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学法指导
1.自主说明藻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探究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合作学习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4.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目标
(一)、自主探究
考点一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___________,少数种类生活在___________陆地上。
结构特点:大多为____________个体,少数为_____________个体,无__________分化,细胞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色素。
存在的意义:浮游动物和某些鱼类的饵料,大气中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来源,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且分化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存在意义:是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种子植物
1)裸子植物
①适于干旱环境的特点:叶多呈________或鳞片状,_____________特别发达,根、茎、叶内有非常发达的_______组织。
②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包被。
2)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①主要特征:有真正的_______和_________,种子外面有_________包被。
②分类地位:是生物圈中_________________的植物类群,适应性最强,_________最分,分布极广。
考点二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以____________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皮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_________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可进行光合作用于;叶脉有_______各___________的作用。
重要结构:_________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 ”和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空气流动状况等。
对植物体的意义
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____。
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使植物体有效地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__的过程。
光合作用反应式及解读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反应式
①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②光合作用的应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部分能量转化成_________散失出去。
应用:
考点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组成成分。
2、自动的“ ”:绿色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平衡。
3、天然的“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通史提高大气的__________,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___循环。
、合作探究
观察叶片的结构
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你观察到叶片的哪些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①如何切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什么样的观察材料?______________。
②还有没有其它的切片方法?举例?
为什么每切一次要沾一次水?
盖片时要注意什么?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原理
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_。
淀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实验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分析:
为什么暗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前要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前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哪部分变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黑暗处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有一部分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水加热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原理分析:__________________能够释放二氧化碳,在没有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植物在光下无法合成淀粉。
实验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分析:
为什么把等量的金鱼藻放在甲乙两个大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烧杯中注入的液体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用漏斗将金鱼藻罩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玻璃管中的水一开始一定要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装置放在同一条件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熄灭的细木条放入玻璃管中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质疑
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本章的重点是什么?
你认为难掌握的内容是什么?
疑难反馈
【典例1】如图是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② B.③ C.④ D.①
【典例2】(2010·泉州中考)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瓶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_______。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_____
_____(气体),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
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_________。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本章你的收获是:
本章你的疑惑是:
达标测试
2011·聊城学业考)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和[ ]合称表皮,属于________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______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______中的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是通过[ ]_____形成的[ ]______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
(2011·日照模拟)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2济宁)小华用如图甲、乙两套装置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甲装置的水槽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里盛有等量的清水。小华把两套装置安装好后,密封,并立即把它们放在阳光下。两小时后,经检验发现两套装置里的叶片内部都含有淀粉,因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请你分析:
1)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图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甲装置里的叶片内也含有淀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乐山学业考)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了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请你用一个正确的式子表示出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三者同时进行
【典例2】(2011·滨州模拟)将如图平衡装置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出现的现象是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不好判断
(2010·潍坊学业考)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绿色植物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2011·潍坊学业考)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以下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
A.海带 B.水绵
C.发菜 D.蕨菜
(2010·济宁中考)第23届省运会将于2014年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各县市区均投入一定财力进行城市绿化。在移栽一些树木时,绿化工人往往去掉一些枝叶,个别还采取遮阳措施,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2011·潍坊学业考)培养在下列四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相同植物,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的应是( )
教学反馈:
附: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的是几种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___________类植物,这类植物中的_________是单细胞植物。
(2)A类植物已经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_______,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_,但B类植物的种子有______包被着,C类植物的种子是______的,没有______包被。
(4)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图中四类植物最高等的是_______,最低等的是_______。
2.(2011·长沙模拟)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请分析回答:
(1)制作菠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选取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2)他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一组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
A.5×、10× B.5×、40×
C.10×、10× D.10×、40×
(3)他观察到的上表皮是图中的__________(写编号)。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写编号)。
(5)他分别撕取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你估计气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贵阳模拟)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释放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
4.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相同的两株玉米甲、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两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请你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