0g=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g-5.4g-4.4g=2.8g,故a的数值为2.8-0g=2.8g.A、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g-5.4g-4.4g=2.8g,故a的数值为2.8-0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B、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2×2/12×2+1×6+16×100%=2.4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2/12×2+1×6+16×100%=1.2g;由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则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则X一定不含氮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可分析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16+70+1+0)—(0+45+36)=6,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B、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B正确;C、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待测值为6,故C错误;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其质量比为:44:36,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x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7.【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就是参加反应的量。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大的为生成物;
(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a的质量。
【解答】反应前甲的质量为64g,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则它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4g-0g=64g。甲的质量减小,一定为反应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前后,丙的质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是无法证明它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则它不一定是催化剂,故B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丁的质量为16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64g+10g+1g+16g)=(0g+42g+1g+a),解得:a=48g。乙的质量增大,一定为生成物,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a的数值;
(4)Z的质量的变化量为参加反应的质量。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X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X可能为催化剂,故A正确;
X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20g+20g+20g=a+16g+14g,解得:a=30g,故C错误;
比较可知,Y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Z和Q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因为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那么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B错误;
参加反应的物质Z的质量为为:30g-20g=10g,故D错误。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5.2g-0g=15.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0g=6.4g。
A.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5.2g+6.4g-16g=5.6g,故m1的值是10g-5.6g=4.4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16g:6.4g,当生成1.6g丁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4g,m2的值是16g-4g=12g,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是反应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5.6g:6.4g=7: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2)(3)(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A.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34.3g-32.7g=1.6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

68 36 32
x y 1.6g
68:32=x:1.6g
解得:x=3.4g;
36:32=y:1.6g
解得:y=1.8g,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3.4g÷10%=34g,
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34.3g-34g=0.3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所得的水和氧气质量比为:1.8g:1.6g=9: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专项选择题(C组)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下城期末)测得一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4 25 20
A.x的值为15
B.乙在这个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5:4
D.若充分反应,丙的质量应为30g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数值;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3)将反应前后丙和丁的质量分别相减得到生成的质量,然后作比;
(4)根据表格数据推算丙的质量即可。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40g+4g+10g+15g=x+4g+25g+20g,解得:x=20g,故A错误;
B.在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保持4g不变,它应该没有参加反应,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
C.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25g-10g):(20g-15g)=3:1,故C错误;
D.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0g-20g=20g,即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0g:15g=4:3。当甲完全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那么这时丙的质量为“10g+30g=40g,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八下·台州月考)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生成物只有乙
B.a等于15
C.b等于36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
(2)根据反应后甲和乙的质量之比,计算出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时,乙生成的质量,然后再加上乙原来的质量就是a的值;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中丙的质量,然后再与原来的质量相加即可;
(4)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4g-0g=64g,因此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4g;乙的质量增加了54g-10g=44g,因此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因此为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丙应是生成物,且反应生成的质量为64g+16g-44g=36g。
A.上述分析,甲、丁是反应物,乙和丙为生成物,故A错误;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g:44g=16:11,当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4g-32g=32g时,生成的乙的质量应为:,那么a的值是:22g+10g=32g,故B错误;
C.b的质量为1g+36g=37g,故C错误;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比为64g:16g=4:1。根据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4:1=(2×x):(1×y),解得:x:y=2: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3.(2019九上·鄞州月考)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A、由图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可以计算出:4.6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0.6g、1.6g;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g、3.2g;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这就说明了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表中m的值是可以确定的,m的值是2.8,A不符合题意。
B、由于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这说明了乙醇燃烧不不充分,要是增加氧气的量,这会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B符合题意。
C、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X在反应过程中因为质量有变化,所以这并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设X的化学式为CxOy,那么12x:16y=1.2g:1.6g,解得x:y=1:1,故X的化学式为CO。也就是说X其实是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的,那么错误的是X中并不含有氢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19八下·长兴期末)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
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10.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甲 9.0g 1.0g 5.0g
乙 4.0g 6.0g 5.0g
丙 ag bg 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4:1
B.丙同学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22:3
C.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
D.A2B可能是水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两同学实验数据,结合题设中“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5.0g”,分析反应 2A+B A2B 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判断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比;利用所判断的恰好完全反应时A、B用量比,由丙同学实验中生成A 2B的质量计算出实验中A、B的用量。
【解答】A.对比甲、乙两同学所用A和B的质量及生成A2B的质量可知,同样生成5.0gA2B,甲实验B的用量为1.0g、A的质量为4g;乙实验A的用量为4.0g,B的用量为1g;由此可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A、B两物质的用量比为4: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A:B=4:1,那么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就是A:B=2:1,故A错误;
B.因为A、B完全反应质量之比4:1,那么当A2B的质量为6g时,需要A的质量为: ,需要B的质量为: ;如果丙同学实验中a:b=22:3,那么A的质量为: ,B的质量为: ;这是B的质量刚好合适,而A的质量比需要的多,因此可以完成,故B正确;
C.氧化反应就是氧气与其它物质的反应;氧气是非金属单质,另一种如果是金属,那么可能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因为A是金属单质,而H2O中没有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5.(2019八下·仙居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为20g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可确定甲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了32g-20g=12g,可确定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了26g-20g=6g,可确定丁是生成物。
【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故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不止20g,B不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3:2:1,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19八下·衢州月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 的值是 4.4 B.m2 的值是 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 7∶8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A.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总质量为:10g+16g=26g;反应后总质量为:m1g+15.2g+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算得m1=4.4g,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乙的质量为16g,反应后为0g,说明乙反应完全,乙参与反应的质量为16g,丁生成6.4g,两者之比为16:6.4,则反应中乙参与反应的质量与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也为5:4,即16:6.4=(16-m2):1.6,m2=12,则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的质量减少,丙和丁的质量增加,则甲和乙是反应物,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参与反应的质量为10g-4.4g=5.6g,生成丁的质量为6.4g,质量比为5.6:6.4=7:8,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19八下·台州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为2 g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解答】A、 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8:12:6=3:2:1,错误;
B、乙反应后质量为20+4+20+20-2-32-26=4,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该反应,错误;
C、待测质量为4,错误;
D、该反应甲为反应物,丙和丁为生成物,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9八下·杭州期中)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Ⅹ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反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物质中碳元素,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物质中氢元素,根据碳、氢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对比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再利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计算出待测值进行选择分析。
【解答】A、该反应为X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成二氧化碳44克,其中碳元素质量为12克,生成水36克,氢元素质量为4克,则反应前碳、氢元素质量为16克,与X的质量相等,说明X不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待测值为16+70+0-45-26=15,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36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4.0+2.0+3.0+2.0=1.2+x+2.4+5.4,故x=2.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上分析可知,x=2.0,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4.0﹣1.2):(3.0﹣2.4)=14:3,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表中的信息及催化剂的特点判断甲是否是催化剂.
10.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0g:5g=2:1,该选项说法正确;
B、x可以大于30,例如当a是生成物时,x>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当y=20时,b是催化剂,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则a物质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当y<20时,b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x+y=30+20+(10+5)=6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c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d物质反应后减少了5g,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相关选项的正误.
11.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错误;
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g﹣4g=3.2克,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g﹣5.2g=1.2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克,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12.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则b=37,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乙、丙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说法正确;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g:(54﹣10)g=16:11,所以(64﹣32)g:(a﹣10)g=16:11,则a=32,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则b=37,故说法正确;
D、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4g:16g=4:1,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x: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2x:y=4:1,解得x:y=2:1,故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再结合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本题答案.
1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40+10+10+0=6+M+28+16,解得M=10.
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
C、由以上分析,M=10,故错误;
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1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的质量=(19.7+8.7 +31.6 +0.4)-(17.4+3.6)=39.4由图中可知,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生成了19.7克A、8.7克B、3.2克D.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设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xC ═ yA + zB + Wd
158x 197y
31.6g 19.7g
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l:2时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15.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不一定含有碳元素 D.X一定不含氮元素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0g=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8g-0g=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0g=5.4g;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水的质量为4.4g-0g=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g-5.4g-4.4g=2.8g,故a的数值为2.8-0g=2.8g.A、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g-5.4g-4.4g=2.8g,故a的数值为2.8-0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B、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2×2/12×2+1×6+16×100%=2.4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2/12×2+1×6+16×100%=1.2g;由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则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则X一定不含氮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可分析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16+70+1+0)—(0+45+36)=6,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B、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B正确;C、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待测值为6,故C错误;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其质量比为:44:36,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x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7.(2022八下·永康期中)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克 64 10 1 16
反应后的质量/克 0 42 1 a
A.甲有64g参加反应,一定是反应物
B.丙反应后质量不变,一定是催化剂
C.乙反应后质量增多,一定是生成物
D.丁反应后的质量为48克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就是参加反应的量。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大的为生成物;
(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a的质量。
【解答】反应前甲的质量为64g,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则它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4g-0g=64g。甲的质量减小,一定为反应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前后,丙的质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是无法证明它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则它不一定是催化剂,故B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丁的质量为16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64g+10g+1g+16g)=(0g+42g+1g+a),解得:a=48g。乙的质量增大,一定为生成物,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2022八下·舟山月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a 16 14
A.物质X可能为催化剂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表中a的待定值为10 D.参加反应的物质Z的质量为20g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a的数值;
(4)Z的质量的变化量为参加反应的质量。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X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X可能为催化剂,故A正确;
X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20g+20g+20g=a+16g+14g,解得:a=30g,故C错误;
比较可知,Y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Z和Q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因为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那么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B错误;
参加反应的物质Z的质量为为:30g-20g=10g,故D错误。
故选A。
19.(2022八下·舟山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5.2g-0g=15.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0g=6.4g。
A.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5.2g+6.4g-16g=5.6g,故m1的值是10g-5.6g=4.4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16g:6.4g,当生成1.6g丁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4g,m2的值是16g-4g=12g,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是反应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5.6g:6.4g=7: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0.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人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则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 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 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2)(3)(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A.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34.3g-32.7g=1.6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

68 36 32
x y 1.6g
68:32=x:1.6g
解得:x=3.4g;
36:32=y:1.6g
解得:y=1.8g,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3.4g÷10%=34g,
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34.3g-34g=0.3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所得的水和氧气质量比为:1.8g:1.6g=9: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