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0: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 分)
1. <原创题>默写古诗文。(共10 分。答对一句得1 分,满分不超过10 分)
(1)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 八方各异气, 。 (曹植《梁甫行》)
(3)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
(4)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5) 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2. <原创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 的轻云。
(2) 记得那时我从sī shú( )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3) (长髯) 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 ) 脸膛。
(4) 皮肤cáng wū nà gòu( ) ,缺少光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森林中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否则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B. 弄虚作假直接侮辱了广大的球迷,是对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的亵渎。
C.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的拼搏精神。
D. 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4.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A.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脚步,也无时无刻没有停歇。在我国,B. 有多家研究和开发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诞生并推出产品和服务, C. 并且它们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随着刷脸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许多需要身份识别的环节,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刷脸的方式来完成。
5. 2022 年冬季奥运会于2022 年2 月4 日至20 日在中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右图是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冬梦”。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注: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红、黄两色)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______。 ______。 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草甸大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子、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 ③②①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二、阅读(46 分)
(一) 【2021·高州分界中学一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 题。(19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轼) 自密徙徐①,是时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⑦,持畚锸⑧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 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⑨。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⑩,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 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注释】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麻鞋。⑤涂潦: 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徒跣:光着脚。⑧锸:锹。⑨三板:六尺高。板, 古代长度单位。⑩岁夫:明年的夫役。虞:戒备。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 分)
(1) 念无与为乐者( )
(2) 相与步于中庭( )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
(4) 卒完城以闻(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吾谁与守/ 念无与为乐者
B. 公庐于城上/ 横柯上蔽
C. 增筑故城/故渔者歌曰
D. 以虞水之再至/ 实是欲界之仙都
10.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3 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 <原创题>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对比分析苏轼笔下的自己和苏辙笔下的哥哥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佛山南海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 题。(10 分)
科学家怎么看辉瑞新冠疫苗?
①科学家们迎来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一款疫苗可以预防新冠肺炎。但是, 仍然有诸多问题等待解答。
②成功了!一项新冠病毒疫苗试验宣布取得了积极的中期结果,科学家对此表示欢迎, 但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是最后一轮“Ⅲ期”人体试验的第一份报告。
③美国制药公司辉瑞于2020 年11 月9 日宣布了这一消息,这是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 证明一种疫苗可以预防新冠肺炎。但这个早期阶段发布的信息并没有回答关键问题。
④该疫苗由辉瑞和德国BioNTech 公司共同开发,由分子指令[ 以信使核糖核酸(mRNA) 的形式] 组成。要知道疫苗是否有效的唯一方法是让大量的人接种,然后连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跟踪他们,看看他们是否感染和表现出的疾病症状。这些结果将与一组接受安慰剂的参与者的结果进行比较。
⑤辉瑞和BioNTech 在新闻稿中表示,他们在43538 名试验参与者中发现了94 例新冠肺炎病例。他们说,各组之间的病例分布表明,疫苗预防疾病的有效性超过了90%,但是一旦试验结束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疫苗或许没那么有效,其有效性很可能会保持在50% 以上。
⑥托波尔和其他科学家说,缺少的是关于疫苗所能预防的感染性质的细节——预防的主要是新冠肺炎轻度病例,还是也包括大量的中度和重度病例?“我想知道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疫苗科学家保罗·奥菲特说,“我希望在安慰剂组中至少看到少量的重度病例。”
⑦另一个缺失的细节是疫苗在不同的试验参与者群体中的效果如何。“我们还不知道它是否能在最需要它的人群中起作用,也就是老年人。”克雷默说。奥菲特说,由于在试验结束前只会累积少量病例,辉瑞公司的试验不太可能决定性地确定疫苗在65 岁以上人群或非洲裔美国人等亚群体中的功效,如果试验招募了足够多的来自这类群体的参与者, 则可以根据整体功效外推疫苗在这些群体中的有效性。辉瑞和BioNTech 在新闻稿中报告说,42% 的参与者具有“种族和民族多样性背景”。
(节选自《自然》,有删改)
12. 新冠病毒疫苗试验取得了积极的中期结果,但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依次介绍了辉瑞新冠疫苗的中期研发结果、疫苗的研发方法、①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和③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每空不超过12 个字) (3 分)
13. 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辉瑞新冠疫苗取得了中期结果,证明了其可以预防新冠肺炎,但是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B. 辉瑞和BioNTech 在43538 名试验参与者中发现了94 例新冠肺炎病例,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后,证明疫苗预防疾病的有效性超过了90%。
C.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疫苗科学家保罗·奥菲特关心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谱,并希望在安慰剂组中至少看到少量的重度病例。
D. 由于病例累积数量有限,辉瑞公司的试验不太可能决定性地确定疫苗在65 岁以上人群或非洲裔美国人等亚群体中的功效。
14. 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辉瑞新冠疫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1·上海虹口九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 题。(17 分)
父爱的速度
安 宁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用功苦读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 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那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 “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取出来, 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一直微笑着听,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 统统地撞了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之后,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步,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着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有删改)
15. 阅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4 分)
开端:“我”参与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校长说这是父亲的功劳。
16. 结合选文内容,体会本文标题“父爱的速度”的含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中,“我” 无声地哭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8.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创题>作文(5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是首歌,相逢是美丽的,相逢是快乐的。你有过什么关于相逢的体验与思考?
请以“我和你相逢”为结尾,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1)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2)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 不少于 500 字。
附加题(10 分)
【2021·高州第一中学月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20—22 题。
【甲】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 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乙】“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 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 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 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 没有人会逃走。”
20. 下列不属于选文【甲】中提到的“三本书”的是( ) (3 分)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21. 根据选文【乙】,分析贺龙的形象特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选文【乙】第四段讲述的有关瑞士传教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基础(24 分)
1. (10 分) (1)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2) 千里殊风雨
(3) 岂不罹凝寒
(4)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4 分) (1) 绯红 (2) 私塾 (3) 黝黑
(4) 藏污纳垢
3. (3 分) C A.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使用恰当。B. 亵渎:轻慢;不尊敬。使用恰当。C.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使用不恰当。D. 抑扬顿 挫:(声音) 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使用恰当。
4. (3 分) A A. “无时无刻”与否定词“没有”连用, 表示的意思是“时时刻刻都”,表意错误。
5. (2 分) 示例: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北京!作为志愿者,我来给大家介绍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梦” 的构图要素有艺术化形态的“冬”字、具有中国书法与剪纸特点的“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运五环。图形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BEIJING2022”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 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 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6. (2 分) D 根据“继续南下”,可知作者的行走路线是由北向南,故应首先看到北坡,②为首句。然后看到南坡,①为次句。③句中的“杉林”指的是①句中的“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③为末句。故排序 为:②①③。故选D。
二、阅读(46 分)
(一) (19 分)
7. (4 分) (1) 考虑,想到
(2) 共同,一起
(3) 形容水的澄澈
(4) 最终
8. (4 分) (1)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 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 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洪水再来。
9. (3 分) A A. 连词,和;B. 名词,上面/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C. 形容词,旧的/ 连词,因此; D.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10. (3 分)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 且为我尽力
11. (5 分) 【甲】文中的苏轼是一个内心充满苦闷的宦途失意文人。【乙】文中苏辙笔下的哥哥,是一个勇于担当、信念坚定、身先士卒、受百姓信赖、审时度势、处置恰当的地方长官形象。
【乙文参考译文】苏轼从密州调任到徐州,这年,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如不及时泄洪,城墙将要被浸坏,富人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 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塌城墙。”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麻鞋、拄着木棍, 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对他说:“河水将冲坏城墙,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姑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棍棒到队伍中,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 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长堤筑成,水涨到长堤下, 没有危害到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 水势更大了,城墙只有六尺没有被淹没。苏轼住在城墙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调来明年的夫役,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朝廷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二) (10 分)
12. (3 分) ①疫苗预防疾病的有效性
②所能预防的疾病谱
③在不同试验群体中的效果
13. (3 分) B B.有误,原文第⑤段说“但是一旦试验结束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疫苗或许没那么有效,其有效性很可能会保持在50% 以上”。故选B。
14. (4 分) ①辉瑞新冠疫苗取得了积极的中期结果,可以预防新冠肺炎;②我们需要对辉瑞新冠疫苗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辉瑞新冠疫苗还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比如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谱、疫苗在不同的试验参与者群体中的效果等。
(三) (17 分)
15. (4 分) 父亲为“我”复学给校长送礼。 父亲为了不让校长退还礼物,飞奔而去。
16. (4 分) 表层:指父亲送礼从校长家出来时奔跑的速度之快。深层:指父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和未来,放下自尊, 不顾一切地倾尽了自己的全力。(意思对即可)
17. (4 分) 父亲的话里完全没有对“我”的责备,他为了让“我”复学放下了自己的尊严,在他自信的话语里,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父亲的行为使“我”受到了教育,“我”心里充满了悔意与愧疚,因此转过身去, 无声地哭了。
18. (5 分) ①“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没有责怪“我”, 而是主动替“我”想办法,表明他是一个宽厚仁慈的父亲;② 为了“我”能复学,他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地找校长送礼、说情,表明他是一个怀有爱子之心、愿意为孩子的前程放下自尊的父亲;③将礼品放在校长家,带着“我”迅速跑离,表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机敏能干的父亲。(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50 分)
19. 思路:一、审题。本题给出了限定结尾——“我和你相逢”,开放灵活,可选素材丰富,能有效避免千人一文的情况。二、立意。明确作文立意,选取典型的素材来写。“相逢”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很多具体的画面。可以与他人相逢,与物相逢, 也可以与精神、思想相逢,与传统、文化相逢。但学生更应该走出小我,看到自身与社会环境、理想追求之间的关系,关注时代主旋律。三、选材。可以写与他人相逢的经历、与某种事物相逢的过程,但是这些比较容易落入俗套。如果选取与精神、思想相逢的材料, 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等相逢的素材,会更新颖。
例文:
我和你相逢在沙漠
我坐在咖啡馆里,一只手托着头,一只手翻着书。
服务员端上了一杯咖啡,我抿了一口,没放糖,好苦。“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伴随着咖啡馆柔情的音乐,我又想到了你。
我和你,在沙漠中相逢,你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开心, 穿着朴素的行头踱步在沙漠里,沙漠燥热的风吹在脸上, 痒痒的,像一个说话漏风的老者含糊不清地诉说着什么。一眼望去,广袤的沙漠中只有数不清的黄沙,我多想和你说说话,但你却低头不语。
我凑了过去,发现你像是有什么心事,你却没有理我。就这么沉默着走了不知多久,我们到了一片绿洲,那儿有许多年轻人在玩乐,你却不参与其中。你静静地喝着咖啡, 我选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在你身边,火焰照红了你的脸庞, 我顺着你的目光望去,一颗一颗星星黯然失色,不知道是在为谁伤心。
我和你一起吃了些东西,将要睡去,却发现绿洲上有人在洗澡,我戳了戳你的后背,你顺着我的目光看去,尽管火焰越来越弱,我却能够看到你的脸是红扑扑的。这是我第一次看你笑,小小的酒窝很是可爱,看着看着,你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又兀自神伤起来,我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你, 只能透过帐篷顶上的小窗口,望着满天的繁星,沉沉睡去。
我被人轻轻推醒,是先前的服务员,她问我:“要关门啦,你这杯咖啡还要吗?”我不语,一口就把半杯咖啡全喝了下去。
后来你遇见了他,从此你的眼中,充满了星光。我知道我不能陪你了,但也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我们也没有说什么分别的话语,就各自离开了。
走出咖啡店,不知怎么,我觉得今夜的星星格外闪耀, 我知道,其中有一颗一定是你!
谢谢你,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我和你相逢!
点评:本文选材新颖,跳出传统的与人相逢、与物品相逢, 选择了通过书与作者相逢,吸引读者眼球。在叙述时,作者并没有采用花哨的写作技巧和华丽的词藻,但记叙平实, 淡而有味。
附加题(10 分)
20. (3 分) B
21. (4 分) ①他在长征路上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而又节俭的形象;②为了夺回战马又去攻打敌军, 说明他性格直率、英勇善战;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他谦虚、忠诚的特点;④仇视地主和士绅,但又善待俘虏,说明他爱憎分明,同时又守纪律、识大体。
22. (3 分) 瑞士传教士出卖红军的情报给国民党当局,被捉后,贺龙非但没有难为他,还善待他,侧面衬托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宽宏大量、善良仁厚,同时也让贺龙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