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济南版 七年级下
本节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2、阐明气体扩散的原理;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验证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
钟都无法生存。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十几秒钟,你可能就会感到胸闷、头晕。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
新知讲解
探究主题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4
5
6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道
肺
气体进出通道;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气体交换 的场所
新知讲解
鼻腔 : 呼吸的起始器官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
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
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
血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有清洁、湿润、温暖 空气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新知讲解
咽 :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思考:我们提倡“食不言”,为什么?
新知讲解
喉——呼吸和发声的器官
新知讲解
声带位于喉腔中部,有声带肌、声带韧带和黏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两片声带之间有一个狭长的裂口,叫做声门裂。当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呼出的气体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弛的程度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相关链接
人怎样发声
新知讲解
由许 多 C 形 软骨构成,使气体通畅;(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沾附灰尘形成痰液,依靠纤毛的单向摆动向上推至喉部咳出体外)。
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
新知讲解
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 .
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 ,各由 ______层上皮细胞组成。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 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
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多
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薄
一
新知讲解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呼吸道处理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 。
习题训练
例题1.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⑥嗅细胞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B
【点拨】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③鼻粘膜,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和纤毛、⑤鼻毛。
新知讲解
探究主题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新知讲解
胸廓是由肋骨、胸骨和脊柱围成的笼状支架。胸廓与膈围成的空腔叫做胸腔。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起着支持和保护心脏、肺等内脏器官的作用。
相关链接
胸廓与胸腔
合作探究
演示实验
模拟呼吸运动
目的要求:
概述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材料器具:
肋骨和胸骨运动模型,软尺,钟罩,Y 形玻璃管,橡皮塞,橡皮膜,气球。
方法步骤:
1. 演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
(1)当肋间肌舒张时,模型处于 A 状态。测量从“脊柱”
合作探究
到“胸骨”的距离,
并做记录。
(2)用手固定住“脊柱”,当肋间肌收 缩 时, 模 型 处于 B状态。观察“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并做记录。
合作探究
方法步骤:
2. 演示膈肌舒缩引起胸腔容积改变的模型
一只手拿着模型,另一只手向下拉模型底
部的橡皮膜 ( 表示膈肌收缩 ),然后逐渐松开橡皮膜 ( 表示膈肌舒张 ) , 观察气球
( 表示肺 ) 的变化。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合作探究
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此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新知讲解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时其气压就会变低,体积缩小时其气压就会增高。气体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
相关链接
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习题训练
例题2.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右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左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右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C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左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舒张,膈顶部上升;右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可见只有C与图示表述相符合。
探究主题三:人体的气体交换
合作探究
描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材料器具:
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弯导管,细木条,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骤:
1.取4个集气瓶,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通
分组实验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目的要求:
合作探究
2.取甲、乙两集气瓶,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3.将丙、丁两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导致于水槽中。
合作探究
将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待用,用此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合作探究
4.向甲、丙两集气瓶内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合作探究
5.向乙、丁两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
合作探究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气体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合作探究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习题训练
例题3.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因气体扩散作用而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点拨】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图示①是外界气体进出呼吸道;②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互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课堂总结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道
肺
1.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2.呼吸道的功能是( )
①进行气体交换②温暖吸入气体③清洁吸入空气④气体进出通道⑤湿润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B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能清除空气中的全部有害物质
B.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支气管壁很薄,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呼吸时,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
4.下列器官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是( )
A.咽、小肠
B.肝、肺
C.大脑、胃
D.肾脏、睾丸
B
A
5.据资料显示,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D.冬天,当空气经过呼吸道时,会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6.人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呼吸道各结构有骨或软骨做支撑保证气流通畅
B.喉既属于人体呼吸道的一部分,也属于消化道的组成
C.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D.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气管
A
B
课堂练习
7.“挖鼻孔”会导致鼻黏膜损伤,鼻粘膜的作用是( )
A.能形成“痰” B.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D.温暖、湿润、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
8.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饭大声说笑会呛着是吞咽时软腭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的
B.鼻黏膜和气管内壁上的腺细胞对吸入的空气都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作用
C.膈肌和肋间肌的舒张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被吸入
D.人工呼吸有效的表现是患者胸廓随着每次吹气而起伏,且吹气后气体能从口部排出
D
D
课堂练习
9.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10.吸烟时,烟草的烟雾被吸入肺内,来自烟雾的焦油积累在肺内,妨碍肺的正常工作。下列属于肺功能的是( )
A.运送含氧丰富的血到身体各部分
B.将吸入空气中的氧传递到血液
C.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到零
D.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D
B
课堂练习
再 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案
课题 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章 2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2、阐明气体扩散的原理;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验证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及科学实验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记忆、合作、交流、识图、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自身健康,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确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2、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原理。
【教学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2、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 呼吸系统组成器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其余器官共同组成气体进出的通道,合称________________。2.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主要表现在鼻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上,其中鼻毛的作用是___________,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咽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系统的共有器官,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通道,两者能否同时通过?__________。4. 发声器官是__________,由呼出的气流冲击_________而产生。5. 由于气管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支架,从而保证了气体的畅通。6.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7. 呼吸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从而完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 将手按在自己的胸骨或肋骨处,进行深呼吸,仔细体会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吸气时胸廓__________,呼气时胸廓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 小组成员合作总结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是怎样完成的。2. 进行呼吸时,动力来源由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 人的呼吸系统的只要器官是( )A. 鼻 B. 喉 C. 器官 D. 肺2. 患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A. 鼻黏膜分泌黏液过多 B. 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痰液过多 C. 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 D. 声带充血肿胀3. 下列哪项不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A. 肺泡壁有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B. 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C. 肺泡外缠绕毛细血管 D. 肺泡外缠绕弹性纤维4. 呼吸运动的结果是实现了 ( ) A. 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B.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C. 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 D. 肺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5. 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B. 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C. 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D. 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6. 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成分如下表,对此说法正确的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甲79. 00%20. 90%0. 04%0. 06%乙79. 00%16. 30%4. 50%0. 20%A. 甲瓶中的气体是呼出的气体B. 人体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在组织细胞内C. 甲与乙相比变化最明显的气体是氧气 D. 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7. 肺泡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A.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高B.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低C.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高D.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低8.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A.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 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 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9.据资料显示,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D.冬天,当空气经过呼吸道时,会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1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饭大声说笑会呛着是吞咽时软腭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的B.鼻黏膜和气管内壁上的腺细胞对吸入的空气都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作用C.膈肌和肋间肌的舒张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被吸入D.人工呼吸有效的表现是患者胸廓随着每次吹气而起伏,且吹气后气体能从口部排出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 呼吸道
2. 阻挡异物 黏附灰尘和病菌 温暖寒冷的空气
3. 呼吸 消化 食物 气体 不能
4. 喉 声带
5. 骨和软骨
6. 呼吸运动
7.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吸气 呼气
8. 扩大 缩小
合作探究:
1.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2. 呼吸肌
课堂练习:
1、D 2、C 3、D 4、D 5、A 6、B 7、B 8、D 9、A 10、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神经系统
2. 人体呼吸系统组成是
A. 鼻腔和肺 B. 气管和肺 C. 呼吸道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
3.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表示呼气
B. 乙表示吸气
C. ①代表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D. 处于乙时,③表示的结构处于舒张状态
5. 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 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 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D. 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6. 血液流经下列哪个部位后氧气浓度会升高 ( )
A. 全身血管 B. 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C.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7. 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8 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 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是( )
A. 曲线A为平静状态
B. 曲线A呼吸频率较高
C. 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 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10. 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 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 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 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
二、综合题
11.甲图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乙图表示外界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了_____,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
(2)乙图中Ⅰ表示的物质是____;Ⅱ表示的物质是_____。
(3)乙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两个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运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_____。
(4)根据甲、乙两图,肺泡中的氧气透过____壁和_____壁(按顺序填写)进入血液,这个过程氧气穿过____层细胞。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按相反的方向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12.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1)图一中的A指的是_____,图二所示曲线中的_____段表示人体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处于_____状态,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_____,气体被吸入。
(2)图三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产生的部位是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含量增加。
(3)图三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
13.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血管与组织细胞交换的A是______,该血管的特点是血管壁由______构成,因此有利于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气体交换。
(2)C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C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中被______吸收,C要到达脑细胞供能,至少要经过心脏______次才能运输到脑细胞。
(3)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D等废物,它们随血液进入肾脏,通过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14.如图表示人体呼吸与营养物质消化过程示意图,图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请你回答:
(1)在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指的是_____,B物质指的是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物质在肺泡处发生了交换,这时流经此处的血液发生的显著变化是由_____血变成了_____血。
(3)完成图中①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
(4)C物质进入乙细胞后,一部分转化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可在B物质的参与下进行_____,并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气体麻醉剂的作用对象是人体的神经系统。气体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意识、痛觉等各种感觉和神经反射暂时消失,达到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气体麻醉剂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经过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麻醉剂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起到麻醉的作用。因此不直接参与上述麻醉过程的是消化系统。故选A
2.【答案】C
【解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另外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所以呼出的气体会变的温度升高、水分增加.
4.【答案】D
【解析】A、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A正确。B、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B正确。C、①气管有清洁吸入的气体的作用,C正确。D、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处于乙时,③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 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
6.【答案】D
【解析】通过体循环,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会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处,浓度会升高,故选D。
7.【答案】D
【解析】A、肺泡壁以及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Ⅰ和Ⅱ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C、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该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
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而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道作用无关。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故选A。
9.【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曲线A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频率较低,B错误;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C错误;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①是红细胞,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②是血浆,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①和②的成分完全不同,A错误;
B、在物质交换的同时,发生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因为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内的氧气浓度。所以氧气由血液再到组织。由于同样的原理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所以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气体。B正确。
C、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C错误;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从细胞向外扩散,B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②处, D错误;
11.【答案】肺泡 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① 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2
【解析】(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
(2)在当血液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中的氧气高于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是A氧气就由肺泡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B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Ⅰ代表氧气,Ⅱ代表二氧化碳。
(3)呼吸运动包括四个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例如图乙中的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例如图乙中的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数目很多,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12.【答案】膈肌 b﹣c 收缩 减小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气 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解析】(1)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中A是膈肌,把胸腔和腹腔隔开,膈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增大或缩小。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骨间的肌肉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降低,低于外界气压,于是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过程与之相反。图中a-b、c-d廓容积缩小,代表呼气过程;b-c段气胸廓容积扩大,代表吸气过程。
(2)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3.【答案】二氧化碳 一层上皮细胞 消化 2 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1)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在①处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肺泡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是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物质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2)血液中的C营养物质来自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C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C营养物质首先汇集到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部,再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因此C营养物质至少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
(3)除A二氧化碳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水、无机盐、尿素等许多其它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尿是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
14.【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静脉 动脉 小肠 呼吸作用
【解析】图示表示了“人体呼吸与营养”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由箭头方向可以判定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①是消化、②是吸收。
(1)由箭头方向可以判定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2)图中A、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①消化、②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4)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转化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在氧气物质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