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恢复生态自然”。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烟火 B.循环利用
C.节约用水 D.禁止燃放爆竹
2、2021年2月,驻马店市驿城区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阶段,在赛事所使用的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金银铜牌 B.陶瓷餐具 C.塑料水瓶 D.纯棉毛巾
4、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可燃冰”容易保存 B.甲烷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C.“可燃冰”其实就是一种气体 D.“可燃冰”是纯净物
5、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C.生石灰当干燥剂
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8、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9、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坚持节约用水 C.大力植树造林 D.用餐光盘行动
10、下列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PM2. 5 D.氮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10月1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2021)”在城市绿心活力汇举行。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和天然气。
(2)论坛介绍绿心公园多处屋顶粘贴了柔性光伏,每年可发电46万度。除太阳能外,下列利用了新能源发电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风能发电
B.地热能发电
C.潮汐能发电
(3)论坛介绍将CO2渗透到水泥混凝土和砂浆中,与氢氧化钙反应达到永久固碳目的。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双面使用纸张 B.垃圾分类处理
C.自带布袋购物 D.多用一次性餐具
2、当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布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疾控专家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多通风、定期消毒等,人们在出门前、回家后可使用75%的乙醇溶液等消毒液对手部、衣物进行消毒。在使用75%乙醇进行消毒过程中,室内禁止大面积喷洒式消毒方式,要防止空气中浓度超过3%而发生火灾,如果喷洒浓度达到3%,衣服静电就可能引起燃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俗称酒精,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除了适当的节省石油资源,还有一个优点:___________。
(3)乙醇可以通过高梁、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资源。我们现在更多的在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如: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CO2的利用。
①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4、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1)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哪些?___________
(3)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下图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了热量,另一方面是______。
(2)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煤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烟尘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_____)
2、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这些合成材料的使用,让人类摆脱了依赖利用天然材料的历史(____)
3、棉花、羊毛、塑料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____)
4、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_____)
5、可用抽丝、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锂、锰两种金属用途很广。手机电池中存在 LiMnO2,已知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_________ (填字母):
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热能
(3)“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品名 豌豆黄
主要原料 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
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 _________ 三类营养素。
②“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贫血症 B 侏儒症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6)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填“大于”或“小于”)0.9%。若用该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配制500毫升(密度约为1g/ml)生理盐水,需要5%的氯化钠溶液 ____ 克。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在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另外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______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如果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______②_____。
(3)某同学用24.5g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最多可制取氧气质量为____克?
3、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处理2 000 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请回答: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常见塑料购物袋是由聚乙烯(化学式表示为(CH2CH2)n)加工而成的。
(1)聚乙烯是一种具有____(填“热固”或“热塑”)性的材料。
(2)聚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表达式为____。
(3)聚乙烯分子中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
(4)苯乙烯(化学式为C8H8)是生产另一种常用塑料﹣﹣聚苯乙烯的原料,苯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精确到0.1%)
5、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更多地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为从源头消除污染,生产、生活中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已知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_____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2)某火力发电厂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需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100g废气中含有1.6g二氧化硫,则处理1000g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______g.
(3)某工厂以流量10L/s(升/秒)排出含硫酸9.8%的工业废水,现向该废水中排入含氢氧化钠2%的工业废水,与硫酸反应后再排出,要使处理后的废水呈中性,则含氢氧化钠2%的工业废水的流量应为_____L/s(上述含酸废水和含碱废水的密度均近似为1g/cm3).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查阅资料)①氧化钙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②。
③
(1)请写出(查阅资料)②中X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同学甲认为采用燃烧法即可确定该气体的成分。点燃气体后用干冷的烧杯罩住火焰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该气体含有CO、CH4,此结论不严谨的理由是______。
(3)同学乙认为,若上图装置C中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则说明______。
(4)同学丙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______。
(5)同学丁认为,欲通过图中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_(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6)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______的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 装置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D 装置D增重3.6g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有______。
B 无明显现象 E 装置E增重4.4g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CH4)占绝大多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Fe2O3(红色)和CO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1)你认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2)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___(填“能”或“否”)。
(3)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此推断____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5)经过小组讨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禁止烟火可以防止爆炸等意外发生,不是恢复生态自然的内容,符合题意;
B、循环利用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不符合题意;
C、节约用水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
D、禁止燃放爆竹利于保护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是空气的污染物,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气的污染物,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选项正确,故选D。
3、C
【详解】
A、金、银、铜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不易保存,错误;
B、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正确;
C、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错误;
D、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属于绿色发展,正确。
B、使用一次性碗筷,会加大树木的砍伐,不属于绿色发展,错误。
C、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属于绿色发展,正确。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属于绿色发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干冰是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生石灰当干燥剂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故选C。
7、C
【详解】
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B、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汽车尾气中含由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C、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氢气而言,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选:C。
8、C
【详解】
A、乙醇比汽油更易完全燃烧,且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正确。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正确。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错误。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正确。
故选C。
9、A
【详解】
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B.坚持节约用水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D.用餐光盘行动能够不浪费食物,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故选A。
【点睛】
10、D
【分析】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PM2.5、PM10、一氧化碳。
【详解】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目要求;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目要求;
C.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目要求;
D.氮气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D。
【点睛】
二、填空题
1、
(1)石油
(2)ABC
(3)
(4)ABC
【解析】
(1)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2)
新能源有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故选ABC。
(3)
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4)
A. 双面使用纸张,利于节约资源,正确;
B. 垃圾分类处理,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正确;
C. 自带布袋购物,利于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正确;
D. 多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约资源,错误。
故选ABC。
2、
(1)
(2)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分析】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主要造成空气污染等。乙醇俗称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
乙醇(C2H5OH)中含有C、H、O三种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
乙醇比汽油更容易完全燃烧,且不会生成氮的氧化物等,故乙醇汽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
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点睛】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以及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和炭粒、尘粒等。
3、
(1)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泛)
(2) BD
【解析】
(1)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泛)。
②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①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种类不变,故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正确;
C.分子原子永远在不停运动,错误;
D.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BD。
4、
(1)不可再生
(2)等质量的甲烷燃烧产生的CO2少,产生的热量高
(3)
【解析】
(1)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
由图一可知,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天然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小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由图二可知,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更多,故填等质量的甲烷燃烧产生的CO2少,产生的热量高;
(3)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则化学方程式为;
5、
(1) 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 混合物 ABD
【解析】
(1)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铜片的温度太低,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故填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了热量,另一方面是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水下的白磷不能燃烧,故填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
①由图可知,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即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其中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后分别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两种物质都是空气的污染物,同时煤燃烧还生成一些烟尘污染空气,故填ABD。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2、错误
【详解】
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填:错误。
3、错误
【详解】
棉花、羊毛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错误。
4、正确
【详解】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故正确。
5、正确
【详解】
羊毛纤维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正确。
【点睛】
四、计算题
1、C +3 B 无机盐 D AD B ③②①④ 小于 90g
【详解】
(1)A 青花瓷盘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A错误;
B 纯棉毛巾是由天然材料制成,故B错误;
C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C正确;
D 青铜古剑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D错误。故选C。
(2)Li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已知锂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B;
(3)①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
②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故选D;
(4)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AD;
(5)A 节约纸张符合低碳理念,故A正确;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B错误;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低碳理念,故C正确;
D 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符合低碳理念,故D正确。故选B;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增大,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即小于0.9%;设:需要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x=500g×0.9% x=90g。
2、
(1)高锰酸钾4
(2) 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 操作简单,安全
(3)设最多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答:最多可制取氧气9.6g。
【解析】
(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高锰酸钾;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不需要解热,节约能源;②操作简单,安全;
(3)
解析见答案。
3、 (1)酸雨;(2)1.6%
【详解】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形成酸雨;(1)设废气中SO2的质量为x。反应所用CaCO3质量:62.5 t×80%=50 t
200 128
50 t
,=32 t
答: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1.6%。
4、(1)热塑(2)28n(3)6:1(4)92.3%
【详解】
(1)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属热塑性塑料;
(2)聚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8n;
(3)聚乙烯分子中C:H= =6:1;
(4)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92.3%
5、煤 31.25 40
【详解】
(1)由于煤中含有硫,所以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引起酸雨,根据图示,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非常少,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却很多,所以煤燃烧比天然气燃烧更容易产生酸雨;
(2)需处理的1000废气中含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00g×1.6g/100g=16g
设处理这些二氧化硫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2CaCO3 + 2SO2 + O2= 2CaSO4 + 2CO2
200 128
x 16g
解得x=25g
所以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25g÷80%=31.25g
(3)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硫酸的废水至中性,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废水的硫酸完全反应。
以一秒钟的流量计算,含酸废水的质量为10L×1000mL/L×1g/mL=10000g,其中硫酸的质量为10000g×9.8%=980g,设中和980g硫酸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98 80
980 x
解得:x=800g
所以需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0g÷2%=40000g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40000g÷1g/mL÷1000mL/L=40L
即含氢氧化钠的废液的流量应该为40L/s;
五、实验探究
1、H2O(本小题写名称不得分) 只含有甲烷,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气体中至少含有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 丙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B、C 爆炸(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CO2和CH4(或二氧化碳、甲烷,只答一种不得分)
【详解】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中,反应前1C,4H,4Cu,4O,反应后1C,4Cu,2O,2X中含有4H,2O,X的化学式为H2O;
(2)点燃气体后用干冷的烧杯罩住火焰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有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有氢元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反应物中有碳元素。但不能得出该气体含有CO、CH4,因为只含有甲烷,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有相同的现象;
(3)同学乙认为,若上图装置C中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则气体中至少含有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
(4)同学丙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丙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5)同学丁认为,欲通过图中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B、C间再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装置,吸收掉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分,才能证明含有CH4;
(6)该装置存在着爆炸的重大安全隐患,因为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如果混入空气,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A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B中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有的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尽;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还原性气体有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装置D增重3.6g,说明生成水3.6g;装置E增重4.4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36,由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 + 2O2CO2 + 2H2O可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也是44:36,所以还原性气体是甲烷,则原气体是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物。
2、丙 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 否 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产生干扰 丁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
猜想与假设:(1)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会从澄清石灰水中携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水的检验;
(3)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检验产生干扰;
(4)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生成了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说明丁同学猜想正确;
(5)反应可能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