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6 21: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辽西夏北 宋辽西夏北宋的并立 三幅图分别展现哪一民族的风情?识图寻踪党项汉族契丹一、崛起与分立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史事链接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史事链接周世宗赵匡胤陈桥以图述史契丹文字契丹矛发源辽河流域传说钩史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时间:916年
5、定都:上京
风俗叙史西夏王陵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党项族——羌族的一支 找一找:党项族兴起的地区。 五 胡 乱 华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元昊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请按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列表归纳北宋、辽、西夏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汉族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二、战争与和平宋辽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幽云往事幽云十六洲示意图寇 准宋真宗宋辽和战澶渊之战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宋辽和战澶渊之盟守内虚外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1004年澶州战役1005年澶渊之盟战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 苏辙:《栾城集》
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那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图文说史如何评价澶渊之盟1、宋辽和议,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澶渊之盟之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宋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议和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1044年如何看待宋夏之间的和议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探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探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探史明理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探史明理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三、交融与发展辽夏汉化 说一说: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1、学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
4、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
5、用汉文铸币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总结提高西夏(党项)辽(契丹)北宋(汉)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碰撞中的融合1044年
订立和议1005年
澶渊之盟 宋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处理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关系,它与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北宋的民族政策? 唐朝实行的是友好、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在统一的前提下有了各民族之间与中央政权之间“和同为一家”的局面;北宋与其它少数民族之间是并立战和的关系。
与唐朝相比,宋朝比较弱小,兴起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与其发生战争,并订立了和议,和议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换来了安定,使他们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完成下列表格比一比916年阿保机上京契丹族960年赵匡胤
汴京
汉族
1038年
元昊兴庆
党项族1.如果你想考察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
A开封和宁夏 B 辽宁和银川
C杭州和宁夏 D 辽宁和宁夏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10世纪初,定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
A鲜卑 B契丹 C女真D蒙古 我能行DBB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我来诊断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BC3、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 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4、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AB“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完成7-8题
5、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6、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BB7、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8、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 扩军备战 B. 用严酷刑罚镇压
C. 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 “以汉制待汉人”CD 9、下列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澶州—今河南濮阳
B、南京(幽州)—今江苏南京
C、东京—今河南开封
D、兴庆—今宁夏银川10、发生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魏征
C、王安石 D、苏辙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