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单选题
1.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 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2.(2019八下·江干期中)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鑫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你赞同( )
A.小倩 B.小丹 C.小鑫 D.小娜
3.(2019八下·台州月考)1999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 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4.(2019七上·嘉兴期末)中国人一直有喝茶的习惯,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科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滴水中约含有1x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是极其微小的粒子
B.泡茶前需将水烧开——可以杀灭水中细菌
C.开水冲入茶杯中,茶香四溢——分子运动的结果
D.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一吹出的冷风带走了热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B.分子是静止的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8.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⑤
9.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
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10.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11.(2020·镇海模拟)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
12.(2019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3.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1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16.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左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右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7.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18.(2019八下·绍兴月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19.(2019八下·秀洲月考)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
(2)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20.写出下列现象对应的分子性质: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 。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 。
(3)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 。
(4)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
(5)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分子间隙变 。
21.(2017·浙江模拟)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2.物质由 构成的,各微粒都是在 。
23.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由 组成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三、解答题
24.(2019八下·绍兴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5.(2019八下·秀洲月考)分子和细胞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细小物体,哪种更小?请说明2种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26.(2018八下·长兴月考)“○”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比较A、B、D可知: ;
(2)比较C、E可知: ;
(3)比较B、D可知: 。
27.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28.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四、实验探究题
29.
(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0.(2018八下·秀洲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析。
【解答】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鑫同学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化学变化中旧分子会分解,形成新的分子,该技术可观测到,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使观测到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旧分子分解,新分子由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可观测到分子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只能观测到分子、原子的等级,看不到原子内部结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 蒸发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其过程受温度、流速、液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 A、一滴水的体积较小,但却约含有1x1021个水分子,则说明分子是极其微小的;故A正确;
B、当水被煮沸后,大多数细菌都会死亡,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故B正确;
C、茶香四溢,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因为吹气加速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
【解答】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铜屑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ABC选项说法不正确,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A、目前认为最小的微粒是夸克;故A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粉末是宏观物质而分子是微观物质,肉眼无法观察到;故B错误;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C错误;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并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①错误;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故②正确;
③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③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④正确;
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⑤正确;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⑥正确。
因此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且有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只是重新组合分析。
【解答】A、 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 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析。
【解答】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核裂变与核聚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2、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3、太阳内部的能量主要是由氢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4、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错误,太阳是太阳系是中心,地球绕太阳运动,宇宙中心还未找到,A错误;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说法正确,B正确;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错误,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氢核聚变反应,C错误;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错误,不管是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都是有间隙的,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如果构成它的原子个数太少,原子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当它得到电子时,负电荷数多,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当它失去电子时,正电荷多,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解答】A.H2分子的分子量是2,而O原子的原子量是16,因此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因此原子可以再分,故B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C正确;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同种物质的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无法比较;
(2)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3)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
(4)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解答】不是所有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或者小,两者是不能比较大小的,A不符合题意;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B不符合题意;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C符合题意;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
【解答】A、不同种物质中的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C、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相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析。
【解答】A、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B、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很小,属于微观,与一粒米质量没有可比性,不符合题意;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此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A
(2)C
(3)B
(4)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以至于相邻的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当气体受到外界压力时很容易缩小分子空隙,而导致气体的体积变小;
(2)卫生球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它表面的分子运动的更加剧烈,以致于脱离表面进入空气中,这就是升华现象;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硫,原来的硫原子和氧分子分解后,重新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4)一滴水的体积本就很小,其中还包括大量的水分子,可见,一个水分子的体积肯定很小。
【解答】(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选A。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1,说明分子在不断的变化,故选C;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B;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D。
18.【答案】碳原子;氧分子;氧原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解答】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19.【答案】(1)分子间空隙变大
(2)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状态改变是分子间隔改变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解答】(1) 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空隙变大;
(2) 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是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
故答案为:(1) 分子间空隙变大 ;(2)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
20.【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分子很小
(5)快;大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3)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5)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分子很小;(5)快;大。
21.【答案】水会从乙管中喷出(或溢出);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会通过甲器壁进入瓶内,使瓶内的气压增大,将水从乙管中压出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解答】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瓶中的氢分子比从瓶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瓶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直至有水喷出.
故填: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22.【答案】分子、原子、离子;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不断运动的。
23.【答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掌握。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4.【答案】(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同种原子、不同的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不同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1)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可以得到结论: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而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发现它们原子种类相同,但原子个数不同,得到结论:同种原子、不同的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25.【答案】观点:细胞比分子大,
理由1:一个细胞含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大多由分子构成;
理由2: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结构,却看不到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观察细胞;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用显微镜能看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据估算,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约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共有 21个零)。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解答】 观点:细胞比分子大
理由1:一个细胞含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大多由分子构成;
理由2: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结构,却看不到分子的结构。
26.【答案】(1)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分子都由原子构成,分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是否都由同种原子构成;
(2)分子都由原子构成,分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是否都由同种原子构成;
(3)B、D中构成分子的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A中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B中氧分子只由氧原子构成,D中臭氧分子只由氧原子构成,分析可知: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C中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E中过氧化氢分子也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析得到: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B中氧分子和D中臭氧分子都由氧原子构成,只是数量不同,分析得到: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27.【答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因为玻璃和水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于玻璃和水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28.【答案】海洛因、摇头刃等毒品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扩散到空气中,经过训练的警犬会闻到毒品的气味,从而发现旅客的行李箱中是否夹带毒品。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毒品的气味会扩散到空气中。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扩散现象的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9.【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①④;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①根据“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分析;
②一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就很小,而组成一滴水的分子个数却很多很多,那么平均下来,一个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会很小很小;
③水面下降,说明水和块糖的总体积减小了,只能是因为糖分子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去了,即分子有空隙;
④可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再分解答。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和少数的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解答】(1)①材料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材料二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③材料三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含有氮分子的只能是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故选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氩气,故选⑦。
30.【答案】(1)会
(2)会
(3)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解答】(1)碘从固态到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馒头依然会变蓝色;故答案为:会;
(2)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是物理变化,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用馒头蘸碘酒依然会变蓝色;故答案为:会;
(3)加碘食盐中,补充人体中的碘元素,所以不存在碘分子;故答案为:不存在;
故答案为:(1)会;(2)会;(3)不存在。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单选题
1.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 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19八下·江干期中)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鑫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你赞同( )
A.小倩 B.小丹 C.小鑫 D.小娜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析。
【解答】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鑫同学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C。
3.(2019八下·台州月考)1999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 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化学变化中旧分子会分解,形成新的分子,该技术可观测到,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使观测到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旧分子分解,新分子由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可观测到分子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只能观测到分子、原子的等级,看不到原子内部结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19七上·嘉兴期末)中国人一直有喝茶的习惯,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科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滴水中约含有1x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是极其微小的粒子
B.泡茶前需将水烧开——可以杀灭水中细菌
C.开水冲入茶杯中,茶香四溢——分子运动的结果
D.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一吹出的冷风带走了热量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 蒸发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其过程受温度、流速、液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 A、一滴水的体积较小,但却约含有1x1021个水分子,则说明分子是极其微小的;故A正确;
B、当水被煮沸后,大多数细菌都会死亡,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故B正确;
C、茶香四溢,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因为吹气加速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
【解答】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铜屑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ABC选项说法不正确,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B.分子是静止的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A、目前认为最小的微粒是夸克;故A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粉末是宏观物质而分子是微观物质,肉眼无法观察到;故B错误;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C错误;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并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⑤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①错误;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故②正确;
③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③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④正确;
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⑤正确;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⑥正确。
因此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B。
9.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
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且有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只是重新组合分析。
【解答】A、 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 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析。
【解答】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故选:C。
11.(2020·镇海模拟)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核裂变与核聚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2、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3、太阳内部的能量主要是由氢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4、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错误,太阳是太阳系是中心,地球绕太阳运动,宇宙中心还未找到,A错误;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说法正确,B正确;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错误,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氢核聚变反应,C错误;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错误,不管是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都是有间隙的,D错误。
故选B
12.(2019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如果构成它的原子个数太少,原子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当它得到电子时,负电荷数多,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当它失去电子时,正电荷多,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解答】A.H2分子的分子量是2,而O原子的原子量是16,因此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因此原子可以再分,故B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C正确;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同种物质的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无法比较;
(2)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3)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
(4)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解答】不是所有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或者小,两者是不能比较大小的,A不符合题意;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B不符合题意;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C符合题意;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
【解答】A、不同种物质中的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C、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相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析。
【解答】A、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B、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不符合题意;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很小,属于微观,与一粒米质量没有可比性,不符合题意;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左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右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此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7.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答案】(1)A
(2)C
(3)B
(4)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以至于相邻的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当气体受到外界压力时很容易缩小分子空隙,而导致气体的体积变小;
(2)卫生球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它表面的分子运动的更加剧烈,以致于脱离表面进入空气中,这就是升华现象;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硫,原来的硫原子和氧分子分解后,重新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4)一滴水的体积本就很小,其中还包括大量的水分子,可见,一个水分子的体积肯定很小。
【解答】(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选A。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1,说明分子在不断的变化,故选C;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B;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D。
18.(2019八下·绍兴月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答案】碳原子;氧分子;氧原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解答】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19.(2019八下·秀洲月考)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
(2)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1)分子间空隙变大
(2)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状态改变是分子间隔改变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解答】(1) 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空隙变大;
(2) 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是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
故答案为:(1) 分子间空隙变大 ;(2)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
20.写出下列现象对应的分子性质: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 。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 。
(3)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 。
(4)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
(5)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分子间隙变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分子很小
(5)快;大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3)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5)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分子很小;(5)快;大。
21.(2017·浙江模拟)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水会从乙管中喷出(或溢出);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会通过甲器壁进入瓶内,使瓶内的气压增大,将水从乙管中压出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解答】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瓶中的氢分子比从瓶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瓶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直至有水喷出.
故填: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22.物质由 构成的,各微粒都是在 。
【答案】分子、原子、离子;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不断运动的。
23.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由 组成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答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掌握。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解答题
24.(2019八下·绍兴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答案】(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同种原子、不同的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不同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1)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可以得到结论: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而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发现它们原子种类相同,但原子个数不同,得到结论:同种原子、不同的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25.(2019八下·秀洲月考)分子和细胞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细小物体,哪种更小?请说明2种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答案】观点:细胞比分子大,
理由1:一个细胞含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大多由分子构成;
理由2: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结构,却看不到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观察细胞;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用显微镜能看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据估算,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约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共有 21个零)。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解答】 观点:细胞比分子大
理由1:一个细胞含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大多由分子构成;
理由2: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结构,却看不到分子的结构。
26.(2018八下·长兴月考)“○”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比较A、B、D可知: ;
(2)比较C、E可知: ;
(3)比较B、D可知: 。
【答案】(1)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分子都由原子构成,分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是否都由同种原子构成;
(2)分子都由原子构成,分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是否都由同种原子构成;
(3)B、D中构成分子的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A中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B中氧分子只由氧原子构成,D中臭氧分子只由氧原子构成,分析可知: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C中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E中过氧化氢分子也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析得到: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B中氧分子和D中臭氧分子都由氧原子构成,只是数量不同,分析得到: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27.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因为玻璃和水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于玻璃和水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28.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答案】海洛因、摇头刃等毒品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扩散到空气中,经过训练的警犬会闻到毒品的气味,从而发现旅客的行李箱中是否夹带毒品。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毒品的气味会扩散到空气中。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扩散现象的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四、实验探究题
29.
(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①④;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①根据“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分析;
②一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就很小,而组成一滴水的分子个数却很多很多,那么平均下来,一个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会很小很小;
③水面下降,说明水和块糖的总体积减小了,只能是因为糖分子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去了,即分子有空隙;
④可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再分解答。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和少数的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解答】(1)①材料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材料二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③材料三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含有氮分子的只能是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故选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氩气,故选⑦。
30.(2018八下·秀洲月考)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1)会
(2)会
(3)不存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解答】(1)碘从固态到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馒头依然会变蓝色;故答案为:会;
(2)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是物理变化,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用馒头蘸碘酒依然会变蓝色;故答案为:会;
(3)加碘食盐中,补充人体中的碘元素,所以不存在碘分子;故答案为:不存在;
故答案为:(1)会;(2)会;(3)不存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