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9 07: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列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字词,疏通文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探究与交流,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移山的态度,理清文章脉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字词,疏通文意,感受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人物对移山的态度,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以题激趣。(约 3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PPT出示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教师重新设计题目板书。
愚公渺小,而山实在是太大了,老师这样板书你们认同吗?
如此渺小的愚公,却要移大山,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故事,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本(约10分钟)
1.介绍作家、作品(约 1 分钟)
(PPT展示下文,由学生结合自己预习资料进行介绍)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2.掌握字词 (约2分钟)
检查预习,通过开火车读、抢答读等方式检查重点字音。
冀(jì) 塞(sè) 迂(yū) 汝(rǔ) 曾(zēng) 魁(kuí) 诸(zhū)
渤(bó) 遂(suì) 荷(hè) 箕(jī) 畚(běn) 龀(chèn) 孀(shuāng)
匮(kuì) 亡(wú) 朔(shuò) 厝(cuò) 雍(yōng) 陇(lǒng)
3.初读课文。(约5分钟)
(1)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再由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点名不同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指正点评。
4.整体感知(约2分钟)
问题:通过朗读,请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坚持不懈要移走挡住道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命大力神成功搬走了二山。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约10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尝试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引导疏通重点句子含义。(PPT 展示重点字、词、句,教师引导,理解疑难字词)
1.重点实词
惩:苦于。
毕:尽、全。
许:赞同。
龀,换牙。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易:更替。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通假字
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甚矣, 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3.一词多义
且: A.将近; B.况且。
固: A.本来; B.顽固。
献: A.提出; B.奉献。
曾: A.甚至; B.竟然。
惩: A.苦于; B.惩罚。
4.古今异义
阳 古义: 山之南, 水之北。 今义: 太阳。
阴 古义: 山之北, 水之南。 今义: 阴天。
指 古义: 直。 今义: 手指。
曾 古义: 连……都…… 今义: 曾经。
荷 古义: 肩负、扛。 今义: 莲。
毛 古义: 草木。 今义: 毛发。
5.特殊句式
a. 甚矣, 汝之不惠。 (倒装句)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
6.指导朗读
根据理解,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四)交流探究,理清文脉 (约15分钟)
1.“山”是什么样的山?
明确:
(1)数量:太行、王屋二山;
(2)大小:方七百里,高万仞。
(3)位置: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4)困境: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人”是什么样的人?
思考:文中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主要人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
(1)数量:有五人。
(2)人物: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3)人物特征:愚公(年且九十),智叟(叟:老头),遗男(始龀:七八岁);
3.“事”是什么样的事?
(1)面对这样的山,主人公要做什么样的事?
明确:愚公决定:移山。
(2)愚公如何移山的,容易吗?
明确:山之大---方七百里,高万仞;
人之少---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移之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结论:移山任务异常艰巨。
4.“态度”是什么样的态度?
(1)任务如此艰巨,文中人物对移山的态度都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
1>智叟: “笑”,轻蔑讽刺;
2>其妻: “疑”,疑问担心,但也支持;
3>其子孙:“许”,赞许;
4>遗男: “跳”,高兴、乐意,人小志气大;
5>重点分析智叟的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处于关心而献疑,智叟是有意挖苦和嘲讽而质疑。
(2)同学们,根据大家的态度,请看我们的板书,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明确:智叟和大家态度不同,不应和大家站在同一边。
(3)看来大家对移山的态度有所不同,你能分下类吗?
明确:
支持派: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
反对派:智叟。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根据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态度,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约2分钟)
1.结合本课板书,请学生尝试总结。
2.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2)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请根据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的对话,体会其背后的心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体会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以神话结尾背后的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树立远大志向,培养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体会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
2.难点:分析课文以神话结尾背后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设疑激趣(约 3 分钟)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那老师给大家放首歌来听听。(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 歌曲)。
大家已经听出来歌中唱的愚公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 愚公精神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愚公做移山这么艰巨的任务,有人认为“愚公不愚”,精神可嘉,值得学习。而又有人认为“愚公确愚” ,做法很蠢,为什么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愚公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小组辩论,评价人物(约 7分钟)
那么,愚公究竟愚不愚呢 现在我们把小组分成两派,一个是愚派,一个是“不愚派”,我们进行一个小型辩论赛。
明确:此环节不设定标准答案,旨在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散思维,训练表达,可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三)深入文本,挖掘精神(约 20 分钟)
1.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约 5分钟)
大家讨论的很激烈,而且都有理有据,那么,愚公到底“愚”吗?与之对立的智叟到底“智”吗?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一下。
明确:同学们,我们回归文本本身来看,“愚”者称“公”,而“智”者却叫“叟”,“公”是老公公,“叟”是老头子,文字上的微妙含义早已不言而喻,作品实则是一种反讽的手法,早早暗含了人物形象的指向:实则,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探讨交流,体悟精神 (约 10 分钟)
(1)同学们,既然愚公不愚,而是大智若愚,那么,“愚公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师生通过探讨交流,领悟愚公精神。)
①愚公年近九十,他自知到生命尽头也无法完成,却仍然要做,他为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为后人造福,这种献身利人的精神难能可贵,非但不愚,实乃大智。
②愚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不畏艰难、想他人不敢想、行他人不敢行的勇气着实不可多得,实乃大勇。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愚公不畏世俗之见,与自然搏斗,立志移山,造福世人。一位老人还有此等壮心,这种精神的冲击力多么鲜明。
④如此艰巨的任务,愚公从未想过放弃,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挖山不止的精神是光灿夺目的。
(2)那么,“智叟不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安于现状---消沉;
胸无大志---无志;
鼠目寸光---鼠目;
自作聪明---实愚;
3.神话结尾,背后有义 (约 5 分钟)
(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是虚构的,不是现实的,也不是历史的,是想象的。无限的人力胜过有限的山,这是一种情感、意志,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作者在最后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以,最后,以帝感其诚的方式成功移走了大山。
(2)探讨交流:愚公的胜利是在实践还是在精神?
明确:结局并没有把愚公子孙无穷的理论付诸实践,这说明作者意识到愚公移山的壮志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显然,故事的主旨并不在于移山的实践,而在于移山的意志精神。因此,愚公的胜利,不在实践,而在感人至深的精神,我们应学习的也应是愚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立志高远、敢于斗争、持之以恒、挖山不止的精神。
(四)联系现实,升华思想 (约 8 分钟)
1.愚公年迈还有此等壮心?我们正值最美年华,是否更应立起鸿鹄之志?结合自身,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发扬愚公精神?
明确:进一步体悟愚公精神的内涵,激励学生立青云之志,不怕困难, 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自强不息。
2.赏读钱梦龙写的关于《愚公移山》的一段文言文,教师作旁白,女生当作“生甲”,男生当作“生乙”,共读《新愚公移山》。
生甲掩卷而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而身先死,焉能自享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故以利己之心观之,必谓愚公为不惠;若以利人之心观之,则愚公实大智大勇之人也。”生甲亡以应。生乙复曰:“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若我十亿中国人,人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而不富?”生甲动容曰:“善哉,君之所言!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明确:若我十亿中国人,人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而不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发扬愚公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结束,以期达到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作业布置 (约 2 分钟)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