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通过对粗盐的提纯,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溶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粗盐的提纯。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物质初步提纯的方法。
2、过滤、蒸发基本操作要点。
学习难点:溶解、过滤、蒸发基本操作要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粗盐,蒸馏水,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若干一样的小纸片,,滤纸,火柴。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实验用品。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海水晒盐的图片】
【教师解说】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煮盐,这样制得食盐叫粗盐。在粗盐中常常混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杂质后的食盐叫精盐。
②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
③怎样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提纯。
2、问题启发,实验探究。
教师示范:
【学生认真观察,学会制作。】
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提示: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典型问题、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
6、【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3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作答】
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2g粗盐(含少量不溶杂质)。称量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将质量相同的纸片垫在两托盘上,然后再将粗盐放在那盘?
2、将称取的2g粗盐样品放在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什么?
3、加热蒸发滤液时,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那哪些?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4、最后称得纯净的NaCl固体为bg,则粗盐中NaCl的回收率为多少
5、称量2g粗盐时,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
A、 向左移动游码B、向右移动游码C、取出一些粗盐D、再加一些粗盐
4精彩回放,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实验中为了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积极营造氛围,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是实验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学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当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间控制不够恰当,分析不是很透彻,总结还不是很到位,实验探究不够流畅等。所以,我一定会倍加努力学习,大胆创新,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中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