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综合学情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综合学情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0 22: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综合学情检测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22九下·杭州月考)樟树是杭州市市树,如图为樟树叶和茎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①和④
B.⑤吸水膨胀会导致气孔失闭,进而影响樟树的生理活动
C.樟树的茎 能逐年增粗,是因为⑨的作用
D.可以利用⑦制造木制家具
2.(2022七上·滨江期末)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专门生长在盐碱地的品种,耐盐度可达到6%~7%,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属于裸子植物
B.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C.所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D.根从土壤吸收的无机盐由营养组织输送
3.(2021八上·余姚期末)根将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A.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导管
B.导管→土壤溶液→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根毛细胞
C.土壤溶液→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根毛细胞→导管
D.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导管
4.(2021·鄞州模拟)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5.(2021九上·金华期中)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给果树滴输水和无机盐,则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部位(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髓
6.(2021七上·江北期中)豇豆的茎,虽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它的茎却又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它的茎属于(  )
A.缠绕茎 B.匍匐茎 C.攀援茎 D.直立茎
7.(2021七上·杭州期中)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跟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B.C.D.
8.(2021九上·西湖月考)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
C.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9.(2021九上·杭州开学考)下列是有关记载、成语或俗语和相应的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太阳
B.“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釜底抽薪”---通过隔绝空气的方法进行灭火
D.“大树底下好乘凉” ----除减少阳光照射外,主要是树木蒸腾作用吸收热量
10.(2021八下·柯桥期末)2021年3月首届中国春兰节在绍兴柯桥开幕。春兰,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如图。以下关于春兰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属于单子叶植物,须根系
B.其根毛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成长阶段的前期,可以大量施加氮肥,以促进其茎和叶的生长
D.体内有机物一部分由光合作用制造,还有一部分是从肥沃土壤中吸收的
11.(2021八下·丽水期末)土壤中除了工程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能验证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B.C.D.
12.(2021八下·临海期末)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举例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肺由大量肺泡构成,有利于吸气和呼气
B.木质茎含有形成层,有利于植物茎的逐年增粗
C.鼻腔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温暖气体
D.根尖成熟区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增加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13.(2021八下·上城期末)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如图所示)。下列教材中的实验使用的方法与之最接近的是(  )
A.原子模型的建立
B.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土壤中有水
14.(2021八下·上虞期末)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下列植株是由于缺乏氮出现相应症状的是(  )
A.茎秆粗壮叶片墨绿 B.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C.植株暗绿带红 D.植株矮小叶片褐斑
15.(2021八下·吴兴期末)湖州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下列有关鱼、米、蚕、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鱼依赖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呼吸作用
B. 水稻的根为须根系
C. 家蚕体内一定含有碳、氢、氧等元素
D. 桑树属于单子叶植物
16.(2021·余姚模拟)樟树是宁波市的市树。如图是宁波的一棵千年古樟树,被称为“浙江第一樟”。下列有关樟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樟树的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C.樟树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两次换叶,这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
17.(2021·乐清模拟)小智在市中心公园看到一些树木“挂盐水”,“挂盐水”的目的是为了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如图所示。由此可推断出“盐水”应注射到 (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输导组织
18.3月24日“2020中国安吉白茶博览会”采用网络“云”直播方式进行,安吉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因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而得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茶叶树的根向地生长是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B.茶叶树根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
C.茶叶树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D.茶叶树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输送
19.(2020八上·宁波月考)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0.(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每年的3.12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8分)
21.(2021七上·淳安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
22.(2021七上·洞头期中)根据A、B、C、D四种植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1)叶片上的叶脉属于   组织。
(2)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3)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则A,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   。
(4)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把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成旅游区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C.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
D.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23.(2021九上·临海月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如图1)于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如图3是图2中海水稻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海水稻完成图3中的C过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尖的 根毛 区吸收,再经   (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进入海水稻体内的大部分水会通过图3中所示的   (填字母)过程散失到环境中。
24.(2021八下·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的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   区。
(2)②是   ,它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根、茎、叶的   往下输送。
25.(2020·台州模拟)太空船把南瓜种子带上太空,在宇宙里经过射线的作用,使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回到地面后,科研人员经过三个月的种植,培育成150公斤的巨型南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巨型南瓜与普通南瓜在性状上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
(2)移栽的南瓜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损伤   。
26.(2021·婺城模拟)科学中有许多概念,不同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相关概念图。其中Ⅰ、Ⅱ分别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作用,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以蒸腾作用的方式进入空气中。
(2)根据图中生理作用Ⅰ、Ⅱ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物质②中一定含有   元素。
27.(2021八下·新昌期末)图一是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的某果树的一段枝条,图二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
(1)对图一中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后,A、B两果实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这一现象说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   (选填“导管”或“筛管") 运输的。
(2)图二中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   (选填“B"或“C")状态,原因是   。
28.(2021·吴兴模拟)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图甲中表示C生理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2)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是由图乙中的③运输而来的。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是通过图乙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29.(2020八下·吴兴期末)请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图   。
(2)技术员给移栽的大树“挂吊瓶”来增加水分和无机盐,输液的针头应插入到植物   (“韧皮部”或“木质部”)中。
30.(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2分)
31.(2022九下·杭州月考)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童设计实验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瓶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要使实验 现象明显 ,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
(2)B 组枝条横切面上染色部位是
A.木质部 B.韧皮部 C.树皮 D.筛管
(3)小童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自下而上运输的 ,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 ,请你写出步骤三的实 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
32.(2019·杭州模拟)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去绿色,植物生长不正常等症状,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法验证镁对在植物生长过程的作用。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无土载培法:这种方法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到水中配制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1)镁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   元素也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2)为体现实验的对照原则,在实验植物的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是   。
(3)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用甲、乙两个相同水槽各培养10株相同的幼苗。在甲水槽中加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则乙槽中应加入    。
(4)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
33.(2021八下·长兴期末)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
(2)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3)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
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   的,原因是   。
34.(2021八下·杭州期末)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证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35.(2020八下·萧山期末)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36.(2020·温州模拟)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 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试验,其变量是   。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C5.【答案】A6.【答案】A
7.【答案】B8.【答案】A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A
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D18.【答案】B
19.【答案】A20.【答案】D
21.【答案】(1)保护(2)输导(3)营养(4)器官
22.【答案】(1)输导(2)种子没有果皮包被(3)D(4)A;B;C
23.【答案】(1)光合作用(2)导管;B
24.【答案】(1)根毛(2)气孔(3)筛管
25.【答案】(1)基因(2)幼根(根毛、根或根尖)
26.【答案】(1)气孔(2)碳、氢
27.【答案】(1)B;筛管(2)B;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细胞吸水
28.【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蒸腾作用(3)⑤
29.【答案】(1)乙(2)木质部
30.【答案】(1)叶肉细胞(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31.【答案】(1)进行蒸腾作用;阳光(2)A(3)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
32.【答案】(1)N(2)实验植物必需长势相同,并且要等量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
(3)等量的完全营养液(4)实验组的植物叶片失去绿色,且呈病态生长,对照组生长正常
33.【答案】(1)叶的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数量多少有关(合理即可)(2)C
(3)气孔闭合;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保卫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导致保卫细胞会失水,气孔闭合
34.【答案】(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3)大于
35.【答案】(1)一(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3)实验时间过程,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36.【答案】(1)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3)叶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