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0: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 分)
1. <原创题>默写古诗文。(共10 分。答对一句得1 分,满分不超过10 分)
(1) 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2)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 刘桢《赠从弟》(其二) ]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野望》中表现山景秋意正浓的诗句是: , 。
(6) 把崔颢的《黄鹤楼》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 ) ,不起丝毫作用。
(2)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kù sì( ) 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g xī liǎn sheng ( ) 的一刹那。
(4)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 ,青丝变白发。
3.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C. 班会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陷入了沉思。
D. 今天是哥哥18 岁的生日,妹妹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健康!”
4. <原创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 面对疫情,无数普通人选择了坚强和勇敢,选择了担当和奉献。
D.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拥有专业知识和勇于拼搏、坚持创新的精神。
5. 2020 年4 月,华山网发表了一篇名为《王白娃老人的没想到》的新闻特写,讲述了因家庭变故致贫的王白娃老人受国家帮扶的故事。下列说法符合这篇报道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篇报道应该着重写老人受帮扶的具体片段,形象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B. 新闻特写注重新闻性、戏剧性、时效性,力求生动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C. 新闻的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如何”。
D. 新闻特写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6. 育才中学计划在七月份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拟邀请对中国孝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李教授,于7 月12 日下午三点到学校报告厅做专题讲座。现请你以育才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李教授写一份邀请函。(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 题。(19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有改动)
【注释】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7. <原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 略无阙处( ) (2) 虽乘奔御风( )
(3) 则素湍绿潭( ) (4) 下临兰溪(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因往相田(因为)
B.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擅长)
C. 遂往求疗(于是)
D. 是日剧饮而归(剧烈)
10.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3 分)
而 颖 悟 绝 人 以 纸 画 字 书 不 数 字 辄 深 了 人 意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 分)
(1) 【甲】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通过叙事、写景、抒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东莞光明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 题。(10 分)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元交汇。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
②中国农业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它们大体以长城为界,在地区上相互分立, 在经济上却相互依存。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其形成以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为基础,其发展有赖于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中唐以前, 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
③中国农业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本质上是人们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而创造的农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各地区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精耕细作传统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与封建地主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自耕农和佃农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们只能采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这也就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中国古代农业》,有改动)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1996 年, 中国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记录。目前该计划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 千克、800 千克、900 千克、1000 千克和1100 千克。2020 年11 月,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 千克大关。《自然》杂志发文称,中国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在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摘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选自《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改动)
1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3 分)
A. 中国农业文化经过多元交汇,最终汇合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
B. 随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合交流,游牧文化已被农耕文化替代。
C. 南方水田文化一直在中国农业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D.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走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传统相结合的道路。
13. 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材料一第②段中的“大体”“始终”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性。
B. 从中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只要精耕细作,就能提高农业的产量。
C. 只有在封建地主制背景下,中国农业才需要精耕细作传统,实现产量的提升。
D. 随着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目标的完成,中国已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14. 立志学农的小强同学想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请你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向他简单介绍一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1·佛山南海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 题。(17 分)

①他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
②书架上的陶,两头尖,泥黄的底色上,有幽玄而神秘的彩色鱼纹。像个瓮。
③“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对着书架上的陶看久了,这句话就会响在耳旁。
④二十年前的那个周日,他正陶醉在琳琅满目的古玩世界里,一转头见一辆三轮车迎面驶来,便赶紧迈过那个摊位朝路边闪去。抬腿时却不小心带倒了这陶。随着一声脆响,他惊得扭回头,这陶已磕破一个口子,躺在摊边的地上。
⑤摊主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老者抬头盯着他道:“年轻人,怎能从人摊位上迈过去呢?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对人最大的侮辱?”
⑥“汪老,治治他!”“对,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 也是白瞎!”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
⑦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时,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
⑧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对他说:“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
⑨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呢?
⑩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所师范大学。他想起一无所有的家, 想起母亲寒酸的生活,就想趁大家不注意一逃了之。可他左右看看,就想起了母亲的话。他八九岁时,父亲就死在矿井下了,很多时候家里都需要借钱度日。可再难,母亲都会想法挣钱把钱还了。母亲常说:“哪能不还呢?”他损坏了人家的东西,又怎能一逃了之呢?
一个月后,他如期把一万多块钱交到汪老手里,捧着这破了一个洞的陶,就呜呜地大哭起来。寄钱的队长说,这一万多块钱是他母亲让队里帮卖掉老宅屋换的。老宅屋没有了, 他母亲只能吃住安歇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又怎能不悲伤心痛呢?他恨,他实在恨!他举起这陶,终归还是住了手。
他把这陶捧回来,放在寝室的写字台上,每次看到它,他就会想起那一迈,以及由此造成的惨痛。从此,他做事也多了份思考。由于他时刻惕厉自省,学习成绩越来越优异,又善于为他人分忧,很快就被同学和老师推为学生会主席。
没想到,一年后,汪老又到学校找他来了。
当他站在汪老面前,简直有些心惊肉跳,真怕汪老再说出自己接受不了的话。汪老却 说:“我前几天来这学校见一个高中时的同学,才知道你家里的一些情况。我当年考上大学, 交不起学费,就放弃了。你比我有智慧,你选择了这所不要学费、生活费的大学,就好好学吧! 然后汪老告诉他,事实上那个陶是个赝品,市场价最多也就千把块。
他激动地问:“那你为什么要我……”
汪老又那样轻扬一下手,制止了他,气定神闲4 4 4 4地说:“这是市场规矩,打坏别人东西, 按十倍报价。”又说,“市场价千把块的话,进价也就六百来块,你这一万多块一年利息三百来块。”汪老掏出一摞钱塞进他手里,又一扬手,就快速地离开了。
他却像被人施了定身术,愕然4 4地抓着那摞钱站在原地,许久才回过神来。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他进入社会,来到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后来做到业务经理,直至接手这家公司。无论地位发生多大变化,他始终都把这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他不但为它修补了破洞,还给它配了个金丝楠的底座——也总爱想起汪老那一扬手。那一扬手,气定神闲, 却如将军的指令。
如今,他早已成了一个懂得尊重、规矩、规范,待人平易谦恭,敬业爱人的企业家。
这天,他正对着书架上的陶浮想联翩,一个新近在业务上有来往的老总走进来看到那陶,却大叫起来:“老弟,你怎么有这玩意?”
“怎么?”他问,“你认识它?”
“我不但认识它,还认识它的主人呢!”
“它的主人是谁?”
“就是那个时常扮作小贩蹲在街边,和各色摊贩神侃的陶瓷研究专家汪老啊!你没听说过吗?他把这些年的藏品全卖了,捐助了贫困地区的好几百个学生呢!”老总说着,注意力又集中在陶上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仰韶彩陶瓶呢!”他自言自语道,“我知道它二十年前就值一万多,现在市场价最少也得一百多万吧!”
(摘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5. 根据小说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4 分)
情节内容 不小心打破陶瓶 ②_______ ③_______ 老总告知汪老身份
“他”的内心活动 ①_________ 悲伤心痛 激动愕然 ④_______
16. 小说结尾写道:“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仰韶彩陶瓶呢!”结合全文来看,你认为这个陶瓶有哪些价值?(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1) 汪老又那样轻扬一下手,制止了他,气定神闲地说:“这是市场规矩,打坏别人东西,按十倍报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却像被人施了定身术,愕然地抓着那摞钱站在原地,许久才回过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写到第段就已经圆满了,后面的段落可以删掉。你认为如何? 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创题> 作文(50 分)
19. 请以《那时那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不少于500 字,自定立意,符合文体;
(2)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 代替;
(3)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 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20—22 题。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这里只能做极简略的介绍。共产党人现在正在写一部长征的集体报告,由好几十个参加长征的人执笔,已经有了三十万字,还没有完成。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 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 这个数字大约是主力部队的最低行军长度。不要忘记,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0. 本文节选自 ________(国籍) 作家 ________ (人名) 的作品《________ 》 。
(3 分)
21. 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基础(24 分)
1. (10 分) (1) 归雁入胡天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3)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4) 夕日欲颓
(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6)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2. (4 分) (1) 督战 (2) 酷似 (3) 屏息敛声
(4) 殚精竭虑
3. (3 分) B A. 赐教: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不能用于自己;C.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D. 寿诞: 寿辰,一般用于老年人。故选B 项。
4. (3 分) C A. 缺少主语,去掉“使”;B. “袖手旁观”与“饶有兴趣”矛盾,且“袖手旁观”不符合语 境;D. 两面与一面对应不当,把“能否”改为“能”。故选C 项。
5. (2 分) A B 项中新闻特写注重“戏剧性”这一说法有误;C 项中新闻共有六要素,缺“何故”;D 项所说是消息的正文内容。
6. (2 分)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我校正在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我们知道您对中国孝文化有深入研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孝文化,诚邀您在7 月12 日下午三点到学校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一场主题为“孝亲敬老”的讲座。我们期待聆听您的教诲。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22 年7 月2 日
二、阅读(46 分)
(一) (19 分)
7. (4 分) (1) 同“缺”,空隙、缺口
(2) 这里指飞奔的马
(3) 白色
(4) 临近,靠近
8. (4 分) (1)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 (我)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9. (3 分) D 剧:痛快。
10. (3 分) 而 颖 悟 绝 人 / 以 纸 画 字 / 书 不 数 字/ 辄 深 了 人 意
11. (5 分) (1)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2) 体现了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个性特征,以及乐观豁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乙文参考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去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作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往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二) (10 分)
12. (3 分) D 材料一第①段介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并没有说“最终汇合成……两个中心”,A 项表述有误;材料一第②段说入主中原的游牧文化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并不是说“游牧文化已被农耕文化替代”,B 项表述有误;材料一第②段说“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C 项中的“一直” 表述有误。故选D 项。
13. (3 分) A 根据材料二中“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知B、C 两项的说法和推断均有误;D 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相关表述。故选A 项。
14. (4 分) ①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相结合;②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每点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三) (17 分)
15. (4 分) ① 惊慌失措 ②卖老宅赔钱
③汪老归还赔款 ④感慨万千
16. (4 分) ①陶瓶本身是真品,价值不菲;②汪老一开始索赔巨款的做法让他学会了认真踏实,虽然痛彻心扉但获益匪浅,学会了懂得规矩;③老总告知真相后, 从汪老身上收获了一笔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
17. (4 分) (1) 运用神态描写,传神地塑造出汪老做出决定后的淡定从容,为后文揭示真相后“他”的感动做铺垫,表现了汪老捐资助学的高贵品质。
(2) 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收到汪老的还款时的诧异与激动,从而烘托了汪老的高贵品质。
18. (5 分) 不能删掉,因为后面的段落揭示了汪老的身份和变卖藏品资助学生的行为,让人明白了汪老送回赔款的真正原因,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动,更加体现出汪老形象之高大。
三、作文(50 分)
思路:题目要求写记叙文,可以叙写自己经历的事情,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的他人的事情。写作记叙类文章要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手法、修辞手法等,更生动丰富地叙写事情,更好地突出主题。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也是决定一篇记叙文层次的重要方面,所以要能够把人物写“活”。由于限定了文体,所以可以在文章的结构上进行创新思考,避免平铺直叙。
例文:
那时那地
那时那地,我和教练,一路缄默。
“在比赛过程中挥拍节奏不准,归位不及时,注意力不集中……”终于,他开口了,一句句像针一样扎着我的心。彼时的我,像秋天一片飘离枝头的枯叶,“这次我怎么会这样?以前我可是羽毛球队中最优秀的成员,可这次……” 我双眼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球拍,那纵横交错的弧线,像一张大网,把我紧紧地罩住了,我沉默不语。
那时那地,我和队友,一场暖语。
“你怎么还在这儿?”熟悉的声音从我身旁传来,我猛然抬头,环顾四周,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球场上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了。他说:“这次比赛失利没关系,只要好好努力,就一定能走向柳暗花明!”暖暖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在我的心头流淌。后来,我的脑海中常常回想起这句话,对呀!只要努力,我就一定能成为那个最优秀的自己。
那时那地,我和自己,一次拼搏。
窗外,枯黄的树叶在空中旋转起来,晶莹的雪花在空中四散而飞,从深秋到初冬,我抛开了往日的自大,把身后高高翘起的尾巴悄悄地收了起来,平时被称为“消失的客人”的我变成了训练场上从不缺勤的那一个身影。我仔细地揣摩每一个动作,细密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一滴滴地渗出来,每次训练过后,酸痛的感觉都会从微微颤抖的手臂上传来,但我从不懈怠,每一个动作都无比谨慎,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羽毛球都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打废的羽毛球在垃圾桶中堆成了一座小山,渐渐地, 我敏捷的身姿,自如的攻守,在球场上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教练的眼神中又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我的心底似乎有一股力量在生长着,似乎要长出一抹浓密青葱的绿。
“啪!”一记扣杀结束比赛,清脆悦耳的声音印证着我的努力和成长。队友们高声的欢呼炸裂了耳膜,青春的花怒放着鲜艳的颜色。
谢谢你队友,是你让我重拾信心,好好努力。青春永不言败,我和你,相伴在那时那地,茁壮成长。
点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更生动。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 既呼应标题又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附加题(10 分)
20. (3 分) 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21. (3 分) 红军一共爬过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 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22. (4 分) 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也是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红军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