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学情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学情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0 21: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学情检测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共16题;共48分)
1.(2021八下·长兴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坏境至关重要,破坏树皮会导致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  )
A.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2.(2021八下·滨江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B.竹子的茎秆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没有形成层
C.叶脉与茎中的筛管上下相通,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有机物
3.(2021八下·浦江期末)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髓 D.形成层
4.(2021八下·浦江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本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5.(2021八下·拱墅期末)用小刀割破橡胶树的树皮,白色胶乳就会流出,白色胶乳是(  )
A.从①中流出的有机物 B.从②中流出的有机物
C.从①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 D.从②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
6.(2021八下·嘉兴期末)水稻是本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的茎会不断加粗
B.我的茎属于木质茎
C.我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D.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作为营养
7.(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8.(2020八上·宁波月考)某同学家中有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受伤的树皮的运输水分能力更强了
B.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C.果实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9.(2020八上·宁波月考)用序号排列出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行的正确途径是(  )
①土壤溶液
②根内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植物体其他各部位
⑤根内多层细胞
⑥茎内导管.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③⑤②⑥④ D.①⑤③②⑥④
10.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  )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11.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B.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是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叶导管
C.大多数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所以能够逐年加粗
D.掐断的植物茎上表面会从筛管渗出很多汁液
13.树洞画女孩王月创作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14.(2020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15.(2020·滨江模拟)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16.(2020八下·下城开学考)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树皮上会长出“节瘤”,影响植物的生长。“节瘤”的产生部位及与“节瘤”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铁丝上方 阻断了木质部中导管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B.铁丝上方 阻断了韧皮部中筛管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C.铁丝下方 阻断了木质部中筛管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D.铁丝下方 阻断了韧皮部中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
17.(2022八上·慈溪竞赛)某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吸水的条件及运输情况,选用一枝多年生的樟树幼嫩枝放入红墨水中进行如图的实验;
(1)几小时后,横切植物的茎中变红色的部位是图中的    (填序号)。
(2)再取不同位置的茎横切,发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红色越浅,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一般选取枝叶茂盛的枝条,这是为了增强植物的    。
18.(2022八上·奉化期末)我们经常看到用吊针给树木导管输送营养液的现象(如图),这导管主要给树木输送   和   。
19.(2021八下·吴兴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将带叶的枝条下端用刀片削成平整的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20.(2020八上·慈溪月考)植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植物体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散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当根毛区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会先后进入根部、茎部导管向上运输,导管位于   。
(3)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较快,该期间水稻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21.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22.(2020·嘉兴)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4分)
23.(2021八下·浦江期末)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
(3)预期的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连接)。
24.(2020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他发现有些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那么什么情况下月季在茎折断后还能成活?经查阅资料后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 断后成活与否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小科为了验证猜想,将生理状况相似的 20 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处理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其中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 处韧皮部环割 B 处韧皮部环割 A 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 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第五组月季不作处理是为了作为   ;
(2)开始实验几天后,第四组和第二组月季开始相继死亡,其原因分别是:   。
25.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秤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见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g 66g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 80g 78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g 150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g 137g
(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   (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选填“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
26.(2020八下·仙居期末)如图甲是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一般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
(2)此实验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的现象,还可能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这种生理活动是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C
7.【答案】A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D
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B
17.【答案】(1)②(2)自下而上(3)蒸腾作用
18.【答案】水分;无机盐
19.【答案】(1)木质部(导管)(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20.【答案】(1)大于(2)木质部(3)蒸腾
21.【答案】有机物;上
22.【答案】(1)叶绿体(2)筛管
23.【答案】(1)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叶片的数量(3)A>B>C
24.【答案】(1)对照组(2)第四组月季死亡原因是所有叶片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第二组月季死亡原因是有机物不能输送到根,根缺少营养而死亡
25.【答案】(1)增加(2)没有(3)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
26.【答案】(1)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2)光合作用(3)木质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