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3.5-3.6) 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3.5-3.6) 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1 10: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5-3.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
2.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水稻种子晒干后人库保存
B.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C.向储存水果的地窖中通人二氧化碳
D.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3.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利用盆栽植物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对实验中的黑纸片进行了创意处理,即将黑纸片中间镂空形成各种图案(如图1为五角星图案),用这种镂空的黑纸片对植物叶片上下两面进行遮光处理(如图2所示),经过系列实验过程,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必须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图2中叶片上的五角星图案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图2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图3中五角星图案越明显
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5.如图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静坐和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处于长跑状态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高
C.曲线B处于静坐状态
D.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
6.在“人的呼吸”模拟实验中,a、b、c分别是玻璃管、气球、锥形罩,各自模拟气管、肺、胸腔,有关图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模拟呼气过程
B.b鼓起,有气体吸入
C.底部橡皮膜向下拉,相当于横膈膜下降
D.c内的气压小于a
7.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8.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9.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利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呼 吸方式叫胸式呼吸。以下说法能正确描述胸式呼吸动作的是(  )。
A.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B.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C.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D.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10.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B.曲线BC段,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减小
C.C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2.如图是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温度
B.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D.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3.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清晰地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B.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a点时幼苗转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2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则从B点开始该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14.一运动员在进行长跑锻炼时,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乳酸、CO2、O2 B.O2、CO2、乳酸
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
15.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包围
B.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D.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
16.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
B.甲瓶呼吸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b)g
C.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g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二、填空题
17.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昆虫呼吸作用产生的   被碱石灰吸收,管内   变小,红色水滴向   移,而对照实验中红色水滴不移动。实验证明:    。
18.“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   ,肺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
19.我县石梁风景区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
(1)景区内空气特别清新、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与其有关的植物生理作用主要有   。
(2)暑假,某研究小组在景区内测定了某株植物在晴朗的一昼夜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选填“甲”或“乙”),在此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最多是图中的   点(用字母表示)。
20.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F、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F.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所代表的含义是   ;.
(2)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叶片单位面积内制造的   也越多,储存了更多的能量;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a点将向   (“上”或“下”)移动.
22.如图甲所示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
(2)由书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要达到最 大时对温度的要求应该是   ℃。
(3)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
三、实验探究题
23.李阳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绿色植物新鲜的叶片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验证该假清设,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按照如石图装置,将装有新鲜叶片的瓶子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请根据上面文字回答问题:
(1)李阳设计的实验,其预期结果应该是: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   作用,使瓶子内的   气体增多。
(2)如果在实验开始时把该装置放到适宜的阳光下,则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   作用,释放了氧气,并吸收了   作用放出的气体。
(3)刘伟同学看了李阳的实验设计后,给李阳提了一个建议:应该再准备一套装置,瓶子里装上开水烫过的叶片,放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4.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定量的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装置,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25.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M、N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M,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人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N,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人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进行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
(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3)步骤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
(4)步骤⑤中,脱色试剂用的是   ,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   、    。
26.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温度保持不变),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   ;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   。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毫升。
(3)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
2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
(1)A、B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   ;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増加了
实验,制得与A、B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本的实验操作是   。
四、解答题
28.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9.温室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一般要求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来减弱呼吸作用。请写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若图甲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二氧化碳;气压;左;动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8.【答案】舒张;大于;甲
19.【答案】(1)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甲;N
20.【答案】CF
21.【答案】(1)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2)有机物
(3)上
22.【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25
(3)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23.【答案】(1)呼吸;二氧化碳
(2)光合;呼吸
(3)便于进行对照
24.【答案】(1)对照
(2)二氧化碳
(3)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不合理,小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但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程度时动物不能生存,因此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25.【答案】(1)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氧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呼吸作用
(4)酒精;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26.【答案】(1)左侧;氧气
(2)200
(3)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27.【答案】(1)黒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黒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3)光照时把黒藻去掉
28.【答案】(1)3
(2)4
(3)解:该叶片在20℃、20000lx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6+1.5=7.5(mg)。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2O+6CO2 C6H12O6(葡萄糖)+6O2,根据1分子葡萄糖对应6分子氧气的关系,可以推知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180×7.5÷(6×32)≈7.03(mg)
29.【答案】(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