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专题测验 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专题测验 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5-20 21:38:22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专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版的书籍上的文字,报纸上的图片都是数据
B.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C.数据量较大时,只有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
D.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已经可以用数据表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
2.在人类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事例已经无法考证,就信息的特征而言,这是因为( )
A.共享范围扩大 B.载体的损坏 C.获取人数增加 D.有效期限延长
3.下列关于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B.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不依据数据,但得出结果离不开数据,如天王星的发现
C.人们在利用数据是只是单纯的利用,自身行为不会产生数据
D.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只能是数字,不能是图片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据自古就无处不在 B.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C.数据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数据都是真实可信的 D.数据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所承载的信息
5.下列关于数据与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B.“互联网+”对于社会没有产生影响
C.所有数据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人们在利用数据的同时,自身行为不会产生数据
6.下列关于数据与生活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空间站项目第三阶段的成功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B.实验数据无法共享
C.数据的客观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D.数据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7.下列有关信息特征,错误的是( )
A.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信息具有共享的功能
C.信息不会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D.信息超出有效期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8.当收到陌生人发来的手机短信时,就信息的特征而言,最应该关注的是信息的( )
A.共享性 B.真伪性 C.载体依附性 D.价值相对性
9.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消失
B.把信息换成二维码,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C.信息可以摆脱他所反映的事物被储存或传播
D.使用搜索软件搜索出的信息都是正确的
10.207班姚同学让胡同学给张同学带话:你长得真帅,可胡同学给张同学带话的内容却是:小别致长得真东西。这体现出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可加工处理性、真伪性
11.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B.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但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储存的传播
C.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载体就是信息所反映的事物
D.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
12.①只表达了客观存在,是一种原始的记录。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关系,并赋予某种意义和关联,才能形成②。对②进行提炼和归纳,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这就是③。③是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因素,当人们综合运用③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明创造或预测未来,③就升华为④。
对应①②③④位置的关键词,正确的是( )
A.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B.智慧、知识、信息、数据
C.信息、数据、智慧、知识 D.知识、智慧、数据、信息
13.将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一般需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模拟信号采样的过程
B.数字信号是在取值上是离散的、连续的信号
C.对于同一模拟信号,采集的时间间隔越小,采集到的信号样本越少
D.量化就是在纵坐标上进行划分,然后将每个采样点用数字表示出来
14.下列对于数据采集与编码说法错误的是( )
A.模拟信号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存在
B.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一般过程为采样、量化和编码
C.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量化
D.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日常所需数据的主要来源
15.要表示129种不同的信息,需要的二进制位数至少为( )
A.5 B.6 C.7 D.8
16.下列选项中关于扩展名和文件类型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网页格式 *.htm B.宋体Word文档 *.doc C.音频文件 *.wav D.视频文件 *.png
17.如图所示是记录道路上车辆的通行数据的系统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感线圈能够感应汽车从地面驶过,使用了传感器技术
B.摄像机抓拍汽车违章时,实现了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C.检定装置可利用线圈的电感量的变化来判断车辆的通行状态
D.这个系统使用了机器获取中的网络爬虫技术来抓取数据
18.下列关于信息的编码,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字符编码有ASCII、Unicode、GB2312等
B.ASCII码是单字节编码系统,共有127个
C.目前国际上有多种条形码编码方式,我国普遍采用的是EAN13条形码,13位数字是随机生成的
D.视频的编码一般是指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对视频进行压缩,常见的有AVI
19.下列十六进制数中,转换为二进制数后含有偶数个“1”的是( )
A.F08 B.A90 C.EA3 D.F31
20.关于数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二进制数末位为0,去掉末位后所得的数值是原来的1/2
B.7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为127
C.一个两位十六进制数末位上的权值是16**0
D.若二进制数末位为1,则该数可能是偶数
21.姚同学录制一首歌曲,时长2分钟,采样频率44.1KHZ,量化位数16位,保存为双声道WAVE
格式,存储容量约为( )
A.10MB B.20MB C.40MB D.100MB
22.一幅1024×512 的BMP格式图像,另存为 JPG 格式后的存储容量约为96KB,已知压缩比为 16:1,
则该 BMP 格式图像的位深度为( )
A.32 B.24 C.16 D.8
23.李同学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段约10分钟的视频,该视频文件为PAL制式、单帧画面为512×340、16位色,文件容量 100M,则该视频的压缩比大约是( )
A.30:1 B.50:1 C.80:1 D.100:1
24.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2020新冠肺炎!”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字符“10”显示的内码是“31 30”
B.图中使用ASCII编码的有5个字符
C.汉字“炎”所占存储空间为4字节
D.图中“!”为全角字符,内码为“A1”
25.索尼Alpha 9全画幅微单数码相机部分参数如下表,请计算高速连拍5秒256灰度级(色)相片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大约为( )
A.844MB B.422MB C.27.2MB D.54MB
26.对于数据安全,不仅要做好防护上的安全,还应提高数据本身的安全,如通过数据加密、数据校验等方法来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下不是常见数据校验方法的有( )
A.Base64 B.MD5 C.CRC D.SHA-1
27.下列有关数据管理与安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安装磁盘阵列系统是常见的数据加密手段
B.CRC是数据通信领域的一种查错校验算法
C.为防止系统停止工作时造成数据丢失,可通过容灾系统来解决
D.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能提高数据管理水平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密码非常安全,因此可以在多个应用中使用统一的强密码
B.数据校验,是为保护数据的保密性进行的一种验证操作
C.杀毒软件可以预防所有病毒
D.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之一
29.通过对历史交易记录这个庞大数据库的观察,沃尔玛注意到,每当美国季节性飓风来临之前,不
仅手电筒销量增加,而且含糖蛋挞销量也增加了。因此每当季节性飓风来临时,沃尔玛就会把含糖蛋挞与飓风用品摆放在一起,能够增加销量。以上材料最能体现的是( )
A.大数据时代不一定强调因果关系的探求,而更注重相关性
B.大数据的价值密度低,能发挥作用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C.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D.大数据时代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
30.如图是一个GB2312汉字16×16点阵图。若白色像素记作“0”,黑色像素记作“1”自左向右逐行记录便可以得到汉字“中”的字形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B2312字符集是一种汉字编码,它属于 (填:外码/处理码/交换码),其区号和位号分别加上A0H,即可得到该汉字的内码。若己知汉字“中”的区号和位号分别是54D和48D,则可推算出汉字“中”的内码是 (用十六进制表示)。
(2)如上图所示,“中”的字形码第2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为 ;若该汉字的点阵图24X24,则存储其字形码需要 Byte。
31.将一幅未经压缩的BMP图片,其像素是1024 *1152,按3:1的压缩比转换成JPG格式后存储容量为1. 125MB,则存储这幅BMP图像的一个像素所需位数为
32. 一段未经压缩的PAL制式(25fps)的AVI格式无声视频,时长为10秒,每秒画面1024*768像素,存储容量约为562. 5MB,则该视频中图像的每个像素所占位数为第一章专题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B.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可以由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组成(教科书P8);C.“数据量较大时,只有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还可人工处理;D.“人类已经可以用数据表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人类不能够用数据表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
2.答案:B
解析:A、C.信息不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B.正确;D.信息的有效期限在于载体。
3.答案:A
解析:A.正确(教科书P6)B.“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不依据数据”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数据的支撑; C.人们在利用数据时,自身行为也会产生数据(教科书P6);D.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可以由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组成(教科书P8)。
4.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数据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
5.答案:A
解析:A.正确(教科书P6);B. “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教科书P6);C.大多数数据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教科书P6);D.人们在利用数据时,自身行为也会产生数据(教科书P6)。
6.答案:B
解析:A 、C 、D.正确;B.数据是可共享的;
7.答案:D
解析:A、B、C正确(教科书P9); D.信息超出有效期仍有一定价值。
8.答案:B
解析:考察信息的特征(教科书P9)。
9.答案:C
解析:A.过期的信息不会消失;B.把信息换成二维码,不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C.正确;D.使用搜索软件搜索出的信息不都是正确的。
10.答案:D
解析:考察信息的特征(教科书P9)。
11.答案:C
解析:A、B、D正确;C.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载体不一定就是信息所反映的事物。
12.答案:A
解析:考察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概念。
13.答案:D
解析:A.图甲为量化(教科书P15);B.信号是离散不连续的(教科书P13);C.采集时间间隔越小,采集信号越多(教科书P14);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B、D正确;C.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过程为模数转化,并不是量化。
15.答案:D
解析:见教科书P17
16.答案:D
解析:A、B、C正确;D.png为图形文件。
17.答案:D
解析:A、B、C正确;D.网络爬虫技术是从网页上抓取并不是由机器获得。
18.答案:A
解析:A.正确;B.共有128个 ;C.13位数字不是随机生成的(教科书P18);D.见教科书P20。
19.答案:B
解析:A.F08=1111000001000,5个1;B.A90=101010010000,4个1;C.EA3=111010100011,7个1 ;D.F31=1111001100001,7个1(8421法)。
20.答案:D
解析:D所描述的有可能为奇数,如1111B=15D。
21.答案:B
解析:(时长*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8*1024*1024)。
22.答案:B
解析:(压缩后容量*压缩比*8*1024)/像素。
23.答案:B
解析:[(时长*帧率*单帧像素*位数)/(8*1024*1024)]/压缩后容量(PAL制式帧率为25,教科书P20)。
24.答案:A
解析:A.正确;B.应为4个字符;C.储存空间应为2字节;D.内码应为“A3 A1”。
25.答案:A
解析:(每张像素*张数*位数)/(8*1024*1024)(256灰度级可得位数为8位,Y色=2**X位,高速连拍5秒为100张)。
26.答案:A
解析:见教科书P25
27.答案:A
解析:A.安装磁盘列阵为数据保护手段;B、C、D正确。
28.答案:D
解析:A.最好不要在多个应用中使用统一的强密码;B.数据校验,是为保护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的一种验证操作;C.杀毒软件不可以预防所有病毒;D.正确。
29.答案:A
解析:考察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对社会的影响(教科书P26-29)。
30.答案:(1)交换码;D6D0 H;(2)10000000;72。
解析:(1)考查外码、处理码、交换码概念;将54D和48D分别由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再加上A0H;(2)1字节=8位,第二个字节指的是第二个“8”即图像第一排的后八位(黑色方格为1白色为0),故编码为10000000;点阵图像素/8。
31.答案:24位或24b
解析:(压缩后容量*压缩比*8*1024*1024)/像素。
32.答案:24位或24b
解析:(容量*8*1024*1024)/(像素*时长*帧率)(PAL制式帧率为25,教科书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