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17 09: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能够提供能量 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铁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 用于灭火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A.A B.B C.C D.D
4、糖类、油脂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最多来自
A.蛋白质 B.油脂 C.维生素 D.糖类
5、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 CO2 有机物 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OH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水和酒精 闻气味
B 除去CO2中的CO 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等量,加肥皂水
D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A.除去CO中的——通过灼热的CuO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稀盐酸
C.鉴别白酒和白醋——看颜色
D.鉴别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测温度
8、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A.焦油 B.尼古丁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9、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C.CO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10、医用酒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医用酒精中含有乙醇,右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是氧化物 B.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
C.消毒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5%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的开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含C8H18等)燃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3)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又会分解放出H2。
①C60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②C60可用作吸氢材料是利用了其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碳及含碳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物质Y不能为稀硫酸 B.X可以是酒精
C.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6)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CO还原CuO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在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请写出A、B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________、B:__________。
2、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2)氧化铁______;
(3)OH-______;
(4)硝酸铵______;
(5)2个氮分子______;
(6)氦气______。
3、近期,河南渑池仰韶村文化遗址发掘文物中发现了发酵酒的残留物。
(1)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2)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酒精还常被用作燃料,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学习了化学之后,同学们发现生活中“吃、穿、住、用、行”处处离不开化学。
(1)小明家使用的自来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要检验自来水的硬度,可向该水中加入______,生活中应该采取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支架一般采取的防锈措是______。
(3)用渔网捞鱼是利用了化学上______原理。(填一种操作方法)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
(5)铁是由______构成;硫酸铜是由______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6)“衣”:某品牌衣服标签上标着“80%毛、20%氨纶”,氨纶属于______纤维(填“合成”或“天然”)。
(7)最美四月天,樟海别样美。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的油樟林一片郁郁葱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个负氧离子()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中共含有______个电子。
(8)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______。
5、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盘中餐”的大米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_____,“盘中餐”的多种蔬菜富含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_____。
(2)食盐是“盘中餐”的每道菜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_____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3)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是“盘中餐”的保障,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_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4)为了提升“盘中餐”各种菜肴的味道,在烹饪过程中,要用到料酒,料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制取,可用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糖类和油脂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____)
2、用硫磺燃烧产生的气体熏蒸白木耳(_____)
3、C18属于有机物(____)
4、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____)
5、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属于___________ 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精确到0.1%)。
2、酒楼的食品在制作时常加人味精,味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谷氨酸钠,其化学式为C5H8NO4N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右表为某酒楼常见食品中味精的含量,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食品名称 500g食品的味精含量/mg
春卷 400
排骨 240
水饺 130
(1)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______液(填“内”或 “外”)。
(2)若某同学一次吃了200g春卷,则他会食用______mg味精,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m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定量研究: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可用于医疗消毒,也常作燃料。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现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它们恰好完全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请答题:
物质质量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g 4.6 a 0 0
反应后/g 0 0 8.8 5.4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__________;
(2)乙醇中氧元素质量为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蔬菜水果是人类餐桌上的必备食物。
(1)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___(填序号),该营养素可调节新 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2)食用果蔬前,用清水浸泡可适当降低农药残留。 浸泡时间对农药去除率的影响如图,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3)在 500g 清水中加入 5g 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配制成的果蔬清洗剂,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5、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又称抗坏血酸,还具备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体内维生素C含量高的人不容易吸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所以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的化学式请据此计算: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维生素C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克维生素C中含氧元素______克。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维生素C(C6H8O6)简称V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素。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其性质并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实验准备:VC片研碎后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得到无色透明VC溶液。
Ⅰ.探究VC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右图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记录)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 ① 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② VC可以和碘发生反应:C6H8O6 + I2= C6H6O6 + 2HI。
(进行实验)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溶液变蓝。再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
实验序号 饮料名称 开盖后存放时间/h 所用饮料滴数
1 A饮料 0 2
2 B饮料 0 47
3 C饮料 0 大于50滴不褐色
4 D饮料 0 7
5 E饮料 0 10
6 E饮料 12 12
7 E饮料 24 18
8 E饮料 36 41
(解释与结论)
(3)VC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4)设计实验1~5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对比实验5~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根据实验的数据,请你为同学们饮用饮料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
2、 “暖贴”是我们冬天常用的一种用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暖贴中成分及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
(1)暖贴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从物质的分类看,其中含有的化合物有盐类和______。
(2)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______,得出配料中含有铁粉。
(3)检验配料中含有活性炭。
“暖贴”中的活性炭是利用它能______大量潮湿的空气,为铁粉氧化提供条件。小明用图中所示方法实验。将暖贴里的物质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含有活性炭。此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若可行,写出其理论依据,若不可行,请你写出原因______。
(4)探究暖贴中活性炭、食盐和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 温度上升值
铁粉 活性炭 食盐 水
对照组 1 0.2 0.1 5 10 58
实验组 1 0 0.2 0.1 5 10 0
2 1 0 0.1 5 10 2.7
3 1 0.2 0.1 0 10 4.5
4 1 0.2 0 5 10 20
①分析实验组4与对照组的数据,可说明______。
②其发热原理是:使用时,撕开其表面隔气膜,让空气与潮湿的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而放热,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有同学认为袋中的物质铁可以用作食品包装的双吸剂,请你再写出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维生素对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到重大作用,但是不能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B、食用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淘洗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控制油脂摄入,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有利,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虽然每克油脂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的多,但人类每日摄入的糖类比油脂多得多,糖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能量的60%~70%,油脂只能供给20%~ -25%。答案:D
5、A
【详解】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
B、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是CO2,属于无机物,错误;
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故选A。
【点睛】
6、B
【详解】
A、水是无味的,酒精具有特殊的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符合题意;
C、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D、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除去CO中的——通过灼热的CuO,一氧化碳和氢气都会反应,违背除杂原则。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稀盐酸,除去的是氢前金属铁,违背除杂原则。
C.鉴别白酒和白醋——无法看颜色,因为都是无色,可以闻气味来鉴别,选项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鉴别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测温度,硝酸钾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温度会升高,选项操作能达到目的。
故选:D
8、C
【详解】
A、焦油中含有致癌物,对人体有害,但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不符合题意;
B、尼古丁(烟碱)对人体有害,但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中毒,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本身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
由图可知,每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6O。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不符合题意;
C、消毒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6=12:3: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天然气
(2)B
(3) C 化学
(4)
(5)AC
(6)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分析】
(1)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燃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不能减少氧气的消耗,也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C8H18等分子大小不变。
故选B;
(3)
①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C;
②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又会分解放出H2。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4)
二氧化碳和氨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A、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物质Y可以是稀硫酸,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X可以是酒精,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①可能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反应①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6)
①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②A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
(2)
(3)氢氧根离子
(4)
(5)
(6)
【分析】
(1)
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
(2)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3)
的名称为氢氧根离子
(4)
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5)
一个氮分子为:,2个氮分子为:
(6)
氦气的化学符号为:
【点睛】
3、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
【分析】
(1)
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扩散了出去;
(2)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1) 混合物 肥皂水 煮沸
(2)喷漆
(3)过滤
(4)糖类
(5) 铁原子 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合成
(7)17
(8)氯化亚铁、氯化氢(或FeCl2、HCl)
【分析】
(1)
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所以自来水属于混合物;要检验自来水的硬度,可向该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沬较少的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应该采取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混合物;肥皂水;煮沸;
(2)
铁在与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自行车支架一般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喷漆,这样可以隔绝铁与水蒸气、氧气的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故填:喷漆;
(3)
用渔网捞鱼是利用了化学上过滤的原理;故填:过滤;
(4)
粽子中的糯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糖类,故填:糖类;
(5)
铁是—种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硫酸铜是由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二者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铁原子;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
氨纶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而是人工合成的,属于合成纤维,故填:合成;
(7)
一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氧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一个负氧离子(O2-)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16+1=17个电子;故填:17;
(8)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亚铁以及过量的氯化氢,故填:氯化亚铁、氯化氢(或FeCl2、HCl)。
5、
(1) 糖类 坏血病
(2)元素
(3)钾肥
(4)
【分析】
(1)
“盘中餐”的大米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糖类;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2)
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指的是碘元素;
(3)
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4)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人体能量的备用来源,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填:正确。
2、错误
【详解】
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熏蒸木耳,此说法不正确。
3、错误
【详解】
有机物属于化合物,C18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不是有机物,故错误。
【点睛】
4、正确
【详解】
为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故填:正确。
5、错误
【详解】
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为了人体健康,我们要合理膳食,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说法错误。
四、计算题
1、【答题空1】有机
【答题空2】7:8
【答题空3】78.3%
【详解】
(1)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是无机化合物外,其它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皂甙属于有机物。(2)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2):(16×3)=7:8。(3)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78.3%
2、
(1) 15:2 外
(2) 160 21.8
【分析】
(1)
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5:2;
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以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故选外。
(2)
500g春卷食品的味精含量为400mg,故吃200g春卷,则会食用味精的质量为:,故填160;
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故填21.8。
3、
(1)9.6
(2)4.6g乙醇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a=8.8+5.4-4.6=9.6。
(2)
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g乙醇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4、(1)B; (2)浸泡时间为10分钟时,农药的去除率最高(3)
【详解】
(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B。
(2)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浸泡时间为10分钟时,农药的去除率最高。
(3)在 500g 清水中加入 5g 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配制成的果蔬清洗剂,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5、(1)176;(2)9:1:12;(3);(4)12
【详解】
维生素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
维生素化学式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12;
维生素化学式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克维生素化学式中含氧元素。
故答案为
;:1:12;;。
五、实验探究
1、酸性 有机化合物 比较刚打开盖后不同饮料中VC的含量 E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VC含量越低 开盖后即时饮用
【详解】
(1)将VC溶液滴加入碳酸钠粉末中,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酸性;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维生素C(C6H8O6)简称VC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4)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1~5中,开盖后存放时间相同,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的量也相同,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从而说明不同饮料中VC的含量不同;
(5)对比实验5~8,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使相同的淀粉碘化钾溶液褪色所需要的滴数越多,由此说明相同E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VC含量越低;
(6)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饮用饮料,应饮用后及时盖好饮料瓶盖,防止VC的含量减少;开盖后即时饮用。
2、氧化物 稀盐酸 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吸附 不可行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 氧化钙
【分析】
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氧化钙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详解】
(1)暖贴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从物质的分类看,其中含有的化合物有盐类和氧化物水是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故填:氧化物。
(2)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得出配料中含有铁粉。
故填: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 “暖贴”中的活性炭是利用它能吸附大量潮湿的空气,为铁粉氧化提供条件;
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吸附;不可行;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①分析实验组4与对照组的数据可知,有食盐时,单位时间内温度上升较快,可说明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
故填: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
②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氧化钙等物质。
故填:;氧化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