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3-5节)练习题
【知识梳理】
一、生物的呼吸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呼吸道 咽: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会厌软骨和声带
气管、支气管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原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①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微溶于水)
②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微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不能供给呼吸 ②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CaCO3 ↓ +H2O
(4)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植物活细胞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的是( )
A. 鼻、咽、喉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气管、支气管和肺
2为改善温州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绿化步伐。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吸收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3、如图为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验获得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的颜色最好是( )
A.白色 B、无色 C、黑色 D、红色
4、如右图所示,光照条件下,一只大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A是O2,B是CO??? B.A是CO2,B是O2
C.A是N2,B是O2???? D.A是N2,B是CO2
5、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观察其溶解性 D、测量它们的密度
6、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 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 A、B两处都不变
7、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 2H2↑+O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B.生产物中的O2来自于TiO2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8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叶绿体 C.光 D.水
9、将如图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这一装置研究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哪一个条件?( )
A.CO2 B.H2O C.光照?D.叶绿体
10、地窖里CO2的含量大于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里时可以导致死亡,是因为CO2 ( )
A.有剧毒 B.有腐蚀性 C.会爆炸 D.不能供给呼吸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12、集气瓶(或广口瓶)的用途广泛。对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解释,正确的是( )
13、小华在他的金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
A.水草给金鱼当食物 B.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
C.水草可有效净化水质 D水草可彻底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14、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 )
A. 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 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5、下面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
A.疏通煤气管道时,充入氩气引起爆炸 B.本饮料纯属天然,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CO2,使一老汉窒息而死
D.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6、贮藏水果和蔬菜时,往往在贮存的仓库里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
A降低库内温度 B促进改革库内空气流通 C抑制呼吸作用 D利于有机物积累
二.填空题
1、“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1~100nm的颗粒。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与NO反应转化成为CO2和N2。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煤完全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请你作出推测,煤的成分中还含有 等元素。
3、右图是小李同学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
它们分别是H2、O2、CO2中的某一种。
(1)根据瓶②倒置,可判断瓶②存放的是_______。 ① ② ③
(2)若带火星的木条在①中复燃,则①中存放的是_______。
3、如图所示,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用U形玻璃管与外界相连U形玻璃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两边的液面相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内发生下列现象:
① ;② 。
2)在广口瓶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为 .
4、下列物质:①海水②汞③石油④硫磺⑤矿泉水⑥液氧⑦冰水⑧氯酸钾⑨二氧化碳⑩氧化汞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5、火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火柴盒侧面的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b2S3(硫化锑),火柴头上涂有一层红褐色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摩擦之力,产生热量,放出氧气,生成白烟,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⑴写出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写出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
⑶可燃物Sb2S3燃烧生成Sb2O3和SO2,并放出大量热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设计、探究题
1、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图示是经小明同学改进后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1)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口的火柴仍在燃烧。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2、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阶梯上的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钟罩内外液体相通),观察到 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
3、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⑴该装置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⑵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⑶B瓶有什么作用? 。
4、右图表示温度对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坐标曲线:
1)在温度为0-40℃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预测,当温度达到100℃时,呼吸作用强度是______。
3)呼吸作用的强度,我们可以通过测得______的多少来确定。
4)上述说明,在生产实际中贮存蔬菜、水果、粮食要保持
___________条件,这样可避免消耗食品中过多的_____________。
5、“化学多米诺试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所产生的压力,促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在整套反应中,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后,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如图所示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试验”,已知在A~H各装置中,第一个反应是从A
中的稀硫酸会与B中的锌粒反应产生
氢气开始,C中是3%H2O2 溶液,D是
MnO2 ,E中的稀盐酸也会与F中的块
状固体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中是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中
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
请回答:
(1)试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在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应为: 。
(3)反应开始后,装置G中由于CO2 + H2O ===H2CO3,生成的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变为浅红色,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4)装置H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则装置H处的现象是: 。
四、计算题: (相对原子质量:Ca:40 Cl:35.5 S:32 k:39)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个
反应物CaCO3与HCl的质量比为 。若要制取4.4克CO2,需要CaCO3的质量为多少克?
2、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5克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冷却(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时间T2、T3、T4后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克)
4.24
4.16
4.08
4.08
(1)加热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填“是”或“否”)
(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3-5节)练习题答案
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B 8、C 9、A 10、D 11、A 12、C 13、B 14、D 15、D 16、C
二、解答题
1、2CO+2NO==2CO2+N2
2、硫、氮(S、N)
3、①H2(氢气)
②O2(氧气)
①澄清石灰水浑浊②左边下降,右边上升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①2KClO3==2KCl+3O2 ② 4P+5O2---P2O5 ③2Sb2S3+9O2==2Sb2O3+6SO2
实验探究
1、①CO2密度比空气大 ②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高(长)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钟罩温度升高,使CO2密度变小,上升到钟罩的上部。
澄清石灰水浑浊,液面上升。
⑴吸收O2的速率 ⑵左升右降 (3)对照
(1)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2) 0 (3) CO2 (4) 低温 有机物
5、(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2H2O2== H2O+O2 (3)化合反应 (4)澄清石灰水浑浊
四、计算题
1、 100:73 10克
2、(1)是 (2)、 1.92克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