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第三章复习卷A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B.C.D.
2.(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3.(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a 16 14
A.物质X可能为催化剂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表中a的待定值为10 D.参加反应的物质Z的质量为20g
4.(2分)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人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5.(2分)图中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分别模拟肺和膈,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B.乙图模拟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肺内气压降低
C.该装置可以验证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甲图模拟吸气过程,膈肌舒张,肺内气压降低
6.(2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成功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中盛有50mL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白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氮气
D.量筒中的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
7.(2分)下列项目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
8.(2分)15%的双氧水在 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双氧水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9.(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备 B.收集 C.验满 D.验证性质
10.(2分)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而着火,而火势不太大时,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用干布擦净 B.用湿抹布扑盖
C.用水浇灭 D.用灭火器灭火
二、填空题(共8题;共28分)
11.(2分)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办法,实现了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实验过程如图。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在气体中检测到甲烷(CH4)、氢气;在液体中检测到甲酸(HCOOH);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请分析以上变化关系和检测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1分)以上反应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认为该物质很可能是 (填名称)。
(2)(1分)在高温条件下,铁粉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X+4H2O(气) Fe3O4+4H2,则X的化学式为 。
12.(3分)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1分)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CO2、SO2、O3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 ;
(2)(1分)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段,此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13.(3分)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以及下列仪器:
(1)(1分)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O2,不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写出你选择药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1分)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除利用上述包含④在内的部分仪器外,还需要添加的仪器是 (填名称)。
14.(4分)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1分)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3分)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5.(3分)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1分)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 ;
(2)(1分)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1分)“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 。
16.(2分)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浙江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所示。
(1)(1分)碳循环指的是 (选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1分)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17.(7分)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
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1分)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 (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和[ ]
。
(2)(1分)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8.(4分)如图为教材中的两个活动,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1分)甲实验中的现象是发出 色火焰,同时有 的气体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1分)乙实验中反应前瓶底加入水的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
19.(8分)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人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再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人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2分)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2分)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2分)若实验结果是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20.(6分)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人金鱼藻,汝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2分)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2分)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 。
(3)(2分)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 。
21.(12分)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①氯酸钾 ②大理石 ③过氧化氢 ④二氧化锰 ⑤稀盐酸
【装置】
(1)(2分)写出A图中a仪器的名称 .
(2)(2分)小聪同学选择药品③和④制取气体,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则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填字母序号)
(3)(2分)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选择了E做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22.(6分)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
(1)(2分)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A.火柴头先被点燃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
(2)(2分)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
(3)(2分)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
四、解答题(共2题;共20分)
23.(13分)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 小时)).请回答:
(1)(2分)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2分)如果白天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2分)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毫克.
(4)(5分)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6CO2 +6H2O--C6H12O6+6O2,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24.(7分)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 g该样品与0.8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时间t1、t2、t3、t4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2)(5分)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第三章复习卷A
1.D2.D3.A4.D5.A6.A7.B8.D9.A10.B
11.1)镍粉(2)Fe
12.(1)CO2(2)AB;收缩
13.(1)①和④;2KClO3 2KCl+ 3O2↑(2)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14.(1)氧气(助燃剂)(2)A;C
15.(1)CO2(2)CO2+Ca(OH)2=CaCO3↓+H2O
(3)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16.(1)C元素(2)呼吸作用
17.(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2)等于
18.(1)蓝紫;刺激性气味;硫+氧气 二氧化硫2)防止瓶底炸裂
19.1)溶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0.(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
(3)便于收集氧气
21.(1)铁架台
(2)B;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复燃;C
(3)2KClO32KCl+ 3O2↑;C
22.(1)A
(2)助燃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3.(1)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不能;白天光合作用没有积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3)600
(4)设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为X。
6CO2 +6H2O=C6H12O6+6O2
264 180
600毫克 X
X=409.09毫克
24.(1)解: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5g+0.8g-2.34g=0.96g。
(2)设样品中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0.96g
x=2.45g,
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100%=98%。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