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6—7节)专题复习(八)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6—7节)专题复习(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26 14: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6—7节专题复习(八)
一、基础知识回顾
1.阅读书本P64页图2-59图A和B :
实验发现钟罩内先熄灭的是 罩内的蜡烛;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2.臭氧的化学式是 。氧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能生成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臭氧是一种 色的带有 味的气体,它主要位于大气层的 (对流层或平流层);臭氧层的作用是能 和 过强的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
3.目前南极上空出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破坏臭氧的主要是由 这类物质引起的,其最常见的一种代表物质是 。
4.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 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 作用。大气中的 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 效应。
5.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 、 、 、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约为 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而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
6.PH值 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这些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指 和 。
二、专题训练
(一)、基础题
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C.碳完全燃烧的产物 D.动物呼吸作用的原料
3.某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检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情况中,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 )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 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4.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是一种 (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5. 养有金鱼的缸内,常养些水草,它对金鱼的作用是 ( )
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于金鱼的呼吸
使金鱼有较好的活动场所
C. 增加美观
D. 使金鱼获得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
6.根据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6.9%,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30.8%,比上一年升高7.5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
(2)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 试纸。
酸雨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会造成哪些危害?(请至少列举一种)

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使用脱硫煤;b.加高工厂的烟囱;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7.据统计,2001年杭州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仅为1.5辆,而截至5月底,杭州市区家庭汽车拥有量为每百户11.2辆,居全省第三位;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的汽车拥有量在成倍增长,道路虽然也在不断扩建,但仍跟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
(1)看了材料A,你认为汽车数量的增长对空气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2)为减少该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二)中考链接
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 )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种类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 —
小口黑鲈 √ √ — —
黑头呆鱼 √ — — —
牛蛙胚胎 √ √ √ —
小龙虾 √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p.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4.2011年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严重,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1)下列属于海洋水体污染危害的有 (填序号);
①使海产品减少,影响人类的食物来源 ②使海洋生物死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③使海洋生物聚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内
(2)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我市的海洋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5.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6.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
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
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
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7.2011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 ( )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8. 空气中负氧离子被人们称为 “空气维生素”,是评价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负氧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人体健康。下表为2009年5月上旬丽水市区部分地点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单位:个/cm3)检测结果,从负氧离子浓度的角度看,下列最适合市民休闲锻炼的地点是 ( )
监测地点 负氧离子浓度 空气清新程度
防洪堤 1062 清新
白云山森林公园 12360 特别清新
处州公园 2421 非常清新
万象山公园 1130 清新
A.防洪堤   B.白云山森林公园  C.处州公园  D.万象山公园
9.如图是某市区酸雨率年变化图(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由图可见,该市区酸雨率是逐年______。下列活动可能导致酸雨增加的是 _ _ (填序号)。
A.燃放烟花爆竹 B.秸秆还田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用煤炉烧水做饭
10.如图是某市空气固体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图(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2008年12月,我市被确认为浙江省卫生城市,下列不利于“创建卫生城市”的行为是 ( )
A.按规定停放车辆 B.不随意丢弃废电池
C.回收使用过的塑料、橡胶 D.在绿化带堆放杂物
12.2008年9月,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界定了我国公民目前应掌握的、与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下列做法有损健康的是 ( )
A.丸不随地吐痰 B.不吸烟、不酗酒
C.用肉眼直接观察日食的全过程 D.成年后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13.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一21:30熄灯一小时。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开发新能源
14.2009年“世界环境日”提出“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5.右图是某市夏季空气污染浓度的等值线图(类似于地形中的等高线)。据图可知该区域中主要污染源位置在 区。
16.(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科学家对1955-1995年期间地球大气的一个观测结果,你认为这个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先判断,再写出判断依据 。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H2O 1 0.1
CO2 0.03 1
CH4 2×10-4 30
(2)右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 。
17.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 “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
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
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18.2011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S02)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S02+2H20+02 =2H2S04,试计算16千克的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多少千克?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 。
19.氮氧化物(如N02、N0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02+NO+2NaOH一2NaN0。+H。O,产物NaN0。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已知“HN02”读作“亚硝酸”,则NaN0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N0和C0,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N2和C0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8NH3+6N02=7N2+12H2O。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0.5%(体积分数),则处理1.0×103米3这种废气,需要多少千克氨气(假设此时N02气体的密度为2.0克/升,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1.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O3 ; O2 === O3 ;蓝色;腥臭味;阻挡;削弱
3.氯氟烃;氟利昂; 4.辐射;保温;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5.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 二氧化碳;0.1——100微米; 6.低于5.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硝酸;
二、专题训练
(一)基础题
1.A 2.D 3.B 4.C 5.A
(二)填空题
6.(1)含硫燃料的燃烧 (2)pH (3)腐蚀建筑物等 (4)a、c
7.汽车尾气剧增,空气污染加剧等(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控制汽车数量,开发电动、天然气等环保汽车。(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了大气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氧气;大大地改善了我们区的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等。(答其中任意两点均可,2分)
(二)中考链接
1. D 2. C 3. B
4.(1)①②③(答对两项给1分) (2)禁止直接向海洋排放废水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5. C 6. A 7. D 8. B 9. 增大;A、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A 15. 乙
16.(1)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而升高; 不支持,因为在某些年份如1955-1965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答“支持”或“不支持”得1分,答对趋势得1分,能指出范围或年代得1分);(2)大(答“强”或“高”等均分)
17. (1)CaCO3+2HCl=CaCl2+CO2↑+H2O
(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若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3)开始一段时间内,甲瓶温度高于乙瓶(或甲瓶比乙瓶升温快),最后两瓶温度趋于一致
(4)两种气体的比热不同,瓶中气体的质量不同等
(5)该实验没有模拟地球的生态系统,试验中用了纯净的二氧化碳
18. 36.(1) 1:1
(2)解:设:能生成硫酸X
2S02 + 2H20 +02 = 2H2S04
196
----- -----
16Kg X
得:X=24.5Kg
植树造林 (合理即可)
19. (1)+3价 亚硝酸钠
催化剂
(2)2NO+2C0==N2+2C02
(3)解:M=ρV=2.0克/分米3×1×106分米3×0.5%=1×104克=l0千克
设氨气的质量为X
8NH3+6NO2=7N2+12H20
136 276
X 10千克
136/276=x/10千克
X=4.93千克
答:氨气的质量为4.93千克
第2题图