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土壤的成分(课件29页+练习+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1.2土壤的成分(课件29页+练习+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17 10:53:52

文档简介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胜哥同步)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土壤的形成》课程后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那
么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成熟土壤最终形成的是-一()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2.小科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
并且玻璃瓶已破裂。下列自然现象中,与这一过程的原理一致的是-一(
A.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
B.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形成溶洞
C.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D.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
3.“胜哥”带着小科与小红去金兰古道游玩,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列解
释符合科学道理的是-一(
)
A.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
B.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这
C.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
D.上述三项都有可能
4.“胜哥”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
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
明小麦生长需要-一(
A.水
B.空气
C.有机物
D.无机盐
5.如图为“胜哥”在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实验时,“胜哥”先将土
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
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一(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易溶于水的氯化钠
6.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一(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B.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机物
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
7.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一(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刊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8.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关于土壤形成的科学视频后收获很大。那么土
壤形成的正确顺序为一(
)
a.岩石的风化
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
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A.abcd B.bcad C.abdc
D.cbad
9.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一(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原因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热胀冷缩等物理现象变化变成了土壤
10.滴水穿石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一(
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
D.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11.小科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
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岩石的密度较大
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12.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
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
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
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

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
物的

13.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各种
的共同作用。
14.小红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
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科院
遮光3%
遮光30%
D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
2
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共29张PPT)
第二课时 从岩石到土壤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
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特点的影响。
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
复习: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土壤中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学会证明这些物质存在的有关实验。
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以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呢?
思考:
4.土壤中还有无机盐
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无机盐的检验呢?
1.取新鲜的土壤样品50~100克,放入大烧杯中。
2.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
3.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 会儿,再静置一段时间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
4.取出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
如图甲所示。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乙所示。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上有无出现残留物?它们是什么?
答:有残留物出现,它们是无机盐。
这些能溶于水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三、土壤中的成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物质颗 粒
腐殖质
水分
空气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
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占固体95% 左右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呢?
思考:
四、从岩石到土壤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一)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
石块
岩石
石砾
砂粒
1.岩石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就是大块岩石不断地变成细小的矿物质颗粒。
2.风化作用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石块与石块摩擦,使石块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CaCO3 + CO2 +H2O =Ca(HCO3)2
Ca(HCO3)2 = CaCO3 + CO2 +H2O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等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二)有机物在矿物质颗粒的积累过程
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在矿物质颗粒中,慢慢形成腐殖质。
(三)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土壤的形成是漫长的,但毁坏土壤却是瞬间的。
我国规定所有城市禁止使用黏土砖作为建筑材料。结合查阅资料,讨论砖窑厂的生产对土壤资源有哪些危害,以及应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直接破坏:
减少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肥力。
间接破坏:
窑厂的废气、废渣会导致土壤污染。
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法律、宣传教育、拆除生产实心黏土砖砖窑厂。
小结:
1.土壤中有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
2.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3.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中的成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物质颗 粒
腐殖质
水分
空气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
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占固体95%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