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19 06: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食欲不振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2、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有关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个臭氧分子:2O
C.酒精的化学式 D.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B.霉变的食物经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D.植物的叶子边缘发黄、易倒伏,应施用氮肥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使油和水不再分层,乳化后所形成的溶液稳定性增强
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
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后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 乙醇 C2H5OH B.金刚石 石墨 C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水 H2O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属于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分类不一致的是
A.NaOH 烧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2CO3 纯碱 碱 D.C2H5OH 酒精 有机物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因为氧气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因为酒精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于消毒
D.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
10、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铁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氧原子________
(2)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3)4个铁离子________
(4)+1价的钠元素_______
(5)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
2、 “常态防疫从我做起”。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1)医院对新冠疫情中的隔离病房进行消毒时,常常用到过氧化氢溶液,喷洒后可以闻到消毒剂的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Cl2可用于生产“84”消毒液,其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使用酒精消毒液时要注意安全,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根据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 (填序号)容器不能用来盛装过氧乙酸。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玻璃容器
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为5G助力。使用人造金刚石薄膜做基体材料,是未来芯片研究的发展方向,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2)碳酸钙是一种常用补钙剂,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3)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4)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等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
(3)小华洗碗时发现铝盆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由于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C2H5OH)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6)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
(7)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
5、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醇C2H5OH俗称___________,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做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食用蟹黄汤包时蘸上香醋(_____)
2、酒精、纯碱都属于有机物(____)
3、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_____)
4、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能维持人体恒定的体温(____)
5、CH4、C2H5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可燃冰”样品,取100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甲烷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求该“可燃冰”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可能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属于_____(填“有机”“无机”)化合物。
(2)“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
(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元素。
(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片。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宇的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___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2)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在医疗上可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过多症,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同时,医生建议患有胃贵疡的患者不宜过多服用。
(3)生活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请计算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4、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后来专家说75%酒精能有效的预防病毒,但是消灭不了病毒,医学上酒精消毒是让细菌的胞膜脱水死亡,消灭的是细菌,而病毒是没有胞膜的,蛋白质变性需要理化干预,比如说高温可以把鸡蛋煮熟就是最简单的变性
(1)请写出酒精的化学式
(2)既然酒精消灭不了病毒,那聪明的你有什么办法消灭病毒吗,并写出他说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某人有500g质量分数为99%的酒精,现在需要把它配成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需要加多少水。
5、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选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黄酮素含有____种元素,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填最简比)。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 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_______ 含有铵盐
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填一种试剂的化学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
(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
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
(实验步骤)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
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③接通电源,用热电阻丝点燃残渣。
(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浑浊,气球变大。
(实验结论)霾中含有黑碳。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_______。
活动三:查阅资料,霾中还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还有______。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
项目 雾霾频发的成因 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 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
① 能源结构不合理 推广太阳能发电 人工降雨
② 烧散煤取暖 集中供暖 向空中或地面洒水
③ _______ 推广新能源汽车 私家车限号出行
(检出进度)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_______。
2、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一、蔗糖的工业制备: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A名称是 ________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 ___________ 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实验室进行操作C时,需将蔗糖溶液放在 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加热蒸发得到蔗糖固体。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 ___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蔗糖组成探究
(资料卡片)
①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先合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烟灰可能的作用为 ___________ 。
(成份探究)
蔗糖可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1:点燃蔗糖与烟灰混合物,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则蔗糖含有 __________ 元素。
实验2: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蔗糖含有 ____________ 元素。
实验3: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蔗糖,容器内壁也出现水雾,则蔗糖还含有 _________ 元素。高温加热后产生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点燃,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的白色固体是 _____________ 。
(计算验证)
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34.2g蔗糖,加入少量烟灰点燃,测得生成52.8 g CO2和19.8g H2O。则34.2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
①碳为 _______ g,②氢为 _________ g,③氧为 _________ g。
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 _______ (选填字母)。
AC6H5NO2 BC6H12O6 CC12H22O1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人体缺钙易引发儿童得佝偻病,老年人得骨质疏松,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缺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2、C
【详解】
A、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为:,故A选项错误;
B、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所以臭氧的化学式为:O3,表示几个分子即在该物质的化学式前放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故B选项错误;
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故C选项正确;
D、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值在后,正负号在前,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所以钠离子符号正确的写法为:Na+,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耐热性,经蒸煮后不可以继续食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选项C符合题意;
D、钾元素可促进植物茎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缺钾会导致植物叶子周边发黄,容易倒伏,因此应施用钾肥,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滴加水的试管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滴加稀盐酸的试管中,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观察到试管中氢氧化钙溶解,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碳单质,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水,其化学式为:CO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A。
6、D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丙为甲醇,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D、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均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电光源,如:制作霓虹灯等,选项A正确;
B、氧气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选项B正确;
C、酒精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选项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2O
(2)3SO2
(3)4Fe3+
(4)
(5)CH4
【解析】
(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填:2O;
(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故填:3SO2;
(3)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铁离子可表示为4Fe3+,故填:4Fe3+;
(4)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故+1价的钠元素表示为,故填:;
(5)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
(1)分子不断运动
(2)NaCl
(3)
(4)AB
【解析】
(1)
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因此喷洒消毒剂可以在医院问道消毒剂的气味;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
(3)
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在使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火源,化学方程式为:;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和铁排在氢的前面,活动性比氢强,因此铝和铁能够与稀酸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铝制容器和铁制容器盛装过氧乙酸,故选AB。
3、
(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aCO3+2HCl=CaCl2+H2O+CO2 ↑
(3)C2H5OH+3O22CO2+3H2O
(4)MgO+CO2=MgCO3
(5)ab
【解析】
(1)
金刚石与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碳酸钙和胃液中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常用补钙剂,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
(3)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故填:C2H5OH+3O22CO2+3H2O。
(4)
氧化镁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镁,故填:MgO+CO2=MgCO3。
(5)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不是着火点,错误。
故选:ab。
4、(1)
【分析】
(1)
患佝偻病是因为人体缺乏钙元素。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该元素,故填:Ca。
(2)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故填:用锅盖盖灭。
(3)
铝盆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由于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6)
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故填: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7)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O2和H2O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可隔绝铁制品与氧气、水接触,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喷漆等,故填:O2和H2O;喷漆(合理即可)。
5、
(1)
(2) 酒精
【解析】
(1)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做燃料,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食用蟹黄汤包时蘸上香醋能食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此说法正确。
【点睛】
2、错误
【详解】
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是有机物;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无机化合物。
3、错误
【详解】
二氧化硫气体有毒,不能熏蒸馒头,错误。
4、正确
【详解】
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故填:正确。
5、正确
【详解】
CH4、C2H5OH 都含碳元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点睛】
四、计算题
1、
(1)有机物
(2)解:设样品中甲烷的质量为x
x=12.8g
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可燃冰”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2.8%
【解析】
(1)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
(2)
见答案。
2、(1)维生素C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6:8:6=3:4:3。
(3)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4)由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可知,每片质量为100mg,含“Vc”不少于10%,即每片至少含“Vc”的质量为100mg×10%=1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的片数为:60mg÷10mg=6片;每日3次,故每次至少服用6片÷3=2片。
【详解】
见答案。
3、D NaHCO3+HCl=NaCl+H2O+CO2↑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理饮食,灭火的原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选D。
(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3)水汽化吸热,能使可燃物的温度下降。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7:16×3= 7:4。
4、(1)C2H5OH;(2)高温消灭病毒,物理变化;(3)160g
【详解】
(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2)可以通过高温的方式,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500g×99%=(500g+)×75%,解得=160g。
答:需要加入水160g。
5、 (1)有机 (2)3,3∶2 (3)81.1%
【详解】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
(2)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个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则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3:2;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1.1%。
五、实验探究
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aCl2或Ba(NO3)2 霾中可能有不溶性的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也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Pb、Hg 汽车尾气排放 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
【详解】
活动一:实验准备:
要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铵根离子会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故填: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含有铵盐
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BaCl2或Ba(NO3)2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
活动二:交流研讨:
根据题目给出信息,霾中可能有不溶性的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也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结论不可靠。
活动三:Al、Na、Zn、Pb、Hg、Cd中除Cd以外,Pb、Hg都是有害元素。
能力发展:
汽车尾气排放会造成霾。
检出进度:
根据题目中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出,活动一中探究了铵盐和硫酸盐是否存在,活动二中涉及了是否含有黑碳和不溶性有机物是否存在,活动三中涉及了金属元素,依据题干,未探究的是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
【点睛】
注意题中所给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检验铵根离子采用跟熟石灰研磨是否有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方法,检验硫酸根离子则向溶液中滴加钡盐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2、过滤可将难溶固体和液体分离,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活性炭 蒸发皿 较多量固体(或剩余少量溶液) 物理 催化 氢(H) 碳(C) 氧(O) 碳酸钙(CaCO3) 14.4 2.2 17.8 C
【详解】
试题分析:一、过滤引流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色素异味;蒸发操作中,将液体放入蒸发皿内,随水分的蒸发,蔗糖固体析出,此过程中无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则蔗糖含有氢元素。取下烧杯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蔗糖含有碳元素;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蔗糖,容器内壁也出现水雾,则蔗糖还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
①碳元素的质量:52.8g×{12÷44×100%}="14.4" g;
②氢元素的质量:19.8g×{2÷18×100%}= 2.2g
③氧元素的质量:34.4-14.4 g-2.2g =17.8g
碳原子的个数:144÷12=12;氢原子的个数:22÷1=22;
氧原子的个数:178÷16≈11;故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考点:水的净化与分;物质组成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