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10: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B.《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多处精彩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杨志景阳冈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智取生辰纲等。
C.曾被毛泽东赞扬为“宁可饿死,拒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的现代作家是朱自清。
D.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 (pāo) 联袂(mèi) 剔透(tì) 谆谆教诲(zhūn)
B.寒噤(jīn) 细菌(jūn) 祈祷(qí) 得陇望蜀(lónɡ)
C.氛围(fēn) 折本 (shé) 恣睢(zì) 鲜为人知(xiǎn)
D.胚胎(péi) 脊梁(jǐ) 污秽 (suì) 扣人心弦(xián)
3.课文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B.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
C.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
D.“我”舍不得离开父亲。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笨拙 题纲 甘败下风 铤而走险
B.粗旷 吞噬 怨天尤人 谈笑风生
C.伎俩 玷污 虎视眈眈 仗义执言
D.颠覆 针砭 前扑后继 惟妙惟肖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他原名沈德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该文开篇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7.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A.拟人 比喻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问
C.比喻 拟人 拟人 设问 D.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1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联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某校八年级5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雨中有情]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一个含有“雨”的成语概括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湖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病毒肆虐的受害者,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牺牲、承受了巨大压力。四海皆兄弟,中华一家亲。我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理解和尊重,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怀。在无情的疫情面前,我们尤需彼此信任、精诚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理性的态度、宽广的胸襟和务实的举措,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雨中有景]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3)[雨中有味]仔细品来,“雨”中也有民俗味、传统味。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个同学拟了下联,请你结合“雨”的主题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皑皑瑞雪兆丰年
三、语言表达
12.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3.以上语段选自《白杨礼赞》,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
14.第(1)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词语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15.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
16.第(3)段连用的四个反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主题阅读
父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⑤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啊!
⑥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天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⑧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扶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⑨“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7.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18.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的含义。
19.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20.“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泡饼和咸菜为什么让“我们父女俩”“吃得有滋有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五、填空题
2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__________(神秘 神奇 神圣),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__________(暂且 暂时 暂缓),合起来却是永久。
2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
(2)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
(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2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
(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
(3)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2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
2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
(3)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
26.找出划线词语中使用错误的一个,写在横线上,并换一个意思相近的正确的词语。
万顷大山经过大自然亿万斯年的雕琢,现出奇妙的景观:有的如巍峨城堡,有的似一柱擎天,有的如金刚罗列,有的像侍女玉立,有的似猛虎凝神,有的若鹰隼展翅……景观神奇变幻。这就是张掖丹霞地貌,天然造化,巧夺天工,气势磅礴,别有趣味。
________换成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C
7.B
8.B
9.B
10.D
11.(1)风雨同舟 (2)C (3)(示例)绵绵春雨润万物
12.示例:它如莲花, 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 它如桂花, 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13.茅盾
14.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紧紧靠拢(写出其中两个词语即可)
15.先抑后扬
16.四个反问句逐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或者答“四个反问句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7.歌颂父爱的伟大
18.“咽”字表现了“我”捧着桃子时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重和同情。
19.意在表现父亲辛勤劳动,历尽艰辛。
20.泡饼和咸菜虽然不是美味佳肴,但冲淡不了父女之间相见时的快乐与深厚的情谊。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曾经……
21.神奇 暂时
22.引用 比喻 拟人
23.叙述 描写 抒情
24.比喻 拟人 反问
25.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
26.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