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三至四年级学生形成“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冷热变化会导致空气流动,这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本课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来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对象的某些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本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认识到“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这一规律,并让学生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具体的解释。
【学生分析】
这一课是空气单元的第7课,在学生完全没有前面6课空气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较差的。而且《风的成因》是对第6课《我们来做“热空气”》中的研究结论进行延续和应用。“风的成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堂上要降低课堂难度,聚焦课堂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人为制造风了解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通过观察纸片在有无蜡烛的情况下的摆动状况,认识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通过课堂的模拟实验能解释大自然风的成因;
通过课堂实验,认识到大自然的秘密是可以进行研究的,可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过程中纸片的摆动,能理解冷热不同的空气在流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点火器、蜡烛、透明盒子、纸片、线、记录单。
教师准备: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课堂规则
(1)发言要举手;
(2)面向发言的人;
(3) 摇铃马上坐好,面向老师。
2.感受空气
谈话: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空气吗,它们会动吗,空气动起来会形成什么?
课堂教学
一、聚焦2分钟
1.有哪些制造风的办法
2. 用你手头的东西制造风,要让同桌感受到风。
板书:空气流动形成风
3.谈话:大自然中的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风的形成可能跟谁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二、探索(20分钟)
1.过渡谈话:有人说风的形成跟太阳有关,我们可以把太阳请到教室里面吗?
2.建立模拟实验:用蜡烛代表太阳
3.谈话:现在蜡烛周围有没有风,我们可以怎么看到风呢?
4.健全模拟实验:用纸片或烟来观察风
5.出示学具: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模拟实验
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好一个盒式蜡烛、一个点火器、风的形成装置
(2)静止1分钟后观看初始状态下,盒子内的纸片是否移动
(3)点燃蜡烛,放置在盒子内,1分钟后观看纸片是否流动。
(3)分析空气流动的成因。
(4)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减少走动或大幅度动作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
任务:1、未点燃蜡烛,内外温度是否一样,纸片是否摆动 2、点燃蜡烛,内外温度是否一样,纸片是否摆动
2.讨论。
(1)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你认为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汇报。
4.小结。
设计意图:本课的探究与上节课的实验内容有直接联系,引导学生从空气的冷热角度进行思考。本环节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来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对象的某些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本环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认识到“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这一规律,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1.谁能解释风是怎样形成的
2.晚上没了太阳,是不是没有风了
【板书设计】
风的成因
空气流动形成风
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冷空气流向热空气形成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