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绯红(fěi) 不逊(xù) 佃农(diàn) 和颜悦色(hé)
B. 悄然(qiāo) 滞留(zhì) 禁锢(gù) 深恶痛疾(é)
C. 诘责(jié) 教诲(huì) 长髯(rǎn) 正襟危坐(jīn)
D. 黝黑(yǒu) 轩昂(xuān) 胆怯(qiè) 不辍劳作(chuò)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凌空 平庸 藏污纳垢 任劳任怨
B. 浩翰 凄然 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
C. 劳碌 蔚勉 禅精竭虑 筋疲力尽
D. 崎岖 僵绳 入目三分 诚皇诚恐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 分)
(1)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开幕,开幕式上的歌舞__________(演化 演绎 演练)着十三朝古都的底蕴,一幅多彩的体育发展画卷正在展开。
(2)文化给予一个民族自信,体育让一个民族自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化与体育汇聚成永不停歇的脚步。从周秦汉唐到近现代文明,______________ (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 一脉相通)、绵延相继的体育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一路铿锵有力地走来。
4.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6)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7)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8)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9)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10)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 分)
①唐长安女性裙子的颜色以红、紫、黄、绿居多,其中的石榴红裙最受女子们喜爱,流行甚广。②此裙色彩艳丽,灿烂如石榴花,_________。③为了使裙装鲜艳芳香为目的,长安女子还常用芳草染裙。④除单色裙子外,还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料拼接成的多色裙,色彩相间,_________。⑤唐人刘存在《事始》一书中有“(隋)炀帝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的记载。⑥____________,唐代规定间色裙不准超过十二破,混色裙不准超过六破。
(1)请将下面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②句及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 分)
A. 故被称为“石榴裙” B. 叫作“间色裙”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⑥句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 分)
6. 名著阅读。(2 分)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A 的首级,可是在A 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了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到了的时候,A 正在伏案看电报。
(有改动)
(1)文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A 是一个怎样的人?(1 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 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开展关于古城西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将“丝路起点梦复兴,宜居宜业幸福城”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 分)
(2)班委会计划于2022 年12 月30 日开展研学旅行,目的地定在大唐芙蓉园,要求全体同学于2022 年12 月30 日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中乘车,请你写一则通知。(2 分)
(3)居住在大雁塔旁边的秦爷爷对大雁塔的历史非常了解。活动过程中,材料搜集小组的同学决定去秦爷爷家拜访他,请他讲述大雁塔的历史。假如你是材料搜集小组的王明同学,请你事先给秦爷爷打电话联系活动事宜,你该怎么说?(校名用“××”代替)(2分)
(4)下面是郑浩同学在活动过程中搜集到的反映西安某一时期部分景点游客满意度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答出两点即可)(2分)
景点 餐饮 交通 卫生 通信
陕西历史博物馆 75. 39% 70. 77% 47. 48% 60. 99%
西安碑林博物馆 44. 17% 57. 6% 66. 29% 67. 75%
小雁塔 70. 32% 78. 68% 47. 48% 48. 95%
西安城墙 70. 32% 80. 45% 66. 29% 48. 95%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12分)
材料一: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它起源
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
2009年,西安鼓乐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现存的1100余首曲目中包含了部分与唐代大曲、唐宋燕乐曲、教坊大曲等唐宋音乐同名的曲目,它堪与唐宋大曲相比的庞大结构形式和不容纳明清以来新生乐器的乐队配置,显示出某种原始性特征,反映了西安鼓乐严格继承唐宋音乐的状况。
由于现代文化的强势侵蚀,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在逐步消亡,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西安鼓乐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材料二:
陕西中学生对本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熟知度调查统计图
材料三:
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主办,何家营鼓乐传习所等协办的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在西安一些学校里陆续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在校师生了解西安鼓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活动中,何家营鼓乐传习所的艺术家们为大家演奏了大型套曲《群英宴》片段和节奏欢快的《霸王鞭》,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材料四:
对于非遗进校园的现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认为,非遗教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了全国中小学,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少学校只是简单地请非遗传承人来做一次表演或者上几节手工课,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课程安排不系统、不深入。
陈岸瑛表示,学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非遗,其次要了解中小学非遗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非遗源于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是活态传承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民俗、节庆、音乐等诸多方面。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非遗。非遗有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国内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非遗项目,非遗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优先考虑选择本地项目。所谓当地人应知当地事,非遗教育应首先培养中小学生发现当地之美的眼光。其次,非遗教育应该与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不能简单地将非遗课变成劳动课、手工课、舞蹈课。 (节选自央广网《非遗进校园莫成“独角戏”》,有改动)
8. 请你为材料三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9.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6 分)
10. 下面对以上四则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
B. 由于现代文化的强势侵蚀,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已完全消亡。
C. 在陕西非遗项目中,秦腔在陕西中学生中的熟知度最高。
D. 非遗教育属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其现状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 15 题。(18 分)
粮食要到肚子里
①儿时在农村长大,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们的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等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
②农村人最知种粮苦,都跟粮食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布谷鸟的叫声催着整个村子,“黄了麦子”是一年中最大的担忧,必须要在那几天把地里的麦子抢收完。 印象中,那时天还黑着,爹娘便拎着镰刀,踏着月光下地了。
③娘割麦子快,手持镰刀弯腰揽麦,只听到麦秆遇刃的“嚓嚓”声,一行割完才直起身来擦把汗。娘说这样割麦,一来少起身,腰就少疼点儿;二来可以少擦汗,不直起来汗就直接顺着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时,学校都放麦假,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帮着家里收麦。我割了一天的麦子,太阳烤,麦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脸又红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很多年后忆起割麦,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金黄的麦浪,交织着滚烫的汗水和弯曲的背脊……收一季麦下来,爹娘都会瘦一圈。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
④割完麦子,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拾麦穗。拾过麦穗后,地还不急着犁,
还要空上一个星期左右,娘说:“地里应该还有一些没有拾回来的麦穗,让鸟雀啄干净了再犁。”
⑤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好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我和妹妹寸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起笼。娘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候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⑥可娘说,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是不能急着吃的。中午,太阳当头照,万物明朗。爹把一条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放,把一屉热腾腾的馍放在板凳上。馍的热气袅袅升起,娘双手
合十,嘴里祷告着。她双手从胸前一放下来,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因为烫,吹一口气,咬一口,嘴咧来咧去,手倒来倒去,不一会儿,一个钵头大的馍就下了肚。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来。
⑦老家是旱田,一年两季主粮,五月收麦,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面粉是细粮,黄灿灿的苞谷面是粗粮。家里来了客,娘都是擀面、蒸馍。苞谷面是粗粮,一般不用来招待客人,除了自家人吃,还留一些给牲口吃。每一粒粮食都到了肚子里,不仅是粮食,粮食那一层外衣也是牲口的好饲料。
⑧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借面。家里磨了面粉,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轻拍实,直到堆出一个尖儿。我说:“借的时候
是平平的一瓢。”娘瞪了我一眼:“你懂啥!”还叮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倒了。
⑨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飞的时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人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个尖儿,让娘在村里有了个好名声。
⑩后来我到了城里,虽然不再种粮了,但也把对粮食的这份情义一点一点讲给我的孩子们听,并带他们去体验种粮的不易。我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1. 文章详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 分)
12. 请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2 分)
(2)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来。
(2 分)
13.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因为烫,吹一口气,咬一口,嘴咧来咧去,手倒来倒去,不一会儿,一个钵头大的馍就下了肚。
14. 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 本文以《粮食要到肚子里》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帝①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②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④,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
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帝:指魏文帝曹丕。②辛毗:字佐治,三国时期曹魏大臣。③厕:间杂,置身。④裾:衣襟。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而帝意甚盛 ( )
(2)作色以待之 ( )
(3)诚以为非也 ( )
(4)安得怒臣 ( )
17.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帝知其欲谏 其如土石何
B. 卿谓我徙之非邪 春冬之时
C. 陛下不以臣不肖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良久乃出 屠乃奔倚其下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19. 阅读选文,说说文中的辛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2021·汉中西乡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1. 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作文(5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我在”,是我的存在;“我在”,是我的参与;“我在”,是我的状态……
请以《我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得套作、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D A 项,“绯”应读“fēi”,“逊”应读“xùn”;B 项,“悄”应读“qiǎo”,“恶”应读“wù”;C 项,“髯”应读“rán”。
2. A B 项,浩翰—浩瀚;C 项,蔚勉—慰勉,禅精竭虑—殚精竭虑;D 项,僵绳—缰绳,入目三分—入木三分,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3. (1)演绎 (2)一脉相承
4.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东皋薄暮望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八方各异气 (6)路远莫致之 (7)山随平野尽 (8)终岁常端正 (9)养怡之福 (10)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5. (1)A B (2)为了使裙装鲜艳芳香,长安女子还常用芳草染裙。 (3)示例:所以
6. (1)周恩来 (2)周恩来是一个临危不惧、生活俭朴、工作勤奋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
7. (1)略。
(2)示例:
通 知
八年级(2)班全体同学:
班委会计划于2022 年12 月30 日开展研学旅行,目的地定在大唐芙蓉园,请全体同学于2022 年12 月30日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中乘车。
八年级(2)班班委会
2022 年12 月28 日
(3)示例:秦爷爷,您好!我是×× 学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王明。我班正在开
展关于古城西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听说您对大雁塔的历史非常了解,我们材料搜集小组的同学打算去您家拜访您,请您给我们讲讲大雁塔的历史,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呢?
(4)示例:①游客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周边的餐饮满意度最高;②游客对西安碑林博物馆周边的通信满意度最高。
三、阅读
(一)8. 示例: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
9. ①保护并培植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及生存土壤;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传承人;③在青少年中宣传西安鼓乐,提高他们对西安鼓乐的熟知度。
10. B
(二)11. ①芒种前后爹娘抢收麦子;②娘做新麦下来的第一顿馍;③粮食不宽裕时娘借面、还面。
12. (1)“忙断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家人收麦季节的辛苦。 本题考查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从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先明确“忙断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
(2)“热乎乎”既是形容馍的温度,又指吃馍的美好回忆给人的温暖感受。
13. 这句话采用了动作描写,将“我”和妹妹急于吃馍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富有生活情趣。
14. ①文中的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她踏着月光下地,割麦子快;揉面、做馍、上蒸笼手法利落。②娘是一个朴实厚道的人。她总是多还一些面给邻居,在村里有好名声。③娘是一个珍惜粮食的人。拾过麦穗的地她不急着犁,要等鸟雀把麦穗啄干净了再犁;还面的时候叮嘱“我”不要把面倒了。
15. 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明农家人珍惜粮食的态度;②点明中心,呼吁人们珍惜粮食、敬畏粮食,并且要将这种朴素的观念一代一代传下去。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以从标题的语言特色的角度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如“粮食要到肚子里”是乡亲们对粮食的珍惜态度的朴素说法,故可得出此标题通俗易懂,表明农家人对粮食的珍惜;文章结尾处说“带他们去体验种粮的不易……粮食要到肚子里”,点明了本文的中心,呼吁人们珍惜粮食、敬畏粮食,并且要将这种朴素的观念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16. (1)决心 (2)脸色 (3)确实 (4)对……发怒
17. C
18. 如果迁移人口的话,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所以我不敢不力争。
19. 辛毗是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参考译文】
魏文帝想迁移冀州的十万户士卒家属去充实河南郡。当时天大旱又闹蝗灾,百姓饥饿,朝廷各部门都以为不可以这样做,可是文帝决心很大。侍中辛毗与大臣一起上朝求见皇上,文帝知道他们想进谏,便板着脸接见他们,他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想迁移士卒家属,这个主意是怎么提出的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移人口不对吗?”辛毗说:“确实认为不对。”文帝说:“我不跟你讨论。”辛毗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在身边作为谋议之官,您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为国家考虑,您怎么能对我发怒呢?”文帝不回答,起身进入内室,辛毗跟上去拉住他的衣襟,文帝于是用力拽过衣服头也不回地走了进去,过了很久才出来,说:“佐治,你挟持我为什么那么急迫呢?”辛毗说:“如果迁移人口的话,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所以我不敢不力争。”文帝就迁移了原计划人口的一半。
(四)20. 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小草发芽时的惊讶、欣喜之情。 这句诗中的“惊”字写出了诗人在期待中终于见到小草发芽时的惊讶、欣喜之情。
2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人的情感和动作,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此题时,需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人的情感和动作,把白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可据此作答。
四、作文
22. 思路: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由题目前面的引语可知,题目《我在》强调了“我”存在的价值。由引语中的“‘我在’,是我的存在;‘我在’,是我的参与;‘我在’,是我的状态……”可知,我们可以从“我”的存在、“我”的参与、“我”的状态等角度写“我在”的重要性。本次写作重在写清楚自己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可以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写。
例文:
我 在
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可复制的文件……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
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我是如此重要。如果不是我在,那么当爸妈吵架的时候,谁会没有原则地无论对错都站在老妈这边,气得老爸吹胡子瞪眼呢?谁又会在爸爸忙了一天之后讲几个笑话逗他开心呢?奶奶每天需要按时吃药也得有人提醒吧?天冷了狗窝需要搬到屋里,谁会去做呢?——所以我在。
如果不是我在,同桌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谁帮她战胜困难呢?好朋友心情不好,谁来陪伴她、开导她,让她重新笑起来呢?谁在她感冒的时候催她多喝水快吃药呢?——所以我在。
如果不是我在,每天和我一起上下学的同伴还会像我一样遵守交通规则吗?灾难发生后,少我一个积极捐款捐物的怎么行?——所以我在。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实独特、不可或缺的我。没有我这颗螺钉,地球从宏观上看还是照样转,但从微观上看,会有很多人的生活出现漏洞,即使岁月会修补这些漏洞,但它们一定会像阴雨天隐隐作痛的伤疤,让人不能忽略。——为了让大家省去这些麻烦,所以我在。
我知道除非未来我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否则几代之后可能连儿孙们都记不清我叫什么名字了,我走过的轨迹可能会被尘封,但这也不能否定我存在的意义。
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呼喊的声音:“喂,你在吗?”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