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4-09 07: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 奇妙的生命现象
学法指导
1.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自主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合作探究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学习目标
(一)、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及常用方法是什么?
【典例】(2011·宿州模拟)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
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
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
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
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
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
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光实验的“假设” 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质疑
【典例1】(2010·十堰学业考)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典例2】(2011·广东模拟)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或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四)、疑难反馈:
归纳总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疑惑是:
达标测试
(1)(2011·湘潭学业考)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2)(2010·济宁学业考)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3)(2010·聊城学业考)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2011·聊城学业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5)(2010·宿州学业考)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6)(2011·潍坊学业考)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7)(2011·济宁学业考)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
A.20 ℃ 不充足 B.20 ℃ 充足
C.30 ℃ 不充足 D.30 ℃ 充足
(8)(2010·湘潭学业考)某课外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盆底有排水孔),分别装入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3块,每块马铃薯块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3块马铃薯块分别埋进小花盆的沙土中约5 cm深。
③把3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连续培植20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该实验中有_____组对照实验。
(2)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