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选择题
1.我区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有利于提高水果的品质,富硒土壤中的“硒”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2.2019年意大利科学家首次测得氙-124的半衰期大约为年,氙-124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符号,原子序数54,相对原子质量为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氙-124原子的电子数为54 B.氙-124原子的电子数为70
C.氙-124原子的中子数为54 D.氙-124原子的质子数为70
3.2021年3月,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的碳含量进行了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约3200年左右。已知碳原子与碳原子互为同位素,则据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可确定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图为( )
B.
C. D.
4.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的是( )
A.甲、乙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丙、丁为同一种原子
5.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被预测为宇宙中第一个分子离子。已知氦为2号元素,那么一个( )
A.带1个单位负电荷 B.有2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是35 D.有4个质子
6.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7.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8.原子结构模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9.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0.某补铁剂富马酸亚铁颗粒的化学式为,其中Fe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11.如图是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Og
B.该原子的电子数为179
C.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18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克
二、填空题
1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稍微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__________;
(2)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
(3)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
13.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中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___________,现有和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我们把X和Y原子称之为___________原子。
14.、、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______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2H2和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1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__________。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___(可多选)。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深入
三、探究题
16.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甲:
(1)放射源 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 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 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 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的___.
17.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材料二】原子结构认识史: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伽利略观点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物体”,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比较牛顿和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外,还包括了________。
(2)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
A.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___。
A.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4)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四、简答题
18.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微粒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_______;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B
6.B
7.C
8.D
9.A
10.C
11.A
12. 原子核质量很大
13. 32 是 质子数相同 同位素
14. 中子 小于
15. 电子 ② ABD
16. (1)不会;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C
17. 静止的物体 C D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质疑;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等合理即可)
18. AD Si2- 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